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刘建国《通俗歌曲演唱技巧》

课程名称: 13.专业美声唱法唱流行歌曲教学示范
课程类型: 声乐课程
视频格式: .wmv
教学主讲: 刘建国
课程等级:
观看次数:
课程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上传时间: 08-08
在线观看:
下载地址:
观看密码:
密码说明: 以上为观看视频时需要输入的密码
观看帮助: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课程: 无相关信息
课程简介:  
  我们再举一些例子来进一步说明:
  比如不论声音本质刚或柔的歌者,唱《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这首歌时,都把前一段唱得比较柔一些,后一段比较刚一些。那么,前半部的柔与后半郎的刚,就必须通过气息力度控制的变化来达到。
  再如我们把秦腔河北梆子两个剧种的女高音作比较,会发现河北梆子女高音的歌声刚一些。当然这里会有演员声音本色的差异,但主要是唱法上的不同,河北梆子在演唱上控制气息的力度大一些。
  现在我们把气息的力度变化给于音色变化的作用,大体上归纳出几条法则。
  演唱欢快明朗的乐句,气息的力度不大,呼吸肌的运动要灵活、有弹性,声流振波可以稍稍快一些,表现愤怒仇恨的情绪时恰恰相反,这时气息力度要大,声流振波 不快;演唱雄伟豪迈一类的乐句寸,气息要饱满,力度要大;演唱深情亲切的歌曲,气息要柔,力度不要太大,演唱活泼、欢跃的歌曲则需要一种弹性的气息力度。
  当然,各种表情音色的变化,光靠气息力度的控制,还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它必须与共鸣音响密切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各种动人的表情色彩。
  我们已经说过,音色的变化是歌曲表现的重要手段,这一节里说的,仅从气息力度的角度来分析音色的变化处理,即刚与柔的基本功。气息力度主刚柔,共鸣音响主明暗。至于明与暗的音色基本功,将在第三讲里《共鸣与音色的关系》一节中,再详细讨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