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教材

苏少版《音乐》教材分析与教学研究 (下)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8

摘自:《凤凰教育网》

六、加强综合与渗透

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以审美教育为主旨的基础音乐教育,之所以倡导“综合”的理念,根本的要义在于“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

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所接受的音乐教育的广度与深度较大地影响着其他素养的提高与音乐能力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对音乐教育的各种影响因素给予高度重视。从艺术的本质上讲,一切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只是各自所有的感性材料不同而已。不同的艺术形式或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方面在审美意蕴、表现手法等方面本来就有许多相通之处。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各艺术门类本是源于一家的,是高度融合在一起的。与此同时,这种艺术之间或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内容之间所固有的融合趋势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也存在着某种同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也使得艺术之间或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必要和可能。在另一方面,作为艺术的一个最主要的门类,音乐也同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也使得音乐课程同其他非艺术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可能。如在中小学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数学、体育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可能。此外,只要音乐教学能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势,具有较宽的视野,那么,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能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音乐课程中贯彻综合原则,可以有以下具体做法:其一,把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文化等在内的音乐教学的各方面内容充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音乐文化知识可以在学生参与的创作、演唱、演奏、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结合着讲解;许多音乐欣赏内容可以通过演唱、演奏来加深体验,加深理解;可以结合唱歌与演奏来进行创作教学,并通过唱歌与演奏来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其二,把音乐与包括舞蹈、戏剧、美术等在内的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让学生通过舞蹈、律动来表现音乐。音乐与美术融合即是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可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音乐。其三,把音乐课程与包括语文、历史等在内的与音乐艺术有关的其他非艺术课程适当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音乐与文学关系密切,音乐教学可与语文教学(诗词、戏剧段落等)沟通;音值、节奏等内容可与数学课中的数量概念结合讲解;节奏与自然界现象、与人的生理现象以及人的运动方式有关,教学时可与自然常识课沟通;体育课的广播操、韵律操等与音乐节奏感、旋律感的联系很紧,也能够有效结合;一定的音乐与这种文化产生的民族、地理、环境、历史条件、语言语音特点、生活习俗、文体交流等有着密切联系,故音乐课与历史课、地理课的结合也并非困难。最后,可有意识地把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结合起来,把学校音乐教学与社会音乐环境结合起来,如社会音乐生活中的某些机制(广播、电视、艺术团体等)可为音乐教学所用,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七、把激发兴趣贯穿始终

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应该说早已被人们所认识,爱因斯坦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即是一句至理名言。在基础音乐教育中,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就教育现状而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成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甚至是惟一动力,学生没有音乐学习兴趣,音乐课程就有可能成为虚设;就音乐教学而言,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其基础性主要不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音乐学习兴趣,或者说音乐兴趣是基础中的基础,因为,没有兴趣做基础,包括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内的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就难以完成;就终身教育而言,音乐兴趣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即是学生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动力催化剂。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已经步入终身学习时代的当今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更需要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习者。因此,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便成为音乐学习中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能使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感情。如果通过九年义务教育连个音乐兴趣都没有在学生心中建立起来,那就不能不说我们的音乐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失败了。如果我们的音乐课不能使学生喜爱,不能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那么任何所谓“音乐学习”对孩子们来说都没有意义。

基础音乐教育对音乐兴趣培养的关注,必将带来音乐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革新与变化。诸如改革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知识的倾向,加强音乐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被动模仿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多种音乐学习活动;改革教学评价过分偏重知识、强调选拔的倾向,建立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等等。这种围绕着兴趣培养的音乐教学改革,无疑会展现出一个音乐教学的新天地。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孩子们更学会“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

《音乐》教材框架和编写思路

《音乐》教材编写的目的、指导思想

目的:

让人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

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为核心。

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体。

体现人文学科的共性与音乐教育个性的统一。

体现教育创新的时代要求

《音乐》教科书框架体系

小学1―6年级人文主题:

一年级(1、2册) 奇妙的音乐世界

二年级(3、4册) 音乐与我的生活

三年级(5、6册) 可爱的音乐朋友

四年级(7、8册) 音乐与大自然

五年级(9、10册)音乐和我的祖国

六年级(11、12册)走进世界大家庭

音乐基本常识

一年级至六年级

一年级、二年级各册目录

●小学教科书1―4年级为8个单元;5、6年级为6个单元。

●每一单元有四部分组成,即演唱、演奏、听赏、活动。

●“活动”设置:“歌表演”、“律动”、“音乐游戏”、 “集体舞”、“我的创造”、“露一手”、 “小小音乐剧”、“采集与分享”、“精彩回放”等栏目。

●单数单元为竖笛,双数单元为口琴

教师用书简介

小学《教师用书》编写结构

1、编写意图

2、教学目标

3、课时安排建议

4、内容提要与教学活动建议

5、参考课例

6、相关资料

《教师用书》使用的注意事项

1、要认真学习领会《纲要》的精神,把握《课标》的要求,在转变教育观念上下工夫。

2、教科书和《教师用书》是针对一般学校的音乐教学实际编写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因校制宜”、“因材施教”、灵活安排。

3、《教师用书》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料,有不少是帮助教师理解《音乐》教科书的。

4、《教师用书》提供的课例仅供参考,它们只是组织教学的一种尝试,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有许多种方式。

教材主要特点:

人文性

音乐性

开放性

综合性

讲看的课例

一、《顽皮的小杜鹃》

1、听音乐自由表演律动(放伴奏音乐)

提问在每一句的什么地方听到杜鹃的叫声?

想象自己是一只小杜鹃藏在大树后面,听到叫声时露出头来

2、听音乐、表演

然后提问:每一句后叫了几声?有没有高低之分?

3、再听,表演,在高与低处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学生在教室内随意朝哪个方向表演。

4、师演唱:第一遍用lū唱,学生在师唱到叫声处用不同手势表示出来,第二遍唱词,学生唱叫声处并做手势,师只做手势不唱这一地方。

5、介绍歌曲名

6、划成不同的部分,师生配合(红蓝色)师弹琴唱谱,生接唱,问师生唱的有何不同?

7、师生配合再填上歌词演唱(对唱)

8、围成两圈,(男生在内圈,女生在外圈)找好舞伴,第一二句边走边唱,在叫声处做高低动作,三四句转身变成四条直线面向讲台表演。

评议

9、站成圈,第一段时唱,第二段时表演。(放音乐)

10、讲解之后再来一遍。

南京力学小学贾晶晶执教。

评:流程很清晰。师生互动,层层递进,在问题中循序渐进将识谱教学融入教学中。所以,教材要靠大家去开发和实践。

二、音乐游戏《老鹰捉小鸡》

1、听音乐,问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高低、快慢、长短)有的地方差不多相同相似用不同颜色表示(图)

2、再听一遍,想一想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师让他们表演试一试,随着音乐的变化

3、说他们在做什么游戏,找学生上台表演:捉迷藏,警察抓小偷。

4、问:做音乐游戏时要怎样呢?让学生回答,老鹰捉小鸡如何做这个游戏呢?

5、再听:想一想怎么做,商量商量(学生开始讨论,有的边表演边讨论)

6、提问怎么去做?带着表情做,跟节奏去做,老鹰走到哪里,鸡妈妈保护到哪里,随着音乐的变化去做。

7、师生表演,找几个同学上台表演

8、找一组学生表演(带上头饰)底下的同学拍手

9、没上台的同学上台,分两组自己分工做音乐游戏

师喊54321开始

10、这个音乐还能做什么游戏,讨论:抓小鱼、抓小偷、捉迷藏

11、自由组合,师分配地方表演各自内容。

(南通二附小李小东执教)

评:感受速度、力度的变化,关注音乐,组织好,否则乱成了一锅粥,最后有进行了拓宽。给我们带来思考,不只是回去模仿。

三、歌曲《对鲜花》的教学

1、投影拍手游戏词

2、自己找游戏伙伴,站立拍

3、加难度,歌词节奏都变了跟师一起做

4、加上动作,接着学生齐做

5、加上衬词边拍边对

6、师生对

7、加难度(跟音乐对)

8、介绍《对鲜花》

9、听老师范唱(注意了角色)

评:教师自身素质,挖掘教材,很受启发。

音乐教学实验与研究

1、领会课程理念,把握课程特点。

2、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做好学生教学指导。

3、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

4、研究如何备好课和上好课。

在教学中注意:

1、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唱歌、演奏、创作活动,都是围绕听这个中心来进行的。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之中,是音乐教学的中心环节。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知识的讲解,音乐技能的传授和练习,容易将注意力偏重于语言、乐谱、动作等“非音乐听觉体验”方面,以致忽视听觉体验这一中心环节,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

2、参与音乐活动是音乐学习的基本途径。

3、综合实践应以音乐为主线。

4、评价要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参与态度。

起始课很关键,要把音乐元素巧妙地融合在音乐活动中,同时把人文性融入其中,让学生喜爱上音乐,不是通过说教式来完成。

练好柯尔文手势,三年级的《音乐是好朋友》,音乐要关注旋律的记忆,抓住音乐的特点和作品的魅力。,可联系三个声部的轮唱教学。示范教学要充满音乐性,识谱是三年级的起始课,一定要抓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思考

《音乐》课程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对“兴趣”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度”?

2、教学中对“双基”的理解,怎样实施?

3、过分注重综合,而削弱了音乐本体?

4、歌唱教学中的识谱问题?

5、教学中的评价问题?

6、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问题?

7、器乐教学如何实施的问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