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教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分析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9-02-25

  《音的高低》《柯尔文手势》:让学生首先从感受生活中高低不同的声音入手,并进行模仿、创造,这是第一册探索声音的继续。还可以通过用声音讲一个故事,在实践中运用高低不同的声音进行表达。感受“音的高低”的音乐活动有:1、由教师或学生列举几个自然现象或生活中音的高低对比的事例,注意让学生发现和归纳,小而轻薄的事物发声高,大而厚重的发生低沉,包括人的自然发声也是这个规律。2、教师播放高低对比比较明显的音乐片段,请学生分辨。体验安静环境中的“轻声细语”有时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3、根据教科书的插图创设音乐游戏或音乐故事,通过模拟各种人物、动物的声音表演各种角色。三个音乐游戏活动:1、小小配音演员 :根据插图编故事并表演,可以简单化装,可以边表演边自己配音,也可表演与配音的同学分工合作。2、“我编你唱” 唱、念童谣。节奏不变,音高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创编,如教师说:碰铃清脆“叮叮叮”:生回答:大钟低沉“当当当”, 必须一个高、一个低,就符合游戏规则。3、练习感受“柯尔文手势”,教师演示,学生感受练习。可以在每节课前在发声练习中进行练习和运用,感受首饰和声音位置的关系。它是师生间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交流的一种形式。

  歌曲《小红帽》:这是由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童话故事编创的歌曲,由于旋律的运用,使歌曲有了不同的情绪。全曲的音乐素材简练,基本上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前半乐句平稳安静,后半乐句跳跃、欢快,应结合歌词让学生体会上行和下行的旋律带来的情绪变化。这首歌曲使用了c—c1的完整音阶,要通过歌曲认识和了解七个唱名.运用故事导入:教师有声有色的讲《小红帽》的故事,讲到小红帽高高兴兴走在去外婆家的路上,边走边唱,此时及时导入歌曲,教师进行儿童化的范唱。唱后告诉学生,这是他又一次去外婆家,第一次就是大家知道的那个故事。通过说说小红帽此刻的心情,引导学生轻快、高兴地、中速的表现歌曲,最后能用表情、动作来边表演边演唱。

  第二单元:快乐的游戏

  本单元以游戏为切入点和主线,可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游戏活动。如:续编歌曲、合作读童谣,打击乐伴奏,音乐不同主题的动作模仿;猜谜游戏,声势活动,随音乐队列练习等。乐情绪基本上都是欢快的,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引导学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不喊唱,唱好顿音。听辨音乐结构,分辨乐句的相同与不同。引导学生记忆音乐主题,通过音乐的速度、力度等要素感受音乐情绪及其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音乐环境。理解感受音乐不光是用来听和唱,同样会给他们带来生动的趣味游戏。

  《数蛤蟆》:学生可在教师带领下进行“青蛙跳”律动。导入谜语:“水中有位歌唱家,穿件绿色花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叫,田里数它本领大”。 教师播放课件,认识青蛙和蛤蟆的区别,分析歌曲里数到了“蛤蟆”的哪些部位?几拍子歌曲?歌曲什么情绪?教师打击蛙响桶,学生跟节奏读歌词。解释“花儿梅子梭,水上漂”是 “衬词”,能使歌曲更有地方特色和民歌味道。结合“蛤蟆不吃水,太平年”,启发学生:它吃害虫保庄稼,就是一个丰收的太平年。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怎样把歌曲表现得诙谐生动,改变歌曲演唱的力度可以丰富歌曲的演唱效果和意境。可分男女组进行赛唱,增加兴趣。拓展延伸活动可续编歌词,要求数得准,还可进行创作表演,随音乐自由创编舞蹈动作。

  读童谣《花蛤蟆》:围绕主题,复习歌曲《数蛤蟆》导入,熟识节奏,步步深入,读出韵味,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师指导,能力强学生为它编一首儿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通过读童谣总结,说出童谣的特点:押韵、有节奏感、短小、有趣、有教育意义,一般多为童话内容。师生同读,师用鼓伴奏,强调有关节奏。还可在熟练基础上,一对用咕呱伴奏一对读童谣,初步训练学生协调配合能力。

  欣赏《布老虎》:是儿童喜欢玩的一种民间玩具,在我国农村人们都喜欢用老虎的造型来打扮小孩。布老虎的造型多姿多彩、栩栩如生,音乐表现了布老虎的各种姿态和动作,可让学生边欣赏课件资源中的动画,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行表演,模仿老虎的动作和声音。欣赏音乐之后,可以让学生画一个布老虎,在音乐声中游戏。教师介绍有关布老虎的民俗,“布老虎”枕头、鞋、帽子等等”,并启发学生回忆下、列举自己有关的见闻。引导学生通过音乐速度、力度与情绪分辨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一个是貌似凶猛的,老虎的一面;一个比较温和的,布的一面。教师启发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效果所表现的“老虎的出没和昏昏欲睡”两个不同的场景。并试着用不同的象声词进行模唱,看哪些词更适合表现主题,如“咚”,或“滴答”。介绍并用打击乐器表现音乐中的有特点的节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