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 20.歌曲艺术处理 | |
课程类型: | 声乐课程 | ![]() |
视频格式: | .wmv | |
教学主讲: | 胡晓晴 | |
课程等级: | ![]() |
|
观看次数: | ||
课程来源: |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
上传时间: | 03-03 | |
在线观看: | ![]() |
|
下载地址: | ||
观看密码: | ||
密码说明: | 以上为观看视频时需要输入的密码 | |
观看帮助: | ![]() ![]() |
|
相关课程: | 无相关信息 | |
课程简介: |
歌曲的艺术处理与表现
一部声乐作品是词、曲作家情感的寄托,是声乐表演者酝酿感情的依据。作品的思想感情是借助于歌词与音乐曲调共同来体现的。一首优秀的歌曲通常是充满真情, 具有诗的风格与深刻的艺术境界的。它是词曲作者的人生体验与思想情感的流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召力和生命力。然而,有了一首优秀的歌曲只是有了表现的基 础,要充分展示其艺术内涵,还必须通过演唱者的再创作,才能将其所蕴含的内在魅力通过歌唱完美地再现出来。这个再创作的过程,就是歌曲的艺术处理与表现。 歌唱者要想把歌曲表现好,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要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和文化修养
音乐是全方位反映生活的艺术,对它的表现、理解、鉴赏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和修养。正是这种广征博采的学科品格,才使得音乐有可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声乐 虽以技能表现为主要学科特征,但透过歌唱,却能全方位地反映和培养人各方面的素质。声乐教育不仅仅具有声音训练的功能,还兼具情商启蒙、审美教育、文化传 递等功能。它的学习内容包括:声乐技术,演唱技巧,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处理、表现、驾驭的能力,同时也包括广博的知识、较全面的文化素养等。
歌唱者还应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水平。要把纸面上的作品塑造成感人的艺术形象,就必须善于理解和运用音乐作品中的各种音乐语言,如旋律、节奏、节拍、速 度、力度、和声、调式、调性等,恰当地把这些音乐要素揉到美妙自如的歌声和清晰、自然的语言中去,以此表达作品的内涵,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
文化知识是声乐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是很难演唱好作曲家作品的,更难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自然也就对艺术感受不力、体会不深、悟解不 彻。就像从来没有学过中国古文的人,读不懂《庄子》那样的古典书籍和中国古代散文、诗词一样,又怎么能进行艺术创造呢?任何动人的歌唱,无论是语言、音 乐,还是感情的宣泄和意境的创造,无不是演唱者平时生活和艺术积累的产物,有了深厚的艺术积累,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表现作品。
二、认真研读作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拿到一首歌曲后,首先必须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以及所要反映的生活内容、思想内涵和情感。对音乐和歌词进行认真 研读与揣摩,在整体上感知和把握作品。有了对歌曲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对歌曲思想情感的认知,演唱时才能用准确的情感揭示歌曲的深层含义,达到情感与内容的统一。
在精确、熟练地学会歌曲乐谱的同时,要反复朗读歌词,深入细致地领会歌词所创造的感情气氛和诗的意境,认真分析歌词语言的节奏、韵味、语气、语调、语势的规律和特点,将语言和声音巧妙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在深入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还要反复体悟音乐的感情特征及旋律特点,领略歌曲音乐的旋律美、意境美,并仔细琢磨其中的韵味,把握好作品的风格特征,处理好每 一个细节,诸如节奏、节拍、调性、调式、力度、速度以及装饰音等各种音乐要素,选用合适的音乐手段和技巧表现词曲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真实意图,从而产生对作 品的兴趣和认识,引起感情的激动和表演创作的热情,在演唱中使歌曲得到生动感人的体现。
三、准确把握歌曲作品的演唱风格
对歌唱艺术来说,风格就是演唱者通过对音质、音色、音量、语言等方面的音乐处理而具有的独特个性。由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阶段、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以及生活 环境的不同,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社会意识、审美理想、传统喜好等特性,这些特性体现在作品中,便形成了歌曲的艺术风格。即使是同 一个国家内的民歌,也会因地域、种族的不同而风格各异。比如,我国北方地区的民歌粗犷豪放,而江南地区的民歌则柔婉秀丽。
演唱者在声乐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去熟悉各种风格的歌曲。每首作品都有其地域风格的属性,如意大利歌曲、俄罗斯歌曲、德国歌曲等,各有其独特的风格。中国的 民族声乐艺术在数千年的歌唱传统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审美评价标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唱法上注重咬字、吐字的准确、清晰,即“以字行腔”、“字正腔 圆”;在发音上选择明亮靠前、圆润、甜美的音色;在表现上追求丰富多彩的风格韵味。这些同有着歌唱文化传统的欧洲声乐学派的演唱方法相比,在对声乐艺术的 审美追求上有很大差异,在演唱用声上以及艺术风格的表现上也有较大的区别。比如,用中华民族的表达方式和嗓音特点去唱意大利歌曲,会让人啼笑皆非,反之亦 然。所以,我们只有在了解各民族歌曲的语言特征、韵味、表达方式、嗓音特点以及技巧的基础上,才能更准确、自如地驾驭作品、表现作品。
四、歌曲演唱的整体布局
当我们将一首歌曲已经唱得准确、熟练,而且对歌曲的思想内容与感情形象、风格特点等有了较深入地分析和理解之后,就可进入演唱的整体布局阶段。
在对歌曲进行整体布局时,首先要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确定演唱基调,即以什么情绪作为歌曲的基本感情。例如,是庄严、崇敬的,还是深情、怀念的,是欢乐、幸 福的,还是忧郁、悲伤的等。在进行整体构思的艺术处理时,就要对作品的演唱基调作一个准确的定位。其次,要根据作品的风格、特点确定其演唱的风格。例如, 先要看所演唱的作品是属于民歌还是创作歌曲,是歌剧选曲还是艺术歌曲,歌曲的类型是属于颂歌还是进行曲,是抒情歌曲还是叙事歌曲等。比如,你演唱的是一首 抒情歌曲,就要看它是哪个作曲家的作品,采用了哪个地区、哪个民族的音调作为素材创作而成。在弄清了作品的个人、时代、民族等特征后,才能对作品的演唱风 格作一个准确的定位。然后,再根据作品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或描绘的情景意境,将个人对作品的感情体验融人其中。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运用声音上的高低、强 弱、刚柔、收放、连断等对比,语言上的语气、语调的变化以及唱腔上的旋律、节奏、调性等的变化,来表达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此外还要对歌曲 旋律的分句、吐字行腔、气口安排、声音运用以及作品的开头、高潮、结尾等方面作出统一的布局与安排。歌者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用自己的表演技巧来展 示歌曲的意境,设计并处理情绪起伏与变化。
总之,要演唱好一首歌,需要在多方面下功夫。对任何音乐作品,如果没有精确的分析,就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没有深刻的理解,就不可能有完美的表达。而歌曲演唱的整体布局,正是从深刻理解作品走向完美表达作品所必经的桥梁。
一部声乐作品是词、曲作家情感的寄托,是声乐表演者酝酿感情的依据。作品的思想感情是借助于歌词与音乐曲调共同来体现的。一首优秀的歌曲通常是充满真情, 具有诗的风格与深刻的艺术境界的。它是词曲作者的人生体验与思想情感的流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召力和生命力。然而,有了一首优秀的歌曲只是有了表现的基 础,要充分展示其艺术内涵,还必须通过演唱者的再创作,才能将其所蕴含的内在魅力通过歌唱完美地再现出来。这个再创作的过程,就是歌曲的艺术处理与表现。 歌唱者要想把歌曲表现好,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要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和文化修养
音乐是全方位反映生活的艺术,对它的表现、理解、鉴赏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和修养。正是这种广征博采的学科品格,才使得音乐有可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声乐 虽以技能表现为主要学科特征,但透过歌唱,却能全方位地反映和培养人各方面的素质。声乐教育不仅仅具有声音训练的功能,还兼具情商启蒙、审美教育、文化传 递等功能。它的学习内容包括:声乐技术,演唱技巧,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处理、表现、驾驭的能力,同时也包括广博的知识、较全面的文化素养等。
歌唱者还应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水平。要把纸面上的作品塑造成感人的艺术形象,就必须善于理解和运用音乐作品中的各种音乐语言,如旋律、节奏、节拍、速 度、力度、和声、调式、调性等,恰当地把这些音乐要素揉到美妙自如的歌声和清晰、自然的语言中去,以此表达作品的内涵,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
文化知识是声乐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是很难演唱好作曲家作品的,更难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自然也就对艺术感受不力、体会不深、悟解不 彻。就像从来没有学过中国古文的人,读不懂《庄子》那样的古典书籍和中国古代散文、诗词一样,又怎么能进行艺术创造呢?任何动人的歌唱,无论是语言、音 乐,还是感情的宣泄和意境的创造,无不是演唱者平时生活和艺术积累的产物,有了深厚的艺术积累,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表现作品。
二、认真研读作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拿到一首歌曲后,首先必须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以及所要反映的生活内容、思想内涵和情感。对音乐和歌词进行认真 研读与揣摩,在整体上感知和把握作品。有了对歌曲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对歌曲思想情感的认知,演唱时才能用准确的情感揭示歌曲的深层含义,达到情感与内容的统一。
在精确、熟练地学会歌曲乐谱的同时,要反复朗读歌词,深入细致地领会歌词所创造的感情气氛和诗的意境,认真分析歌词语言的节奏、韵味、语气、语调、语势的规律和特点,将语言和声音巧妙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在深入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还要反复体悟音乐的感情特征及旋律特点,领略歌曲音乐的旋律美、意境美,并仔细琢磨其中的韵味,把握好作品的风格特征,处理好每 一个细节,诸如节奏、节拍、调性、调式、力度、速度以及装饰音等各种音乐要素,选用合适的音乐手段和技巧表现词曲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真实意图,从而产生对作 品的兴趣和认识,引起感情的激动和表演创作的热情,在演唱中使歌曲得到生动感人的体现。
三、准确把握歌曲作品的演唱风格
对歌唱艺术来说,风格就是演唱者通过对音质、音色、音量、语言等方面的音乐处理而具有的独特个性。由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阶段、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以及生活 环境的不同,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社会意识、审美理想、传统喜好等特性,这些特性体现在作品中,便形成了歌曲的艺术风格。即使是同 一个国家内的民歌,也会因地域、种族的不同而风格各异。比如,我国北方地区的民歌粗犷豪放,而江南地区的民歌则柔婉秀丽。
演唱者在声乐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去熟悉各种风格的歌曲。每首作品都有其地域风格的属性,如意大利歌曲、俄罗斯歌曲、德国歌曲等,各有其独特的风格。中国的 民族声乐艺术在数千年的歌唱传统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审美评价标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唱法上注重咬字、吐字的准确、清晰,即“以字行腔”、“字正腔 圆”;在发音上选择明亮靠前、圆润、甜美的音色;在表现上追求丰富多彩的风格韵味。这些同有着歌唱文化传统的欧洲声乐学派的演唱方法相比,在对声乐艺术的 审美追求上有很大差异,在演唱用声上以及艺术风格的表现上也有较大的区别。比如,用中华民族的表达方式和嗓音特点去唱意大利歌曲,会让人啼笑皆非,反之亦 然。所以,我们只有在了解各民族歌曲的语言特征、韵味、表达方式、嗓音特点以及技巧的基础上,才能更准确、自如地驾驭作品、表现作品。
四、歌曲演唱的整体布局
当我们将一首歌曲已经唱得准确、熟练,而且对歌曲的思想内容与感情形象、风格特点等有了较深入地分析和理解之后,就可进入演唱的整体布局阶段。
在对歌曲进行整体布局时,首先要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确定演唱基调,即以什么情绪作为歌曲的基本感情。例如,是庄严、崇敬的,还是深情、怀念的,是欢乐、幸 福的,还是忧郁、悲伤的等。在进行整体构思的艺术处理时,就要对作品的演唱基调作一个准确的定位。其次,要根据作品的风格、特点确定其演唱的风格。例如, 先要看所演唱的作品是属于民歌还是创作歌曲,是歌剧选曲还是艺术歌曲,歌曲的类型是属于颂歌还是进行曲,是抒情歌曲还是叙事歌曲等。比如,你演唱的是一首 抒情歌曲,就要看它是哪个作曲家的作品,采用了哪个地区、哪个民族的音调作为素材创作而成。在弄清了作品的个人、时代、民族等特征后,才能对作品的演唱风 格作一个准确的定位。然后,再根据作品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或描绘的情景意境,将个人对作品的感情体验融人其中。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运用声音上的高低、强 弱、刚柔、收放、连断等对比,语言上的语气、语调的变化以及唱腔上的旋律、节奏、调性等的变化,来表达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此外还要对歌曲 旋律的分句、吐字行腔、气口安排、声音运用以及作品的开头、高潮、结尾等方面作出统一的布局与安排。歌者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用自己的表演技巧来展 示歌曲的意境,设计并处理情绪起伏与变化。
总之,要演唱好一首歌,需要在多方面下功夫。对任何音乐作品,如果没有精确的分析,就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没有深刻的理解,就不可能有完美的表达。而歌曲演唱的整体布局,正是从深刻理解作品走向完美表达作品所必经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