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胡晓晴《流行歌唱教程》

课程名称: 1.初学唱歌
课程类型: 声乐课程
视频格式: .wmv
教学主讲: 胡晓晴
课程等级:
观看次数:
课程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上传时间: 03-04
在线观看:
下载地址:
观看密码:
密码说明: 以上为观看视频时需要输入的密码
观看帮助: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课程: 无相关信息
课程简介:  
  什么是流行唱法
  流行唱法是遵循声乐艺术原则,以情感为核心,以口语化为基础,把情、声、形体动作及话筒使用等技巧有机地结合所形成的一种演唱方式和方法。它是根据流行歌 曲本身所具备的特点和当代人们对流行音乐的审美要求、欣赏习惯,区别于美声、民族唱法风格的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声乐流派。
  本世纪初。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话筒的使用。唱片的大量出版,电影事业的兴旺以及收音机的普及等因素,在欧美以“爵士乐”主流并融进乡村音乐的流行音乐品 种,在全世界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流行歌曲的演唱通过扩声。使人声中细微的感情因素得以传达放大。极大地扩展了人声的表现力。吐字、行腔靠近口语 化,更具有抒情性。声音轻松、圆润、亲切。这一时期,西方的流行歌曲演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并与欧洲传统唱法产生了分解。西方流行音乐发展之所以迅 速,深受广大人民喜爱,主要是它具备了大众性、即兴性、生活性、旋律节奏鲜明性、广阔包容性等特点。
  早在20年代末。上海首先受到了它的影响。黎锦晖为了适合小市民口味创作的《毛毛雨》和《妹妹我爱你》等歌曲,标志了中国流行歌曲的产生。他还热心于搞舞 厅音乐,将民间旋律“爵士化”,在上海的舞厅中影响极大。“百代”、“胜利”等唱片公司灌制了大量的流行歌曲唱片。女影星周旋的演唱是当时歌星中的代表人 物之一。当时绝大多数流行歌曲创作上粗制滥造,歌曲内容低级庸俗。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凡进步音乐工作者都反对这些“黄色歌曲”,同时也吸 取了某些创作手法,采用流行音乐形式,创作出一些具有民间性的作品,成为30年代群众救亡歌咏运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任光谱写的《渔光曲》、《王老 五》等电影插曲,贺绿汀谱写的《四季歌》、《天涯歌女》、《春天里》、《秋水伊人》等电影插曲和歌曲。这些歌曲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一直传唱至今。
  日本侵略中国后,首先在东北提倡所谓“满洲新歌曲”。即满洲的流行歌曲。后来上海又成为殖民地性质的流行歌曲滋生繁衍的中心。绝大多数流行歌曲是与宣扬 “中日提携”和“中日亲善”的电影相联系的。如李香兰唱的《支那之夜》、《苏州夜曲》等歌曲。抗日战争胜利后,流行歌曲的中心仍在“国统区”的上海。大部 分歌曲是粉饰太平、脱离大众生活现实的。新中国成立后,流行歌曲的中。b转移到港台地区。大陆上的那种流行歌曲逐渐被革命歌曲所代替。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流行歌曲发展是在民族灾难深重时期,其发展是畸形的。虽然有些进步的流行歌曲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社会影响。但是绝大部分歌曲带有殖民性、反动性、小市民性。它局限在卿卿我我,伤感消极、无病呻吟的情调之中,演唱水平普遍较低。
  70年代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兴起,港台、欧美的流行歌曲大量涌入我国。出现了港台歌曲热和对流行唱法的模仿阶段。由于当时在流行创作上失去主体意识, 流行歌手队伍力量薄弱,所以很难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80年代中期,继《月亮走,我也走》之后,突破了写作模式,出现了《信天游》、《黄土高坡》、《一无 所有》等以西北民间音调写成的“劲歌”,“西北风”倾倒了千千万万的歌迷和听众。自“西北风”之后。我国流行歌曲出现了多种风格争奇斗艳的可喜局面。如: 具有京韵大鼓风格的《北京的桥》,根据京剧《高拔子》曲牌创作的《故乡是北京》等,还出现了《绿叶对根的情意》、《血染的风采》、《烛光里的妈妈》等艺术 性较强的流行歌曲,演唱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一些流行歌手在世界性流行歌曲演唱比赛中获奖。
  目前,我国流行歌曲及其唱法作为一个新兴的音乐品种。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并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虽然它自身还有待完善和提高,特别是在适应新 时代、新生活和新的审美需求的过程中,在民族文化传统和外来文化相互关系及演唱方法科学化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断努力。 那么具有中国风格的流行唱法必将以它独有的风采自立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