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松江区二期课改专题网》
教学目标
通过对我国汉族民歌的学习和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民歌,了解民歌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的感情。
了解民歌的一般常识、常见体裁民歌的特点、音乐风格与方言。
在学习与创作活动过程中,熟悉数首各地区的代表性民歌。
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 教学建议 |
欣赏 ①《黄河九十九道弯》 ②《太阳出来喜洋洋》 | 曲一: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欣赏:这首歌曲可能是在何种情况下唱的?演唱方式、情绪、语言节奏等等都有哪些特征?歌曲给你的感觉如何?你能听辩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吗?从问题出发引起学生的兴趣,初步了解这首陕北的船渔号子。 曲二:可以与曲一作比较听赏,两首同样都是在劳动中唱的歌曲有什么不同。从中感觉号子与这首四川山歌的区别。 本首歌的两种版本各具特色。器乐曲的欣赏,可以从老师喜欢的版本角度向学生推荐。器乐曲在体现民歌明朗、热情的同时赋予了新的创意,展示了各种乐器音色的美,努力接近现代人的欣赏需求,使这首传统的民歌具有现代感,更具魅力。学生觉得好听就可以了。 |
唱歌 《编花篮》 | 欣赏了号子、山歌,再学唱一首小调,感觉另一种风格的民歌。这首歌曲属小调中的谣调,是一首生活歌曲。歌曲节奏丰富,变化较多,加间奏共十九小节的旋律就用了十种节奏型。学唱时让学生找找规律,把相同的节奏、相同的旋律、相同的乐句归归类,把相同的问题放在一起解决掉,歌曲不必从第一句开始学唱,让学生选择容易的或喜欢的乐句切入,以点及面,这样可以减轻学唱的难度。用轻松、自得、愉快的情绪演唱,表现出歌曲叙事、叙情的浓郁的生活气息。尝试用方言唱唱,感受其特定的地方韵味。 |
3、欣赏 ③《数蛤蟆》 ④《杨柳青》 | 《数蛤蟆》是一首嬉游歌,指导学生从情绪上、娱乐性上、童趣上去感受歌曲。浓郁的湖北方言很动听,可以让学生模仿着学学、唱唱。 《杨柳青》是时调中的一种。版本众多,由于便于即兴填词而流传甚广,学生可能比较熟悉,欣赏时可以让学生跟着哼唱、学学扬州方言。可以试试即兴填词、也可以交流其他版本。 |
音乐人文聚焦: 世代相传的歌 | 帮助学生回忆六年级第二学期学过的新民歌一课,指导学生了解新民歌是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发展的,有了现代化的歌曲创作与传播技术。而传统民歌则是在老百姓即兴性的创作、口头传唱的途径中流传下来的。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新民歌,然后“追根寻源”想想这首歌曲是在哪首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发展的或改编的。了解这些民歌之所以能够传唱到今天,足以说明老百姓喜爱民歌的感情以及好的民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这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精华与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热情。 |
创作与活动 1 民歌采风 | 此项活动可以设计成长期活动,教师选择了一种活动形式后,即可布置活动任务,到时反馈。是一种跨单元的学习活动。 也可以是短期活动,上节课说明下节课的活动要求。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完成。 ★建议拓展成研究性活动(要求见教材内容说明) |
器乐演奏 《虹彩妹妹》 | 吹奏处理好保持音、跳音、圆滑音,使歌曲更动听。简易的声势伴奏要有弹性,音量不宜太大,起衬托歌曲情绪的作用。 |
7、音乐常识 | 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调式内容作为理解,可以通过活动 2、3检验。民歌类型内容作为了解,教师可以选择有关歌曲让学生辩听,帮助学生了解。也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看看学生是否了解。 |
创作与活动 2、3 续唱旋律 找音阶 | 师生一起做这两项活动。活动 2可以不限在宫、 音上,学生有能力发展最好。活动3鼓励学生找出其他音阶。 |
课时安排
建议 3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教学过程的1~2;第二课时完成教学过程的3~5;第三课时完成教学过程的6~8。
教材内容说明
1、唱歌《编花篮》
河南民歌《编花篮》是小调中的一种谣曲,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情趣和风土人情,是一首生活歌曲。歌曲以抒情带叙事,描述了人们编花篮、采花时的美好心情和生动的生活场面,展示了人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特别丰富。很具戏剧性,地方剧种豫剧也吸取了民歌的行腔韵味。教材学唱部分的旋律是六声宫调式,“ si”音在旋律中占了比较大的分量,而“la”音只出现了一次,这在一般的民歌中是极为少见的。第一小节以“si”音作为装饰音开始的润腔和旋律中多次出现的“redosi”都是一种色彩性的乐汇,使歌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是汉族民歌音乐地域性色彩的特征。
注:完整的《编花篮》是二段体,七声宫调式。教材选用的是歌曲的前一段体部分。
2、欣赏
(1)歌曲《黄河九十九道弯》
这是一首陕北民歌,船渔号子。陕北民歌是指陕西省北部,延安、榆林一带的民歌。歌曲采用排比式自问自答的形式,带一点幽默,直接寓意着黄河边上的船工对黄河的热爱、依恋和了解。九十九道弯不是一个确切的河道弯数,只是象征性地说明黄河众多的弯道,象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壮观,河中景色的优美,以及黄河边的老乡们赞美黄河的自豪感。
陕北民歌中常见的行腔过程中的高音向下牵引的唱法,使歌曲显得更加粗犷,富有阳刚之美。旋律简洁,频频的反复特别强调和加重了歌曲所要表达的直接意图,让人听一边就不会忘记。
(2)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这是一首四川山歌。爽朗的歌词描绘了山民们砍柴时的兴致,使繁重、枯燥的山间农活变得富有情趣,表达了山区人民朴实的生活、乐观的精神风貌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歌曲为道白式的叙事叙情歌,五个乐句,每个乐句自成一段,是五个段落的分节歌。全曲共十小节,音域只有六度,旋律舒展,节奏明快,歌词中衬词占了一半,这种模拟吆喝和锣鼓声的唱腔,高亢、嘹亮、精神振奋,表达了良好的心情,使山歌听起来更加明朗、生动。商调式的歌曲让人感觉不到终止,意犹未尽。
(3)歌曲《数蛤蟆》
这是一首嬉游歌。此类歌曲内容多为嬉戏逗趣,问答启智。歌曲通过唱数蛤蟆的嘴、眼睛、腿的数量,来比赛心算的能力和速度,生动诙谐。歌曲中不断出现的蛙鸣声使人对田野里的景物和数蛤蟆的孩子们天真的模样,产生真切的联想。
歌曲为 调式。旋律的大跳更体现了歌曲的戏剧性,情绪欢快,娱乐性很强,加上湖北方言发音的独特性,衬词的多变性,使歌曲产生了特有的情趣。
教材选用童声演唱版本,有助于学生欣赏。
( 4)歌曲《杨柳青》
这是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流传甚广的民间小调。“杨柳青调”是一种时调,约于清末开始流行。歌曲的得名是由于歌词中的衬词“杨啊杨柳青啊”,易记、易唱又不容易遗忘,久而久之就成了曲名。
这首歌曲填过多种歌词,现在传唱着的版本就有好几种,无论歌词怎么变化,其富有特征的旋律和方言深受人们喜爱,久唱不腻。本教材选用的是江苏扬州的《杨柳青》。
歌曲将叙事与抒情二者交融在一起,表现农村生活题材。旋律起伏较大,旋律与真率的方言、干脆的吐字非常吻合,使人感觉非它两者莫属,如果换一种方言就无法与此旋律融合。节奏跳越,富有弹性。歌曲为五声宫调式。一段体,由两大乐句组成,第二乐句基本上是方言衬词,在简洁中透出朴实与爽快,使歌曲更具乡土气息。
教材选用童声演唱版本,有助于学生欣赏。
3、音乐人文聚焦:世代相传的歌
沧海桑田的历史使中国民歌历尽风霜,但她就像原上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为无论在哪个年代,民歌反映的始终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老百姓精神的依托与归附。是悠久的传统音乐文化的记录,她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①历史悠久,蕴藏丰富。文献表明,从传说中的黄帝“弹歌”等原始民歌到今天,五千余年间,作为社会大众最熟悉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民间歌唱从未中断,而且每个时代都留下了优秀的篇章。没有任何人能够怀疑这部分珍贵的文化遗产中所积累的传统底蕴。②体裁丰富,风格多样。除了常见的号子、山歌、小调外,还有多声部民歌、田歌、宗教祭祀歌、礼仪歌等。凡是生活中有某种生产或生活方式需要唱歌,那么,广大民众也就会创造出相应的体裁来满足种种需要。同样,由于地理、物候环境的深刻影响,中国自古以来就逐步形成了与全民族文化相统一但又有鲜明地方传统的地域文化。民歌作为地域文化的直接产物,不仅受地貌条件的影响,更与不同的语言、方言音调相融合,因此,其民族的、地域的特征与风格几乎与生俱来,异常突出。③手法简洁,语言精炼。民歌是一种口碑艺术。每一首流传至今的曲目,都经过了千人唱、万人传,并在即兴的不自觉的磨研、锤炼中日益精练、成熟。但即使如此,它仍然要继续经受咏唱者们口传的反复推敲,这是一个永远不会结束的创作过程,遵从着最重要的美学原则 ----简洁、精炼。
4、创作与活动
(1)民歌采风
此项活动可以按教材、教学建议提示的进行,也可以自己设计,“采风”要做的事情好多,例如:有关资料的查询、收集、学习研究、整理;采访的记录(笔记、录音、摄像、摄影)整理、筛选;采风总结(目的、意义、体会、思考)等等。都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可以到民间去(利用旅游、回乡探亲的机会);可以向自己的亲朋好友采风;也可以到网上去,把获得的资料、学到的本领和同学们交流。
建议:此项活动可以拓展成研究性课程。
(2)续唱旋律
这是即兴创作活动,续唱几小节不作规定,看学生能力而定,但题目必须规范,四小节比较完整。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在完成题目要求的情况下再作其他调式的练习。还可以改变拍号,作 3/4拍的练习。即兴的练习往往比较粗糙,练习中,教师还是要注意提醒学生音准的问题。
(3)找音阶
本练习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五声调式音阶的特征,结合音乐常识中的对照图,学生有困难,教师加以指导。
5、器乐演奏《虹彩妹妹》
《虹彩妹妹》是一首绥远民歌。绥远是黑龙江省的一个县,地处黑龙江边界与前苏联交界处。
歌曲为羽调式。旋律清新、流畅、细腻,一反东北民歌常有的热情、豪放与粗犷,但仍然能感觉到东北秧歌的韵味。旋律各处的跳音给人一种轻巧的感觉,仿佛一个可爱、活泼的绥远小妹妹的形象呈现出来。由于没有歌词,吹奏时体会旋律给你的提示。
6、音乐常识
本栏目让学生自己阅读,下面的资料供教师指导用。
常见民歌的各类体裁:
①号子
搬运号子(装卸、挑担、推车)
工程号子:建筑(造房、建路、开河、修田)开采(采石、伐木)
修路(打夯、打硪、打桩、打大锤、撬石)
农事号子(打麦、舂米、薅草、车水)
船渔号子(水运、打船、船务)
②山歌
一般山歌(信天游、山曲、爬山调、花儿、江浙山歌、闽、粤、赣客家山歌、
西南山歌、湘鄂山歌)
田秧山歌(插秧、耕秧、耥稻、放水)
放牧山歌(放马、放牛、放羊)
③小调
吟唱调(儿歌、摇儿歌、哭调、叫卖调、风俗礼仪中的吟诵调)
吟唱调是一种与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紧密联系、实用性较强的小调。其音乐
特点是:旋律接近自然语言形态,多以朗诵性为主,拖腔、衬腔少,结构比较简单,完整性、独立性较差。
谣调(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嬉游歌)
谣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唱的小调,分布很广,数量很多。它没有吟唱调那样强的实用性功能,但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艺术形式比吟唱调成熟,表现手法比吟唱调丰富,乐段结构完整。具有比较浓厚的生活气息。
时调(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银纽丝调、无锡景调、糊涂调、锈荷包调、对花调、叠断桥调、杨柳青调)
时调是一种流传时间悠久、传唱范围非常广泛的小调。除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传唱外,还常常有职业或半职业的民间艺人在城镇集市、酒楼茶馆、街头巷尾、游览胜地等场合卖唱,供人们娱悦以换取报酬。它的商业性要求与它的流传的悠久,广泛互为因果,使它的音乐形式更加完整、成熟,曲式结构严谨、清晰,旋律和节奏变化丰富,润腔的手法细腻而考究。演唱常有乐器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