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高中音乐教案

第七讲-中国近、现、当代音乐史讲义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本文由洪啸音乐教育网友 红裙子 推荐

第七讲

授课内容:第五节  歌(话)、舞剧、秧歌剧和电影音乐(上)

教学目的:了解现代歌(话)、舞剧、秧歌剧音乐的发端与发展

重点、难点:儿童歌舞剧、秧歌剧和歌剧《白毛女》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        

1歌(话)、舞剧、秧歌剧音乐概述

歌剧是一种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并以歌唱为主的戏剧形式。我国的歌剧艺术在发展中借鉴了我国宋、元以来的戏曲形式和西洋歌剧之所长,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新歌剧”,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1942年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在延安“秧歌剧”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像《白毛女》等一批歌剧作品,把中国歌剧音乐创作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儿童歌舞剧

我国的歌剧创作,最早出现的是黎锦晖以儿童歌舞剧为主的一批作品。如《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月明之夜》、《小羊救母》、《小小画家》、《最后的胜利》和儿童歌舞表演曲――《好朋友来了》、《可怜的秋香》等;

黎锦晖简介

    黎锦晖因致力于普及音乐教育工作和推广“国语”活动,把自己的热情和关注投入到了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活动中。他创编的十几部儿童歌舞剧和2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大多都反映了“五・四”时代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黎锦晖的作品基本上是由自己编写脚本及歌词,他善于通过儿童的生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兴趣来选择题材、构思情节。例如,在《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等作品中,他以“人格化”了的自然景物,向儿童诉说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小动物的可爱;在《月明之夜》里则通过“嫦娥下凡”的故事宣传了人间生活要比神仙世界更加幸福美好,从而反对了封建迷信;在《神仙妹妹》、《小羊救母》等作品里则表达了只要勇敢、机智、团结就可以以弱胜强的思想;在《小小画家》里则批判了封建的、反科学的教育制度,宣传了个性解放思想;而在《最后的胜利》这部作品中,作者则力图通过儿童歌舞剧这种艺术形式直接对北阀战争进行了歌颂。其处女作《麻雀与小孩》,竟发行到18版之多,可见当年流传的盛况。他的《可怜的秋香》、《小小画家》等作品,也都普遍流传在当时中小学生中,在对中小学生在思想品德上给以“美”的影响和培养儿童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对当时中小学音乐教育有很大影响。

    《麻雀与小孩》是他的处女作

    《小小画家》艺术性最强

    思想性最强的作品要属《可怜的秋香》。

    30年代的中国歌剧

    作品有《洪波曲》(任光作曲)、《农村曲》(向隅等作曲)、《郑成功》(郑志声作曲)、《荆轲》(陈田鹤作曲)、《军民进行曲》(冼星海作曲)、《松梅风雨》(张肖虎作曲)、《面包》(沈醉了作曲)、《天鹅》(邱望湘作曲)、《上海之歌》(张昊作曲)、《秋子》(黄源洛作曲)、《大地之歌》(钱仁康作曲)、《观音》、《孟姜女》、《杨贵妃暮景》(均俄・阿隆・阿甫夏洛穆夫Aaron Avshalomov Aapoh 作曲)、《红梅阁》(沙梅作曲)、《白毛女》(马可、张鲁等作曲)、《赤叶河》(高介云、梁寒光等作曲)等。

这些歌剧的音乐在吸收西洋歌剧特色来探索中国歌剧创作道路方面,在用歌剧这一艺术形式反映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生活和斗争等方面,在吸收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方面都作出了一定探索。特别是进入40年代以后,在延安秧歌剧创作道路和经验的基础上出现的《白毛女》、《赤叶河》、《刘胡兰》等歌剧,为我国歌剧艺术的真正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秧歌与秧歌剧

秧歌也叫“社火”,是流传在我国北方广大农村的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歌舞,在民间喜庆节日时演出,俗称“闹秧歌”。秧歌有“过街”、“大场”、“小场”之分。过街秧歌是秧歌队在街上行进时,其表演随着音乐的变化而作出一些简单舞蹈和队形变化;大场秧歌是在秧歌表演的开场和结束时表演的集体歌舞;小场秧歌则是在大场秧歌打开场子之后,表演者在表演场地中表演一些带有情节的歌舞和歌舞小戏,不同地区的秧歌有着各自不同风格。

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出现了一场规模很大,影响深远的群众性秧歌运动。特别是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以延安为中心的秧歌运动有了很大提高和发展。1943年,以延安“鲁艺”为主在延安举行了盛大的“新秧歌”演出活动,在秧歌基础上加进了有具体人物形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中央领导的重视,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批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和内容的“秧歌剧”。

“秧歌剧”短小精悍,主题鲜明,风格简朴,民族风格十分强烈,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现实生活,因此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对以《白毛女》为代表的中国新歌剧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比较有影响和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兄妹开荒》(安波)、《动员起来》(延安枣园文工团)、《减租会》(鲁艺文工团)、《牛永贵负伤》(周尔复、苏一平)、《刘顺清》(翟强编剧,张林移作曲)、《货郎担》(刘炽编曲)、《周子山》(水华、王大化等编剧,马可、时乐等编曲)、《夫妻识字》(马可)等。

    《兄妹开荒》简介

     歌剧《白毛女》

    《白毛女》简介

    《赤叶河》简介

    此外,这一时期出现的小歌剧――《过翻身年》(罗正、邓止怡)、《光荣灯》(张隶昌、陈紫等)、《火线爱民》(张锐、余苹等)也以其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博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新歌剧的产生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新歌剧开创了中国歌剧的新格局和新程式,不仅在借鉴西洋歌剧之所长和继承我国传统戏曲程式方面作出了很有意义的探索,同时也在解决歌剧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在继承我国传统音乐和使音乐主题自始至终贯穿发展,以及在音乐的戏剧性等方面所作出的探索值得我们进行总结和借鉴。不仅如此,新歌剧的出现,对后来中国歌剧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

话剧、舞台剧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话剧、舞台剧开始在中国艺术舞台上出现,许多剧目中重要段落和重要角色在这一时期多用歌曲来为剧情和角色服务,因此创作体裁和形式也是多样的。在这一方面重要的歌曲有《湘累》(郭沫若的诗剧《湘累》插曲,陈啸空作曲)、《梅娘曲》、《告别南洋》、《春回来了》(田汉的话剧《回春之曲》,聂耳作曲)、《饥寒交迫之歌》(话剧《饥饿线》,聂耳作曲)、《码头工人歌》、《前进歌》(舞台剧《扬子江暴风雨》,聂耳作曲)、《茫茫的西伯利亚》(田汉的话剧《复活》,冼星海作曲)、《新编九一八小调》(话剧《放下你的鞭子》插曲,吕骥作曲)、《参加八路军》(活报剧《参加八路军》插曲,吕骥作曲)、《炸桥》(诗剧《岁寒曲》,舒模作曲)等。

   

作品欣赏:    

1《麻雀与小孩》中的《飞飞曲》

2《可怜的秋香》

3《兄妹开荒》在延安首演剧照              

4《兄妹开荒》                  

5《北风吹》        

6《赤叶河》第二十一曲《燕燕下河洗衣裳》     

 7《湘累》

8《梅娘曲》

9《码头工人歌》                 

 10《日落西山》                

11 《参加八路军》                

图例欣赏

1  黎锦晖画像

 2 《小小画家》封面                

3《白毛女》在延安演出时的剧照

    4《扬子江暴风雨》1934年在上海首演剧照(中间的老工人由聂耳扮演)

作业:名词:黎锦晖、秧歌

简述中国现代的歌剧的历史沿革,弄清歌剧与秧歌剧之间的关系

后记:

课后预习:第五节  歌(话)、舞剧、秧歌剧和电影音乐(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