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浅论音乐欣赏课的延展——由孩子们心中的“樱花”所想到的

作者:冯玺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09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包括1、音乐基础知识;2、音乐基本技能;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4、音乐与相关文化。其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教学与训练中的重点,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而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则是音乐课的延展,教师如能在教学中运用得当,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要通过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让学生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以此为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事半功倍。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人的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古人也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舞之蹈之。”《心中的樱花>>的课堂设计我首先安排了音乐与舞蹈的切入:我带领学生跟着轻松,愉快的音乐,互动性的跳parapara舞,发挥了孩子们爱动的天性,也由parapara舞动作来源于樱花飘落下来的优美姿态很自然的过渡到我们的课题―心中的樱花,由音乐的 “动”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音乐课的特性,使他们一进教室就能入的参与课堂的艺术表演;事实上回忆这堂课整个的过程,我感受这一部分的引入因为抓住了孩子们的爱动,乐于表现的心理特征,让他们积极的投入进来,给课堂活动的进一步展开起了重要的作用。紧接着让学生欣赏影片《浪漫樱花》,当他们看见纷纷扬扬的樱花随风飘落下来,不由的露出笑容;一些孩子发出惊叹--哇!好大的“雪”……又有人说“像我最美的粉红裙子……”在这里影视所特有的视觉冲击特点为学生们形象化,具体化的认识樱花起了有益的补充!这两部分的延展涉及到舞蹈和影视,充分发挥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结合,让学生在经历音乐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伴随着学生们对一张张樱花图片的赏析,我也适机打开音乐:长笛与乐队演奏的日本乐曲--《樱花》,随着音乐的慢慢响起,孩子们时而舒适的闭上眼睛沉浸在樱花的世界里,时而身体随着音乐的节拍微微的摇动,时而嘴里哼唱着“樱花呀,樱花呀,暮春三月天空里……”歌词,笑脸又一次在孩子们的心中绽放!然后让孩子们跟随着我轻柔的钢琴声,让学生用和妈妈说悄悄话的声音去演唱日本民歌《樱花》,体会歌曲的情绪。而后结合日本的风俗与人文特点,互相交流日本的文化;这时学生们谈到了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他们家家户户都种樱花,而且就在现在这个时节他们有各自的“樱花节”,他们会穿着隆重的服装,背着干粮去樱花树下一边品尝美味佳?,一边赏花……还谈到了日本的礼节与简单的问候语;日本美丽的富士山,日本人喜欢喝茶等等,这些内容延展到音乐与社会生活,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立足实践,我正逐步建立起一种以主体性、创新性等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开放式音乐教学模式。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活动,应依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目前和未来的音乐教育中,要更多地注重训练学生摆脱现有的思维模式,建立能不断取代传统形式的新思维,激发学生把思想集中在一个新的领域里,特别是让音乐欣赏课延展到相关的社会生活里,进而使音乐活动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和创造发明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