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教法

初中音乐教学之我见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8

摘自:《中国期刊网》

音乐就像浩瀚的大海,音乐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教师的任务是在有限的课时里,引导学生在面对“大海”时能体会到大海的浩瀚、壮阔以及绚丽多彩,使学生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去探索、领略它的风采。本人执教音乐多年,现浅谈一下自己对音乐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聆听音乐,感受音乐

聆听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感知体验。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多种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的形象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

中学时期学生还处于变声期,很多音乐教师为了塑造学生的声音,刻意要求学生轻声唱歌,以求和谐、不喊叫。但是,我认为以上这种唱歌方法都属于极端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歌唱时的内心感受,刻意压抑了学生的声音。也许教师的原意是想让学生学会控制气息,但是,大多数学生却在演唱时小心翼翼,嘴巴呈蠕动状态,不敢唱。这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相反,久而久之,甚至会扼杀孩子唱歌的兴趣,这对培养孩子的演唱水平,丰富的情感意识和提高音乐表现力及创造力都是很不利的。

二、丰富情趣,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并在重要的教学环节中时时创新、激发兴趣,努力使课堂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音、光、情、影融为一体,使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产生强烈的刺激,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同时还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在演唱中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教育对幼儿全身心地发展起着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在音乐活动中,可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积极思维能力、生活的好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重视幼儿音乐教育,力争把每一节音乐课上好,寓教于乐,寓教于玩,使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并轻松愉快地健康成长。

音乐教师本身也是构成音乐美和音乐氛围的重要因素。教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真情流露,能感染和带动学生,使学生的状态逐渐与教师一致,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感受音乐的情感和内涵,教师使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进行分析、点拨有艺术感染力的范唱、范奏,恰到好处地表演等,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与美感体验。

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运用情境教学法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用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创设出美术、音乐交融的教学情境。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音乐课应做到让学生“心中有画”,加深学生对歌词涵义和作者创作喜悦的领悟、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绚丽的天空,成为创造的主人。

音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声情并茂的范唱范奏,犹如小河之水、江河浪花的教学语言,棱角分明、高潮迭起的教学活动,无一不是教学艺术的创造。具有精湛、高超教学艺术的音乐课,能成为学生审美和欣赏的对象,激起学生的音乐美感,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净化学生的审美趣味,给学生以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学习和运用音乐教学中已揭示的教学规律去指导教学实践,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开展教学艺术的研究,从而达到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提高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质量。

三、多样培养,因材施教

中学生受音乐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他们所接受的音乐的广度与深度较大地影响着其他素养的提高与音乐能力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广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对音乐教育的各种影响因素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艺术本质上讲,一切艺术都是心灵沟通的艺术,只是各自的材料不同而已。不同艺术的形式或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方面的审美表现手法就有许多相同之处。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各艺术门类本来源于一家的,是高度融合在一起。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也使得艺术之间或同一艺术的不同内容的相互融合成为必要和可能。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需要教师及时地大力扶植,促其开花结果。由于学生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特点,这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创造出佳作的好苗头。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其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培养创造素养。

愿我们每位音乐教师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强烈意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脉搏,驾驭学生心理发展的能力,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在培养学生音乐能力、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让音乐流淌在和谐校园,让音乐溢满学生心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