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反思

变奏曲、回旋曲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摘自:《宜兴音乐教育网》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了解变奏曲、回旋曲的概念、结构及一般规律,并能识别与辨听变奏曲、回旋曲。体验乐曲主题的发展变化与音乐情绪的内在联系,尝试创作简单的变奏曲、回旋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莫扎特1778年写的《小星星变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副部主题

2.思考与讨论。

音乐有何特点?感受变奏曲与回旋曲式的一般规律及特征。

3.两段旋律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后,了解变奏曲、回旋曲的概念。

变奏曲----是以一个基本主题用变奏手法进行发展,使主题得到多方面的表现,也就是主题的变化反复。它的结构形式A1、A2、A3、A4……。

变奏通常采用旋律变奏、节奏变奏、音色变奏等手法。

回旋曲----是以一再反复的基本主题与若干各不相同的“插段”交替出现而构成,它的结构形式通常是ABACADA……

二、欣赏《少女的祈祷》、《致爱丽丝》

辨别变奏曲、回旋曲,进一步巩固刚才所学的知识。(通过课件介绍两首作品的创作背景。)

1.请有钢琴基础的同学来演奏这两首乐曲,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曲式结构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内部联系。

2.利用多媒体以电影屏幕滚动式介绍乐曲的背景。

《少女的祈祷》是波兰钢琴家巴达捷夫斯卡所作。通过单纯朴素、亲切感人的旋律和略带伤感的淡雅情调表现了一个充满幻想的年轻姑娘对未来及美好事物的憧憬。

《致爱丽丝》贝多芬作于1810年4月。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德国音乐学家为贝多芬写传记,在特蕾泽的遗物中发现这首乐曲的手稿,1876这首乐曲公布于世,很快受到人们的欢迎。因为这是遗作,爱丽丝是怎么样一个人?后人至今无从查考,但乐曲使人联想到爱丽丝一定是一位聪明可爱的姑娘。

三、创作:

请学生根据音乐主题,充分发挥想象,创作简单的变奏曲及回旋曲,并在电子琴上弹奏出来(至少弹奏出自己创作的两个变奏。)

例:

1.学生在知音琴行电子琴系统中进行个人练习,请部分同学表演。

2.学生进行四人组变奏曲、回旋曲的创作练习,由组长根据组员的不同情况,分配任务,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

3.请学生把创作的乐曲,弹奏出来;并给老师编创的无声影片配音,进一步提高学生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4、展开评比活动

创作音乐需要想象,创造世界也需要想象。

四、教学反思

1.通过本课欣赏、表演、电子琴弹奏练习等教学,学生能理变解变奏曲和回旋曲式的概念、结构及一般规律,并能辨听变奏曲、回旋曲,体验乐曲主题的发展变化与音乐情绪的内在联系,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创作活动中,做到了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教学中结合二期课改的精神,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并为每个学生的参与创造了条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团队合作意识。

3.不足的就是最后的创作活动这个亮点的时间安排还稍短了一些,学生练习和表演的时间显得有点紧张。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待于改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