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小学音乐欣赏中丰富学生审美体验的有效策略

作者:江苏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 范永乐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11-26

  学生在律动中不仅要聆听、跟随, 还要作为参与者释放内心情感, 与动作、舞蹈、语言紧密地结合, 享受在活动中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三、运用乐器辅助, 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

  在音乐课堂中一般使用的是打击乐器和音条类的乐曲。它们无须技巧准备, 为学生们参与和体验音乐, 并且获得音乐经验, 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学生通过对这些乐器的学习, 激发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在进行创造性的音乐实践活动时, 通过自己的方式得以表现出来, 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

  在音乐欣赏课中, 可以通过器乐的演奏帮助学生感知、记忆乐曲的旋律, 像集体性的合奏体验中, 每个学生都是团队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合奏活动中, 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每一件乐器都有可能在音乐的某一部分充当“主角”, 又会随时让位给其他的乐器, 充当“配角”。这样的音乐实践活动, 学生的审美体验随着音乐的发展不断变化和积累, 通过“角色”的转变让学生在音响感知中, 得到美的熏陶与精神的升华,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主题二:2/4。

  再如,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花儿与少年》主题一:2/4。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以往的音乐经验和审美体验, 为乐曲进行适当的配器, 编配出不同的节奏型, 演奏出属于自己的新“乐曲”。

  综上所述, 多重体验给予学生积累音乐经验的机会, 他们审美体验能力也会随之逐步提升。教学生“会听”音乐的过程, 实际上是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丰富学生审美体验的过程。“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 这就是我们审美教育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坦娜, 修海林, 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