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小学音乐的创新教学——感悟音乐的研讨

作者:宜昌市西陵区绿萝路小学 许莎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9-04-09

  摘 要:当我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针对小学学龄段的学生学习特点,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来综合审视小学音乐教学时,会发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才是小学音乐教学追求的真正目标。因此,认知活动和技能训练活动不应成为其主要内容,感悟音乐才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

  关 键 词:音乐感悟 学生素质 引导 激发

  纵观我国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一些教师把音乐课教学目标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知性教育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把教学追求的重点放在了对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术的训练是不适宜的。首先,认知性的教学主要针对的是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思想认识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其思维方式主要是逻辑思维;音乐技术性训练的教学主要指音乐理论操作技能和器乐演奏、声乐演唱,是在认知性教学的基础上,以模仿为途径,以形成某种程度的表现能力或操作能力为终极目的,这种教育主要在职业教育和行为能力教育中起重要作用。

  而从小学音乐教育目的来看,决不是为了培养出一个音乐专家,而是为了让学生,使未来的公民获得一定的音乐素质和得到一定的音乐审美陶冶,是从建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结构的角度来设置的。因此,笔者认为音乐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智育的客体,而不是受教育者获得生存手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内容,是让受教育者获得音乐素质和得到音乐审美陶冶的“美育”范畴。

  以小学音乐教材《大海妈妈》的教学设计为例,笔者力求以丰富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融入人文色彩、动漫色彩,以及音乐技能培养、学生问答与评价等多个教学目标。运用舞蹈律动、齐唱、创编、表演等形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来解决歌曲教学的基本特点和演唱技能,迅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投入的去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大海妈妈的母爱从而升华至学生对自己妈妈的爱。是从受教育者获得音乐素质和得到音乐审美陶冶的“美育”范畴而考虑的。

  我采取的方法,是从教师带学生做节奏律动进行情景导入,创设小雨滴找妈妈的情景形象,迅速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通过生动的动漫课件,趣味性的将小雨滴作为第一人称出现,模拟小雨滴口气来寻找妈妈。巧妙将小溪、河流、大海这三种不同音效带给学生视听体验,引导他们并给与正确评价,帮助他们提升对自然科学的判断,将大海直观的呈现出来,并以平静的大海、波涛汹涌的大海的画面与音效展现出歌曲所赋予的感染力与强烈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摇篮曲平静舒缓的情绪的特点。

  接着将歌词以生活化的自由表述进行朗读,重点用动作表现出背、驮、抱、摇的舞蹈姿势,让学生感受到大海妈妈的爱。从而想到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的爱,为学唱歌曲之后的改编歌词做好情感铺垫。在此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教唱、齐唱、巩固练习来掌握歌曲。再以音乐会的形式组织男女生比赛唱,加入分组伴奏演唱帮助学生学唱歌曲。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感悟音乐是教学的核心。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对音乐的感受过程。在对音乐的感悟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在培养这些感受力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而唱歌教学的主要目标仍与音乐欣赏教学目标一样,只不过是客观对象和教学途径有所改变。音乐欣赏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审视来达到教学目标的;

  因此,在《大海妈妈》这一课程中,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与妈妈发生的一幕幕情形:“大海是我小水滴、小溪、大江大河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呢?你又是怎样关心你妈妈的呢,谁来说一说?”学生各自发挥想象,回忆妈妈的爱,学生以不同的表达赞颂自己的妈妈,阐述了母爱的伟大。

  唱歌教学则是按客体符号加音乐乐谱的要求来实施的一种主体活动的歌唱方式,从而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审视和表达音乐和音乐的美来达到目标的。在《大海妈妈》教学中,母亲的和蔼可亲的形象与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烘托出这首歌曲的创作内涵,师生一起把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写在脸上,唱在歌中,并加入动作与全班一起有感情的演唱《大海妈妈》。特别设计的引导学生改编歌词赞妈妈具有点睛之意,教师现场打字更改学生创作的歌词,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达到了很好的互动交流的效果。在情感升华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唱起来,跳起来,带着一种让妈妈听到我们的歌的美好心愿。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