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游是生活在黄土高坡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民歌总称,是黄河文化最有典型代表性的一种艺术形态。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1、信天游的概念。
2、音乐、文学、艺术特征。
3、产生的缘由。
4、原生态民歌的艺术、审美特征。
B、情感目标
1、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2、对信天游产生艰苦环境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珍惜。
3、感受中华民族深厚博大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信天游的艺术、审美特征。
2、产生的原因、特征形成的原因。
3、信天游与陕北老百姓的情怀。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感受信天游的艺术、审美特征、深层的文化内涵。
2、如何形成正确的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朗诵法、示范法、引导启发法。
学生情况:
具备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旅游科目知识,能从地理、环境、人文等方面感受、认识、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讨论、回忆基础知识
师问:
1、民歌是哪一个社会群体创造的?
2、分为哪几种体裁?
3、各具什么特点?
生:(略)
二、感受信天游
师:引导同学们用‘啊’及‘呜’母音哼唱《茉莉花》旋律。
生:(略)
师:清唱信天游《泪个蛋蛋泡在沙篙篙林》。
生:感受、思考、讨论。
师问:
1、这首歌是北方民歌还是南方民歌?依据是什么?
2、二者风格、特征有何区别?
师:(板书)点题:
《源自黄土地的歌声》
――走进信天游
三、认识信天游
师:(板书)信天游的概念
师:引导回忆有关信天游的知识。
生:讨论。
师:范唱一段流行歌曲《信天游》。
生:感受。
师:(板书)艺术特点。
四、体会信天游(旋律、歌词特点)
师:范唱《泪个蛋蛋泡在沙篙篙林》。
生:感受、分析乐谱、思考。
1、旋律线条特色。
2、速度及节拍特点。
3、旋律中哪几处印象最深?
生:讨论(略) 、
师生:(板书)总结
l、旋律线起伏大,跳进较多。
2、速度较慢,节拍自由。
3、自由拖腔、甩腔、四度跳进多。
(举例说明)
师生:分析歌词。
生:朗读歌词。
找出地方特色的词句。
理解文学手法。
理解思想内涵。
生:(略)
师生:总结语言及习俗。
板书:泪个蛋蛋、沙篙篙林、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拉话话、嘹。
师:引导理解词句、语言习俗、思想情感。
生:学唱旋律。
体会拖腔和甩腔处。
演唱、体会本曲。
师:(板书)总结
1、音调粗犷、豪放、高亢、嘹亮、大气。
2、旋律起伏很大。
3、情感真挚,带有叫喊感。
五、理解信天游形成原因及文化特点
师:引导学生观看资料《黄土地的交响》。
生:思考:
l、环境如何?
2、生活状态如何?
3、联想到什么?
4、人们为什么会创造出这种风格歌曲?
师:(板书)
“踏上这片土地的第一感触,是天很高地很广人很稀少。置身于高天厚土之间,人是那么渺小,渺小得令人沮丧、令人恐惧。也许正是为了克服渺小和恐惧,黄土地上的男人和女人们才创造出这呐喊式的歌声。于是渺小的男人和女人们凭借这歌声占据了广阔的空间与漫长的岁月,找到了自己生存的位置和力量。”
生:朗诵。
师:设置情感引导联想。
生:讨论、总结。
师:引导理解信天游的产生及特点。
天高、地广、人少一人的渺小一沮丧、恐惧一克服沮丧、恐惧一呐喊一歌声支撑生存。
生活艰苦→物质无法满足→变为精神满足→艰辛生活→性情豪放→奔放、自由嘹亮。
生:观看图片,直观感受。
师:引导学生理解《泪个蛋蛋泡在沙篙篙林》。
六、信天游与陕北人的精神情怀
师生:欣赏电影《黄河绝恋》中三个片段。
片段1:二流子与兰花花的第一次对歌。
片段2:二流子与兰花花的第二次对歌。
片段3:二流子被活埋前唱起的歌。
师:根植于内心世界。
伴随着陕北人民走过艰难、痛苦、沮丧。
俗语“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就无法解忧愁!”。
师生:讨论信天游在陕北人民内心世界的位置和作用。
七、透过信天游来理解中华民族以黄河文化为中心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师生:欣赏《黄河船夫曲》。
生:思考。
1、画面是什么样的情景?
2、船夫们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师:(板书)船夫们“勇敢、豪放、乐观、坚强、不屈”的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的核心精神。
生:演唱体会。
八、陕北――新中国的摇蓝
师:简介新中国建国前简史。
陕北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奉献。
生: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翻身道情》理解陕北人民对革命、新生活的热爱。
师:这种无私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发展的核心动力。
补充欣赏《兰花花》、《五哥放羊》、《赶牲灵》、《三十里铺》、《上一道道坡坡下一道道梁》、《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
九、小结
师:结合信天游的概念、艺术风格特点、产生的原因、发展线索及形成的民
族精神。
请同学们展开讨论(略)。
十、作业:
1、多了解些该地区地理、环境、人文、风俗方面的知识。
2、欣赏、体会信天游音乐的风格特征及艺术性。
3、写一篇有关信天游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