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教法

音乐新课程教学五字歌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8

摘自:《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优秀论文集》

一、课前准备求“高”点

在学生眼里,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音乐教师又被誉为“美的使者”。因此,要保持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就必须为人师表,把对自身的要求定位在一个至高点上。这里的至“高”点,有三层含义:

一要更新观念,改革教法。实施新课程,要求摈弃落后的教学思想,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积极倡导音乐“探究式”和“创造性”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

二须加强修养,提升素质。“学高为师”,给人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作为新世纪的教师,给学生一杯“水”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带领学生寻找流淌不息的泉眼。为此,教师要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使自身的音乐素质达到一定高度,才能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地驾驭课堂,才会在教学中表现出语言、举止美,形象、舞姿美,范唱、范奏美,艺术情感美,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三应认真备课,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音乐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艺术特长,用艺术的眼光和智慧对教案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创设艺术性、创造性及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案,付诸实施时方能紧扣学生的心弦,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课堂教学找“巧”点

音乐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怎样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音乐、创造性地表现音乐,要在“巧”字上做文章。

1.巧激趣

在学习“节奏”时,避开理论说教,设法激发兴趣,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化复杂、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为简单、生动、形象的讲述,深入浅出地说:“节奏是音乐的骨干,没有节奏就不成音乐,它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节奏,人类的语言、动作,大自然中的鸟叫、虫鸣等,都含有丰富多彩的节奏,我们一起来寻找节奏。”教师随后拉响了教室的电灯开关,学生异口同声发出“滴哒”声,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先前经验随之而来,教师便因势利导:让学生讲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家争先恐后抢着发言:火车行进“咔嚓咔嚓”,母鸡“”,鸭子“欧嘎嘎嘎”,马蹄声“”,布谷鸟“.”,知了“”……模仿大爷、大婶、解放军、小弟弟走路的步伐;体会在远处、近处呼唤同学的声音有何不同。教师将学生模拟的节奏──板书,告诉学生用这些节奏写上音符就是曲调,正是有了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节奏,才会有音乐家笔下美妙动听、跌宕起伏的旋律;引导学生欣赏民族管弦乐曲《丰收锣鼓》,探索音乐,体验音乐情绪与情感,领略音乐中气势磅礴的潮州大锣鼓,热烈欢腾、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聆听柔和的云锣、明亮的笛声描绘的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探索音响,让每个同学动手、动脑,用自己的敲击方法敲打锣、鼓、钗等民族打击乐器,创编简单节奏。他们在说、唱、念、打中想出了许许多多的敲击方法:重擂、轻敲、快击、慢打、旁敲、侧击,演奏出变化多端的节奏,特别是钗的演奏更是妙趣横生,滚击、扑击、扪击、侧击、单击、磨擦击,轻、重、快、慢,学生的个性尽显无遗。最后师生合作,教师弹奏《丰收锣鼓》的主题音调,学生徒手或用打击乐、笔等为音乐伴奏。这样的教学,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轻轻松松、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新的知识。

2.巧激情

学习歌曲《斑鸠调》时,教师从激发学生的情感入手,一边播放歌曲、展示春天的美丽图画,一边富有感情地朗诵:“同学们,春天来了,大地生机盎然,斑鸠鸣叫桃花开,杜鹃吐艳秧田绿,让我们置身于春天的怀抱,一起去描绘春天的大好风光!”学生从中体会到歌曲美、歌词美,感情的闸门豁然大开,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全身心地投入歌曲的演唱,加上活泼的对唱、齐唱、帮腔等形式,学生把歌曲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室里荡漾着春天的生机,令人欢欣喜悦。

学生最容易形成的概念是力度、速度,但在实际运用中却时有忽视。在学习歌曲《保卫黄河》时,学生对歌曲力度、速度表现不到位,教师以音乐之博大的感情去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调动演唱情绪。聆听、齐唱、轮唱《保卫黄河》,观看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影视片段,大家情绪昂扬,一致认为:“歌曲明快有力,特别是三部轮唱的力度,很有讲究,层次清晰;二部、三部轮唱此起彼伏,更丰富了歌曲的内涵;表现了千军万马、势不可挡的气势;表现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奋起抗日、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英雄形象和决心。”还有同学说,“老师!我们为自己是中华儿女而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教师趁势告诉学生:“音乐是情感艺术,唱歌也要把歌曲的情感放在首位,唱就要唱出真实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以情感人,声情并茂,这样才能完美地表达歌曲的内涵。”学生再次演唱这首歌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巧激励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学生越夸越灵,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表扬越及时,激励作用越大。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在课堂上的提问、回答、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等活动,给予及时、恰当的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充满自信地学习。但激励方式要恰到好处,不矫揉造作,使学生觉得真实可信,故也要讲究一个“巧”字。通过摸索,这几种激励方式效果很好:(1)热情洋溢,富有艺术性的简短语言:很好!太美了!太好了!你的表现真让我佩服!真聪明!真棒!你的回答让老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噢,老师知道了!……适时、不失幽默地说上一句,“你太厉害了,老师得赶紧学习。”(2)用上几句简短的英语,Great! Very good! Beautiful! OK! You are a lovely girl! What a clever boy!……(3)简明达意的手势语:对全班同学的默契合作等,伸出双手,翘起二个大拇指,脸上露出灿烂的微笑;对某个同学的出色表现用“OK”的手势;对胆小的学生,举起握拳的右手,表示勇敢、真棒、行!……(4)用恰到好处的眼神和脸部表情对学生表示关注和激励,他们能敏感地捕捉到其中的含义,激发出越来越浓的兴趣和情感。

三、教研教改创“新”点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单一、枯燥,不仅束缚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且严重影响了音乐素质的提高。笔者任教学校的学生五分之三来自县城,五分之二来自农村,音乐素质存在差异;而目前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较侧重“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兴趣培养,学生升入初中(尤其是农村学生)对音乐知识和必要的技能、技巧较欠缺,仍有喊唱的现象,演唱歌曲时力度、速度、节奏、音准也不免有些问题。为此,我们研究了“四位一体”教学,就是想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现状,使音乐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而且能在思想上、情感上予以启迪,让学生愉快地接受音乐知识,掌握歌唱技能技巧,达到更高的音乐境界。

1.初中音乐“四位一体”教学设想

2.主要特点是音阶、节奏、力度、速度巧妙结合,教者方法灵活多变,学生情绪活泼愉快,寓教于生活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音乐素质,寻找音乐教学的最佳方法;使学生易学、爱学、乐学,解决音准、乐感等问题;通过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协作精神,更好地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编音乐,促进学生的协调发展。

3.研究状况

“初中音乐‘四位一体’教学”课题于2002年被省教育厅课题基地批准为省立项课题,通过教改实验,已初见成效,与非实验班对比学生音乐兴趣、音乐素质有明显的提高。

四、课外活动要“沸”点

“学生课外艺术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必要补充。”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面向全体学生举办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使校园里歌声嘹亮、琴声悠扬、舞姿翩翩,呈现热烈的气氛、沸腾的场面。具体做法是:

1.群众性的合唱

以班为单位,45个教学班就是45个合唱队,人人都是演唱员,由班主任、文艺委员负责组织训练,音乐教师在每天的唱歌时间(下午第一节课课前十分钟)、课外活动下班辅导。

2.以班为单位的表演队

由各班的文艺骨干组织,活动内容为排练舞蹈、器乐小合奏、创编小品、相声等,适时举行班级音乐会、音乐知识竞赛等活动,音乐教师、其他任课教师也参加,活跃了班级气氛,增进了师生感情。

3.由音乐骨干参加的校合唱队、舞蹈队、器乐队、鼓号队

几位音乐教师分工合作,对歌唱技巧、形体、舞蹈、器乐演奏等进行较系统的训练。排练各种形式的节目,随时参加校内外演出。每逢元旦、纪念日和两年一届的校艺术节,都会举行歌咏比赛、文艺汇演,各班为参赛队,校队也作为表演队参加演出,并邀请县教委领导、学生家长前来观摩指导。

4.举办音乐讲座

内容有“歌曲的起源”、“奇妙的音乐世界”、“音乐与名人”等。除此之外,还开展了音乐欣赏活动,欣赏中外民歌经典、世界名曲等。学校广播室积极配合,指定专人负责,每天两次播放内容健康向上的歌(乐)曲,让学生听听、唱唱,培养其健康向上的情操。

通过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增强了集体主义精神,丰富了课余生活,发现和培养了特长生,促进了学生的协调发展。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尊师爱生、团结互助在我校蔚然成风,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五、兴趣小组显“亮”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小组是以学习兴趣较稳定的学生为对象,学校组织了器乐(以器乐类别分为:提琴组、二胡组、铜管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钢琴组、打击乐器组)、声乐、舞蹈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经常性的活动,音乐教师和校内有特长的教师耐心辅导,严格训练学生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审美等能力,有时还请校外教师授课。教师教育学生要掌握技能技巧,光有爱好还不行,还须勤学苦练,持之以恒。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兴趣小组的活动成效显著,排练的节目在中小学生艺术节中分别获县、市、省奖项。学生自创节目《新老师的第一堂课》在全国学生戏剧比赛中获表演、创作二等奖,学生的个人特长得到长足的进步。不仅如此,最可喜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学生的其他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80%的学生考入省重点高中。全校师生无不称赞:“音乐兴趣小组出来的学生,聪明活泼,品学兼优,真是一通百通。”

教学实践证明,课程标准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按新的理念、标准组织教学,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适应形势,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用最优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人格素质。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师教学基本功》,中国人事出版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