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教法

中学音乐教学方法研究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8

摘自:《教育论文网》

[摘要]:优美的音乐不仅能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而且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可以培养高尚完美的人,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法,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面对全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如何切实搞好高中音乐教学,提高广大学生的音乐素养,达到新课标中教学效果的要求已经成为每一个高中音乐教师积极认真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音乐审美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优美的音乐不仅能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而且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可以培养高尚完美的人,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法,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音乐欣赏课的首要教学目的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面对全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如何切实搞好高中音乐教学,提高广大学生的音乐素养,达到新课标中教学效果的要求已经成为每一个高中音乐教师积极认真探讨的课题。

现代教学论强调:学生学习的性质是“开发、创新”,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更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主动地去获得知识和能力。音乐课毕竟不同于其它课程,她更强调的是作为人的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在有情感体验有心灵参与的学习中增加音乐素养的音乐课才是一堂成功的课。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总是在特定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等特点,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情绪感染力强,音乐形象鲜明的乐曲来营造课堂的氛围和问题的情境,迅速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教师可将音响、画面、语言等进行组合设计,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引起兴趣。

当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情绪被感染,兴趣被激发以后,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或结合教科书的提示,有时还可布置学生在课前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如查找有关音乐家的资料等。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并让各组组员合作进行一些尝试性练习,即让学生自己先找--找(资料),唱一唱(主题),奏一奏(旋律),讲一讲有关音乐家的故事等,对所要欣赏的乐曲进行充分的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时教师要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参与学生讨论,倾听学生的观点,进行点拨和指导。这样的教学既创设了教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又使学生学到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真正使学生“乐在学中”。

高中学生也有强烈的参与和表现意识。由于以往教学模式特别是高中教学目的中过分强调高考产生的负面作用,导致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就把全部精力投注在备战高考的倒计时中,加之高中生心理日趋成人化,让教师也习惯地认为高中学生只知道坐在教室里啃书本,不愿参与各种活动,更羞于在大庭广众面前表现自己,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秀才”型的学生早已不是当今高中学生追崇的对象,他们更加崇尚个性和自我,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着展示自己,只是苦于没有适合的舞台。我们有的教师总抱怨学生不配合,不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很大原因不在学生,而在教师自己对高中学生的认识理解存在着偏颇。

学生在初步体验音乐的情感,尝试研究知识以后,让各组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由各组派代表发表本组讨论结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音乐的特点和内在联系,推理概括出抽象的概念性的理论知识,将“双基”教学落实在学习过程之中,为学生今后欣赏、分析音乐作品提供理论性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不少学校的校园环境和周边环境都有了明显的改观,甚至一些学校还特意营设了许多景点性的场所和建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带入到对音乐鉴赏有烘托作用的环境中去,让学生在更为融洽更为自然的氛围中去感受音乐的美。比如在水池边欣赏德彪西的作品,在高大的建筑或雕塑旁欣赏贝多芬的作品,在静谧的树林里或草坪上欣赏古典主义音乐等等。相信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师生间的距离感更容易消除,学生体验音乐的主动性也会逐渐加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自然会在情理之中,这也正符合了高中音乐新课标中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要求。

高中音乐教师是音乐鉴赏的引领者而不是过分强调专业性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许多高中音乐教师都受过系统的专业针对性很强的音乐技能训练,这为抓好音乐特长生的技能培训提供了便利,但也恰恰导致很多教师过分地用专业的眼光来看待普通学生和评价普通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效果,结果导致教师越教越觉得学生对音乐无反应,学生越学越觉得音乐晦涩难懂,最终使音乐鉴赏课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对学生学习掌握音乐课教学内容程度的评价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特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各不相同,如果一味地要求所有学生都将音乐课上的内容按同一要求掌握,特别是要求达到某某水平,势必会挫伤很多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甚至会导致学生厌恶或恐惧上音乐课。音乐不同于其它人文学科或自然学科的学习,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展现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使学生的心灵随着音乐飞舞。只要学生在音乐课的学习中能够感受到音乐对心灵的启迪或陶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去接触一些人类音乐文化中优秀经典的作品,能够领略到这些音乐作品中的所蕴含的艺术美,那么他的音乐课的学习就是成功的,作为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的评价。

课后随感,就是赏乐者把音乐作品赋予的情感体验、精神收获用文学的样式表达出来,是赏乐者写出对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的审美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一个侧面或某一个点来写自己的感悟,使学生的课后随感言之有物,短小精悍。这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同时使学生的文笔得以练习,使音乐与文学得到很好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王次著.《音乐美学新论》,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

[2]赵宋光主编.《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3]曹理主编.《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4]邵祖亮主编.《中学音乐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