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中国音乐史

宋代音乐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黄艺鸥、吴艳、潘妍娜、胡斌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31

 

 

宋代音乐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1)

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主办 整理者:黄艺鸥

时间:2009年6月25日星期四
地点: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南楼606
开幕式     盛夏将至,上音的校园早已郁郁葱葱。6月25日下午16:30,由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主办的“宋代音乐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新教学楼南606拉开帷幕。
    宋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中的重要历史时期,然而,对于其历史地位的认识以及对其研究的深入是经历了一些曲折的过程。近些年来,一批学者致力于宋代音乐的断代史研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但是,建立宋代音乐断代与专题研究的学术意识、探讨宋代音乐研究方法论,以及新史学的视野下如何寻求宋代音乐研究的新途径等方面仍是值得思考与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次会议旨在梳理宋代音乐研究的国内外学术动态,总结已有学术成果,探寻宋代音乐史研究的新途径,从而加强宋代音乐断代和专题史研究,推动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发展。
    来自海内外的宋代音乐史研究专家齐集一堂,其中包括国际著名宋代音乐研究学者、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林萃青教授,国内宋代音乐研究专家陈应时、赵维平、刘再生、修海林、赵为民、李方元、洛秦教授以及一些青年学者,他们将以不同的视角与方法对宋代音乐进行解读与阐释,内容涉及宋代音乐研究特征的分析与问题反思、姜白石词乐研究、宋代乐器分类法研究、浙派古琴历史研究、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南宋临安音乐世俗化的文化研究、宋代笔记中的音乐史料研究、宋代宫调理论研究等,并将对宋代音乐研究的前景、价值以及新史学视野下宋代音乐断代史研究的新途径进行探讨。

 


    开幕式由上海音乐学院韩锺恩教授主持,他首先对宋代音乐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指出上海音乐学院已经逐渐形成唐代与宋代音乐研究相呼应的学术团队。开幕式上,陈应时、赵维平、修海林、林萃青教授分别做了发言。陈应时教授提到,关于宋代音乐研究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内可能尚属首次,因此本次会议具有重要的意义;赵维平教授认为中国音乐史学研究长期以来沉溺于通史研究,近年来才逐渐进入专题史与断代史的研究,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不仅推动宋代音乐断代史研究的发展,而且对于中国音乐史学的发展也具有影响力;修海林教授对上海音乐学院的宋代音乐研究成果表示肯定,指出宋代音乐研究将通过这次研讨会形成一种气象,这种气象对以后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会有深远的影响。从这次会议提交的论文题目来看,上海音乐学院宋代音乐研究已经形成比较厚实的积累,并且与国内外其他院校形成强烈的呼应,希望通过研讨会的交流推动宋代音乐研究的发展。美国学者林萃青教授作了发言,他感谢此次会议的邀请,并结合自身在国外学术背景下形成的宋代音乐研究的视角与观念,阐述宋代音乐研究的意义,并希望通过这次会议的交流,了解国内研究的思路与成果、拓宽视野,探寻重现宋代音响资料的理论突破。
    最后由主办机构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上海音乐学院洛秦教授作主题报告《宋代音乐研究的特征分析与反思》。洛秦教授对宋代音乐研究的现状进行极为详尽的统计学分析,阐述其所呈现的研究特征,并且对取得的研究成果与面临的问题进行反思,继而提出宋代音乐研究的发展计划和方向。


    主题报告共分为三个大部分,包括:宋代音乐研究的特征统计、宋代音乐研究的特征分析、宋代音乐研究的反思。在报告伊始,洛秦教授就宋代音乐研究的意义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其关注宋代音乐的研究一方面得益于上海音乐学院对“宋代音乐研究”的学术传统,另一方面也是在探寻“新史学”思想与方法作用于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包括尝试新历史主义的“新音乐学”视角、区域音乐社会研究的理念,以及古代城市音乐研究的道路中所汇集的焦点。 然而,在以往的学术研究中,对宋代以及宋代音乐历史地位的认识存在偏差,对宋代音乐整体研究起步较晚,同时也存在“厚北薄南”的现象。因此,洛秦教授提出,宋代音乐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宋代音乐的意义再思考,思考宋代音乐在当时音乐环境中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二是宋代音乐研究的意义再思考,思考宋代音乐研究在音乐研究学术史上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在第一部分“宋代音乐研究的特征统计”中,洛秦教授对目前所能够搜集到的有关宋代音乐研究的著作与文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囊括了20世纪50年代年至今国内外有关宋代音乐研究的著述,其中著作类约22部,论文类约371篇,进行了非常详尽的统计学分析,从各个时期、角度和层面统计了这近四百篇文论所呈现出来的学术特征、研究发展方向、研究群体的特点、期刊论文与学位论文的差异和关系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洛秦教授按照音乐表现方式及其属性对宋代音乐研究中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归类,并对其中所呈现的研究质量、数量、热点,以及各个类别中的重要文论及其主要论点一一作了解读。过统计和分析,使大家对宋代音乐研究的现状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同时,洛教授首次提出对于宋代音乐研究成果的分类方法渗透着新史学的观念与思维,是具有前瞻性与科学性的。
    洛秦教授在对宋代音乐研究成果的特点进行总结时指出,21世纪以来的10年研究成果呈高速发展趋势;学位论文数量比例较高,研究较为深入,关注的焦点多集中于宫廷制度、雅俗乐、音乐叙事等方面;史料整理与研究方面成果突出,研究有深度;宫廷制度研究成果显著,在宋代乐府、教坊、燕乐盏制、和雇制度等方面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琴学研究呈现多样性态势,琴曲、琴律、琴派、琴僧、琴与文学等方面都有所涉及;宋代俗乐研究得到了普遍重视与加强;宋代词乐研究成果丰富。继而,洛秦教授对目前国内外形成的学术群体、研究基地及其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指出学术群体的形成和学科规划建设所具备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前瞻性集中体现为“学术理念、人才团队、 机构、规划与运行方案”三方面组成的基础构架。目前,在国内外初步形成了四个主要的学术群体与研究基地:1)上海音乐学院宋代音乐研究学术群体,以陈应时、赵维平、洛秦教授领衔的研究和指导的团队,完成了10篇有关宋代音乐研究的学位论文(博士论文9篇、硕士论文1篇),以及包括以往上音学者专注的宋代音乐研究近40种,从方法论、史料开拓和新领域的关注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和完整地计划和研究,形成了宋代音乐研究中数量和质量较高的研究群体,无疑形成了宋代音乐研究的重镇;2)河南大学宋代音乐研究团队产出了10篇宋代音乐研究的学位论文(硕士论文9篇、博士论文1篇―中国艺术研究院),成为了宋代音乐研究的重要学术群体,特别是对于推动年轻学人关注宋代音乐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3)王小盾教授所带领的以宋代音乐史料研究为主体的学术团队,包括李方元、喻意志和王福利三位博士,对于宋代乐志、乐府诗集和辽金音乐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4)美国密歇根大学林萃青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宋代音乐研究专家,他的现代史学观念、整体音乐史学思想、以人物为主线的研究方法等,形成了其独特的研究风格,洛秦教授的宋代音乐研究的博士研究生们正在积极翻译林萃青教授的宋代音乐研究文集,将不久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这四个学术群体各具特色、相互补充,形成了国内外相互呼应的发展格局。
    然而,宋代音乐研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洛教授对此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他指出乐器类研究,特别是胡琴研究存在着低层次重复研究的问题;对于宫廷雅乐研究有不少文章依然停留在“左”的意识形态下的观点,认为雅乐是糟粕,不予重视;对于乐论思想研究关注不够,理论学术水平不高;笔记研究严重缺乏;音乐学“界外”与“界内”对于词乐研究的关注形成了“隔行如隔山”的局面,词与乐的研究尚未形成较好的融合;音乐叙事与演绎方面,关注和吸取文学界、戏剧界成果不够,视野狭窄;音乐符号与表述的研究形成研究人群的严重断层,年轻学人的传承极其不足。
    面对宋代音乐研究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洛教授提出了对宋代音乐研究的展望,即加强史学理论与方法探讨,具体为六个方面的思考,包括史料、方法论、研究范畴、领域和内容的扩展、问题意识与解决途径、研究中形态与观念关系的互补、计划与设想等。其中,在方法论中,他提出以“新史学”的视野关注宋代音乐研究,探寻其在音乐史学理论中的突破;在研究领域中,指出加强两宋音乐差异性研究以及关注辽金西夏与宋代音乐之关系研究,将宋代音乐进行细致化与整体化研究;在计划与设想中,洛秦教授期望通过宋代音乐文化研究丛书的出版、宋代音乐史料的辑刊、宋代音乐断代史课程的开设,特别是建立“宋代音乐国际学术研究中心”来推动宋代音乐断代史的发展。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的“宋代音乐国际学术研究中心”将于近期在依托学校的上海音乐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届时宋代音乐研究将以E?研究院为平台,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以新的视角与观念进行学术研究与交流,拓宽视野、吸引学术人才,推动宋代音乐断代史研究向更高层次的迈进。
     “宋代音乐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是中国音乐史学界的一大盛事,这次会议的胜利召开,将推动宋代音乐断代史研究的发展,促进中国音乐史学研究在新观念与方法论方面的深入思考。宋代音乐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随着洛秦教授主题报告的结束而落下帷幕,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来自国内外的学者将以不同的视角解读与阐释宋代音乐,让我们拭目以待,让我们预祝宋代音乐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也让我们期待与庆贺“宋代音乐国际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