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教法

浅谈音乐教学中“讨论”的运用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8

摘自:《中国艺术课程网》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与共性的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这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在许多学科的教学中,采用“讨论”的方法来体现这一教学理念,使班级学习能力与水平不一的同学都能一起参与学习,合作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也有运用“讨论”这一教学方法,特别是近几年“讨论”在音乐教学中已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本人也尝试了多次,受益匪浅,特此把在音乐教学中适时运用“讨论”的感受总结如下:

一、在体会歌曲情感时

“优美、轻松、活泼、抒情、悲伤、痛苦……”当学生初步学会一首歌曲时,会对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声音等加以表现来唱出歌曲的情感。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尽相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一首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不会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每个学生都会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但音乐上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不可能一个个去听、且加以评价。这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在组内说一说、唱一唱,相互听一听、评一评,选出认为最好的方案在班上展示。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审美能力,促进了学生个性与共性的发展。在高年级的唱歌教学中,我常常采用这种教学,思维活跃的小组常常会说出我意想不到的理由,唱出与众不同的歌声。

二、在表现歌曲时

一首歌曲有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如:歌表演、歌舞、器乐配诗等等。许多表现方法不可能是一个人完成。这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喜爱的那一组进行讨论、编排、表现。这样不仅能激发每一位同学的兴趣,充分表达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如:我在上《侗家儿童多快乐》这一课时,学生通过观看VCD了解了侗族的风俗、歌舞、建筑、服装等等,在表现歌曲时,我采用讨论这一手段进行,通过小组形式共同设计编排后,有的学生模仿侗族“罗也舞”的形式进行歌表演,有的动手制作侗族的乐器“卢笙”、服装“头饰”,有的对歌、有的用图画等等形式来表现歌曲情景,营造了一种侗族文化的氛围,把歌曲表现推向高潮,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在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

音乐创造教学是鼓励音乐创造、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主要内容、重要途径。创造性音乐活动,能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发展思维潜能,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对培养具有实践精神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讨论”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同学们的音乐创造灵感。例如:给乐曲填词、配节奏、创设歌曲情境等等,以小组的形式分工合作,能使每一位学生在音乐提供的形态,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入广泛的、丰富联想的天地,在与音乐的交流过程中激发出创造力,最后通过小组讨论,以比赛的形式来展示他们共同创造的成果。这样的教学效果比教师去指导或“满堂灌”要好得多。

“讨论”的教学手段是素质教育的产物,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上恰当的设计“讨论”问题,适当地运用“讨论”方法,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必竟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如果整堂课或节节课都采用“讨论”,就会流于形式,教师也没有起到“导”的作用,故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巧用“讨论”这一教学手段相当重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