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和孩子一起欣赏音乐

作者:义乌市义亭镇义亭小学 倪文俐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9-02-09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尤其是小学音乐欣赏教育更是一门独特的教育艺术。它是通过学生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享受音乐之美,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心情地一种活动。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喜欢呢?首先是要激起学生歌唱的兴趣和欲望,其次在我们选歌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歌词学生易于理解,最后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

  关键词:欣赏音乐 激发兴趣 贴近生活 平等民主

  贝多芬说:“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孩子虽不懂哲学给他们的启示是什么?但音乐却是无所不能的,它能震撼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的心扉,所以说音乐是孩子学习与生活的必需品。要想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那就必须有音乐。音乐能激发孩子灵感、培养情感、激活想象。我们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注意:不是知识、技能的简单传授,而是要通过音乐启迪、激活、唤醒孩子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好好运用音乐这把万能的钥匙,去启迪学生的心扉,打开学生的心灵。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生欣赏音乐有无兴趣是关键,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一点,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由于小学生直观形象接受能力较强,而对抽象的声音形象感受能力较弱。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它能将图、文、声集于一体,让学生在视觉,听觉都得到享受,从而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产生学习欲望。然后我们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恰当的情境设计,尽力营造与歌曲相适应的情境与氛围。

  如:欣赏《小鸭子》,我利用多媒体把小鸭子的画面呈现给学生,接着播放小鸭子的生活场景(小河,陆地,草地),然后播放动画(小鸭子的动作),最后配上音乐小鸭子的叫声等。这样把学生带入了小鸭子的生活场景。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音乐环境,了解音乐内容的背景及情节,这样学生的兴趣立刻被激发了起来。沉闷课堂变成了激情的课堂,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探究。在学生欣赏音乐的时候,教师适时提问:小鸭子在什么地方生活?小鸭子怎样走路啊?怎样叫呀?这样学生就会把已有的知识和歌曲融合在一起,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去。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欣赏音乐的前提,更是一堂音乐课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贴近生活

  小学的音乐欣赏作品都比较贴近生活,我要充分利用音乐发掘其内在的教育意义。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我在教学时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我尽量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作品,然后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寻找合适的角色,来进行表演。让他们更好的感受音乐,体验情感和表现音乐;由此陶冶情操、启迪心灵、培养道德、磨炼意志。

  例如:有些孩子太粗心,怎么说也引不起他们的注意。老师可以选择《粗心的小画家》这首歌曲,先是讲故事引入新课(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小画家—丁丁),接着我把丁丁画的四幅画展示出来,叫学生指出其错误之处。然后进行创编表演,最后再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学生表演加深了对歌曲的欣赏,歌词的领悟。学生很快就会挖掘出歌词蕴含的深刻道理:歌曲以富有童趣的语言,表现了小画家丁丁粗心大意,画动物缺腿少尾的故事情节,教育学生做事要认真仔细,不能粗心大意,否则会出笑话的。再如:现在的孩子都特别懒惰,不爱劳动,常常因为值日谁干得少而发生争执。老师可选择《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曲,让学生分角色来扮演歌曲中的公鸡、小鸟、喜鹊、蜜蜂、花儿、大树等角色,跟随音乐表现劳动的场面。老师最后总结:我们不能停留在说和唱的阶段,还要看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啊!劳动最光荣,我提议,请每个小朋友放学后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学生既可记住歌词,又可让学生意识到劳动最光荣这一高尚的品质。

  三、平等民主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主体意识淡薄,课堂缺乏民主性,更谈不上和谐的师生关系,严重的阻碍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何谈学生喜欢上欣赏课,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首要的任务是:改变教学观念,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以便师生之间平等交流。教师角色也要随时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学生的角色也要转变: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究者。这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和谐的课堂气氛也就呈现出来了。所以在音乐课堂上,我和孩子一起唱、一起跳、一起表演;听他们向我诉说,了解他们的爱好;尽力让孩子成为主体,多给他们机会,让其主动去学习;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