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器乐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器乐教学与其他教学形式相比,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它可以抛开歌词,直接用音乐来表达情感,也就更有利于学生探究和创造。《音乐课程标准》指出: 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其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我们在研究实验中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四年级音乐课上,我们学习吹奏歌曲《渔光曲》前16 小节,有学生建议大家想一个有关“海的故事”,编成歌词,或配竖笛演奏讲故事。师生异口同声举双手赞成。以下摘录了几首学生作品:
举例一:
举例二:
举例三:
我们科和语文科合作排练课本剧、课文演读比赛,学生创新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对发展学生朗读、表演能力和舞台空间感觉有促进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育很少提到排练戏剧,语文科排练课本剧也缺乏专业指导。我们认为这是引导孩子观察和感觉人的各种情感,学习创作表演,挖掘潜台词的有效手段。学生可通过演、读进一步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感受。当我们向语文科提出邀请时,老师们拍手叫好。
刚排练课本剧《小壁虎借尾巴》时,几乎所有的小动物都在地上爬,我问学生: “为什么不站着表演?”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说: “这些动物不都是这样行走的吗?”学生对戏剧表演一无所知。
于是,我们从零开始,师生共同合作,先通过一个孩子模仿小壁虎的表演,老师进行讲解,使学生初步建立舞台的概念,让孩子们知道这是在表演课本剧,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设计台词与潜台词,大胆地表现。然后,把故事情节图一幅幅画在黑板上,慢慢引导学生自由创作。
渐渐地,孩子们明显有点感觉了,还能够配上简单的乐器音响。课后,学生对我说: 老师,没有想到我自己能做到这么好,超出我自己的想象。可见把学生的创新潜能发掘出来是多么的重要。
实验班的创造力不仅表现在音乐方面,在语文朗读、课本剧、美术、科学等其他科也表现突出。以下是2008 学年各科涉及创造能力的比赛情况记录:
近年来,我校艺术团代表区、市参加各项专业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 1) 2008 年4 月6 日,在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了首届广州市中小学教材歌曲演唱比赛,我校荣获一等奖。这次比赛,体现了广州市“以审美和创造为主体,以班级课堂教学器乐化和实施民族民间音乐母语的教育为特色”的音乐教育发展战略的主要思想。同时也看到我校的课堂器乐教学显示出一些成效。
( 2) 参加广州市第二届中小学艺术团展演,并获得市二等奖的好成绩。
( 3) 在刚结束的舞蹈比赛中,我校在里面加入了打乐器的片段,为舞蹈增色不少,并代表区参加市决赛,荣获一等奖。
事实证明,器乐教学进课堂的研究是卓有成效的,两年的时间,我们引领学生从课堂学习走上专业舞台,从腼腆、内秀的学生转变成充满自信、大方表现自我的“演员”,我们深深感受到课题研究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参考文献]
林秀芳. 葫芦丝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探索[J]. 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2010 ( 01) : 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