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鹿泉教研网》
(三)探索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音乐教学模式的需要
世纪之交,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教育的所有方面受到革命性的挑战。从上个世纪初的无声电影、唱片应用于教育开始,现代教学媒体就成了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这种新颖的教学媒体承载了大量的视听信息,无疑比粉笔加黑板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它不但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使教学变得更为形象和生动。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在视听资料的过程中真实地感受教学内容,而不需要教师用如何形象的语言去描述----即便在某种程度上它会有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可能。传统教师的知识垄断被网上无限资源打破,传统教材及其静态、单向的灌输方式被超文本的互联和互动交流方式取代----e教育大潮已不可逆转。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音乐教育者对信息技术的创造性开发和利用是积极的。音乐教室的数字化进程迅速,电脑音乐工作站、多媒体和大屏幕显示、远程学习、便携式音乐系统、互动式个体化音乐学习软件、在线的互动音乐创作、演奏和学习等技术正在普及。信息技术开始实现以往因技术限制难以完成的教育理念,它将对现有的教育产生全方位的冲击,预示着一次围绕信息技术而展开的教育改革的悄然兴起。
新一代的多媒体电脑音乐系统正是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对音乐教学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电脑音乐的广泛兴起,即使从世界范围来看,也不到二十年,在中国兴起的年头就更短。这是因为电脑音乐系统是音乐艺术与现代技术交融的结晶。可以说,它是乘坐高技术的飞毯进入音乐世界的王国的。它的技术基础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电子乐器(主要是电子合成器)的数字化和小型化技术的成熟;二是作为电子乐器之间和电子乐器和其它电子设备之间“通讯”(交换信息)手段的所谓“midi”技术的诞生和广泛运用;三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型电脑的出现和个人化、家庭化。
使用电脑的强大功能,对代表着各种音乐事件的数字信号进行记录和编辑,然后发送给电子合成器并使之演奏出音乐----这套创作和演奏电脑音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电脑音乐系统。一个完整的电脑音乐系统主要是由如下的一些设备构成:计算机、电脑音频接口、电子合成器及音源采样器等电子乐器、调音台、效果器、功率放大器、监听音箱等。根据功能,电脑音乐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数字信号部分;二是模拟信号部分。一个完整的数字系统包括输入设备、处理设备和输出设备,这些设备之间通常是用midi接口来连接的。其中,输入设备包括各种midi控制器,如:midi键盘、midi电吹管、midi吉它等等;而处理设备则最为重要,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相当于人的大脑中枢,其重要功能是对每个外围设备进行协调和控制;输出设备则包括各种音源,包括合成器(Synthesizer)、声音模块(Sound Module)、采样机(Sampler)、鼓机(Drum Machine)等等,凡是能够用音序器来控制发出声音的,都可归为这一类。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方便各种设备的连接,出现了专门的连接设备,如midi多进多出的转换器和调音台等。一个完整的模拟系统同样可分为输入、处理和输出三大部分,这些设备的连接往往是通过音频端口来进行连接的。其中,输入部分包括各种音频信号的来源,如上面所提到的各种音源和鼓机、专用的录音机(如DAT)、录音麦克风等等;而处理部分可分为记录用的多轨录音机和编辑用的编辑机及效果器;输出设备则包括:专业监听音箱、DAT、CD刻录机等。实际应用中的音频系统,由于设备众多,需要多方面协调,从而引入了各种界面连接设备和同步设备,如调音台,同步器,各种转换接口等。
电脑音乐系统是在相对传统的电教设备(包括投影、幻灯、录音、电影、电视等)出现之后的又一次质的飞跃。
值得注意的是,电脑音乐系统并不是要取代传统的教学设备和手段,而是在以往手段优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体现更为强大优势的新一代教学平台(关于优势的具体内容将在成果部分作详细阐述)。作为现代教学媒体,电脑音乐系统突破传统教学法在时空上的限制,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并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发展运动的全过程,便于使学生对所学教材获得最充分的感知和及时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过去传统教学中学生很难实际感知的内容,通过声像设备可以得到清晰的展示,使学生耳闻目睹,犹如身临其境。
现代的中学生们就是伴随着这种新的音乐技术成长起来的,他们所听的许多音乐是由电子乐器制作并演奏的。许多学生拥有电脑和键盘,一些人渴望学习电子乐器。如果音乐教育改革要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把电脑与当今音乐技术适当结合起来。前面我们论述了这种结合产生的心理基础,即学生有这方面的需要,那么这里论述的是结合的技术基础,即电脑音乐系统为我们的音乐创作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可以预见的是,这种结合必将对现有的音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冲击,迫切需要我们探讨在电脑音乐系统支持下的音乐创作教学新模式。
基于上述三项考虑,我们率先开始了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新实验。实验本着“感受现代技术魅力,创设综合教学情境,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完善人格创造品质”的精神,充分运用电脑音乐系统这一新型教学平台的优势,强调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的综合教学,让学生在音乐创作中获得全面、丰富的审美体验,从而在现代音乐学习新境界中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创造品质,实现个性全面健康发展。
二.理念
在开展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高中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我们从现代教育理念中收集整理出若干教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导,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好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二)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创造
在现代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中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旨在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音乐创作课中运用电脑音乐系统,通过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创造才能,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三)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审美体验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人都是个别的、独特的个体。每一个人对音乐的体验都是不同的。因为任何一种音乐体验,不管是演奏、作曲、即兴表演还是听赏,都是一个特殊个体的创造。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在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高中音乐创作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了相应教学目标的分层设定和内容的拓展等都是有益的尝试。
(五)推动每一个学生的交往合作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建立和保持与他人相互依赖的相互合作关系,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人的心理和人格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生生互动的频度与强度与学生未来的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重唱、重奏和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在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的培养。
(六)领略现代信息技术的潜价值
现代信息技术正以飞快的速度进入教育领域,并对教育的发展起着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将会对整个教育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特别指出的“技术的力量拓宽着今天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对各种条件的利用以及选择的范围。新的技术使学生能够尝试大量解决问题的新的可能和途径。电脑在教学中可以创造出无法想象的效率和机会,这些技术应该立即投入使用。人机声像对话如果得以恰当的运用,可以对创造性思维技巧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运用不当,将会对学生的发展起负面影响。因此在本教学中必须综合利用好电脑音乐系统的上述优势,使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得以最优地发展。
三.寄语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教学对发展人的音乐素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音乐教学也将逐步进行着变革。可以预见的是,电脑音乐系统这一崭新技术的诞生将掀起一轮新的音乐教学改革热潮。本实验中,主要探讨了运用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高中音乐创作教学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的革新,并相应地构建了一个基本教学框架。鉴于国内有关电脑音乐系统方面的教学研究与实验尚处于起步阶段,加上我们的时间、精力及学识的有限,因此,在本课题的研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在后继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应深入研究教学模式构建中出现的新问题。比如说模式各个部分的深入和细化问题。针对传统教学偏重音乐欣赏,忽视音乐创作的弊端,本实验虽提出从音乐创作教学改革着手,对学生实施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三方面协调的综合教学。但本研究主要侧重于音乐创作教学的探讨,模式的建构中对三者关系还缺乏深入细致的思考和总结。比如说要注意研究运用电脑音乐系统对音乐教学的不利因素。运用电脑音乐系统进行教学,不仅有设备、师资方面的条件制约,而且学生音乐创作思维训练完全依靠电脑音乐系统是否可行等问题也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必须防止自己陷入技术主义的误区。我们必须要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超越音乐的技术层面而到达意义的层面,让他们每一个人都体验到音乐创造和享受的愉悦。
电脑音乐系统辅助初中音乐创作教学的实验与研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作即兴的评定,更需要长期追踪探索。不仅需要师生的参与,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在本实验中取得的一些成果只是作为我们新的征程的起点。作为21世纪的音乐教师,我们必须及时意识到科技革命对课堂教学以及自身所带来的冲击,通过多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让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能够得到更广阔和更深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的通知.教体艺[2002]6号.
[2]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5]陆柄炎,王建磐主编.素质教育的理想与目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阎立钦主编.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