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教案

《雨化石―不能忘却的纪念》教学实录及反思

作者:邱亚君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一、学习目标: 1、能身心投入地欣赏《辛德勒的名单》、《和平的花环》等作品,体验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尝试结合音乐要素理解作品的内涵,作出适当的评价。 2、能流畅且满怀深情地演唱《雨花石》一歌。 3、在音乐活动中,加深对战争罪恶的认识、对先烈的敬仰与对和平生活的珍惜热爱。 学习重点: 1、深刻体会以上几部音乐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及内涵 2、强烈谴责法西斯暴行,坚决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行为 3、由衷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真诚祈祷“我们爱和平” 学习难点: 1、 能用恰当的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2、 十六分休止符的掌握 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 将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剧情简介的讲义发给学生,帮助他们初步了解影片。 二、导入阶段     看一组战争照片,指出战争让无辜的人民遭殃,让善良的百姓家破人亡,让世间人们经历生死离别。 再看一组绘画作品的照片,揭示战争与和平永远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许多的艺术家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手法来控诉战争、缅怀先烈、期盼和平,而音乐正是这些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中的一种。 揭示课堂学习目标,导入课题 三、讲授新课 (一)、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配乐欣赏 1、track1.  红衣小女孩段的背景音乐 童声合唱犹太民谣     介绍该段音乐的情节背景:1943年3月13日,德军屠城,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其状惨不忍睹。骑马归来的辛德勒驻足小山坡,眼前的一切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看见了一个身着红衣的小女孩,无助地的穿行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最后消失在城的一角,这一情景成为他记忆中不可抹灭的影像,也成为促成他转变的关键性人物。  师生欣赏分析讨论,教师小结 2、track 2.  片尾主题曲《Rememberance》 小提琴独奏   师生欣赏分析讨论,教师小结:约翰.威廉姆斯编曲平实而情绪深刻,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帕尔曼(Perlman)的演出温和细腻、沉稳深情。 (二)歌曲《雨花石》教唱 完整欣赏一遍歌曲(播放原唱) 1、歌谱的把握: 总结歌曲的旋律特点――小声跟琴哼唱歌曲旋律――轻声唱谱――十六分休止符的掌握――不用钢琴伴奏,学生在底下自唱,找出问题与困难――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放开声音,自信地齐声唱谱 2、歌词的理解 一位同学朗读《雨花石》歌词――师生共同赏析歌词,体味个中深意――再请一位同学朗读歌词 3、情感的表达 教师范唱――学生把歌词带入曲子中去唱――歌曲不同部分的声音力度处理解析――学生郎声齐唱 四、课堂拓展 欣赏歌曲《和平的花环》:这是一首为纪念“国际和平年”而创作的歌曲,诉说了日寇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也可以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它在控诉人世间一切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表达我们新时代少年渴望和平的愿望。 思考题: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真的已经铸剑为犁、平静安宁了吗?我们能为和平做些什么? 五、课堂小结 师生互动结束环节:哑语、汉语、英语――我们爱和平 教学反思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是犹太导演斯皮尔伯格对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惨剧的回顾,影片以悲观阴郁的基调和富于强烈戏剧张力的惊悚元素,透过主人公辛德勒的眼睛,重回二战时波兰的科拉科,带领人们经历这个城市从繁荣到废墟的一切,同时在那个没有人性的年代中努力寻找人性的微芒。这部影片的配乐也是近年来少见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音乐之一,是音乐殿堂中的永恒经典。     我的这节《雨花石――不能忘却的历史》构思的最初来源就是《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因为早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已先后不下五次看过这部电影,每次看时都为之动容、泪流满面,然后就有一种想要把它推荐给学生们观看的强烈愿望――现在这些和平年代的的孩子们真的太需要经历一次战争与和平主题的教育洗礼了。可是,直接带学生们去看这部长达3小时15分钟的电影,并不能体现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的职责与功用,而且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这也是不太容易实现的事,那么,到底如何在我的音乐课上,从音乐的角度去唤起孩子们对一切非正义战争的憎恶以及不忘历史、珍惜和平、捍卫生命尊严的自觉,这才是我要好好思考并努力实现的,于是,我的眼光落到了少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雨花石》一课上。     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先来一组战争新闻照片,让学生感受到真实战争的残忍性,再到一组表现战争题材的中外名画,这是美术家们笔下艺术化了的战争,同样让人触目惊心,然后指出,音乐,也与一切艺术作品一样,用其独特的语言方式抒发着对战争暴行的愤慨和对和平生活的企盼,它用音符所记录下来的那一段段历史,都是我们永远不能忘却的纪念。从而导入新课,同时并揭示本课的学习目标:以音乐活动的方式回顾历史,欣赏几部音乐作品,学唱一首歌曲,在音乐活动中加深对战争罪恶的认识、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珍惜,并从中汲取为祖国安宁、世界和平而奋斗的精神力量。整个导入部分用时2分钟,简洁明了,干净利落。     在讲授新课的部分,第一个环节就是欣赏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配乐,在课前我已把电影剧情简介印成讲义发了下去,让学生们在接触到它的音乐之前,对电影的内容及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在课堂上也就不需再花时间向之介绍。关于《辛德勒的名单》的配乐,课本上原本只刊发了一首取自该片片尾主题曲,当辛德勒的犹太人获得自由之后共同走向一个明朗的世界,影片渐渐变为彩色,小提琴奏出辛德勒的主题,画面是这些今天尚在世的犹太人轮流走过辛德勒墓碑堆砌石头表示纪念的镜头。我个人认为,在还没有调动起学生对战争残忍野蛮的强烈愤恨和对维护和平人士的深切缅怀的情况下,如果就只是让学生欣赏这一单曲,并不能够充分展示这段音乐感人肺腑的主题内涵。因此,我截取了德军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的一段影音片段于主题曲前先行欣赏,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后来女孩子又一次出现--她躺在一辆运尸车上正被送往焚尸炉。与如此血腥屠杀画面相配的背景音乐却是天籁之声般的童声合唱,这一强烈的反差令学生们受到极大的震动,有的学生当时便潸然泪下,还有一些学生则情不自禁地握紧了拳头以示其对法西斯的暴行的满腔愤懑。有了这样的伏笔和铺垫,接着再来欣赏书本所要求的主题曲,既很容易达到教学效果,又能够使影片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示,使其艺术形象丰满有力,也达成了我原先的向学生推荐此剧的初衷,还能够让学生们全面感受电影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完美结合、相辅相生以及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作品的伟大成就,并为我下面的歌曲教唱作了一个充分的情感酝酿和累积。
  在《雨花石》一歌的具体教唱过程当中,我在严格秉承教学规范的基础之上,力求使得教学脉络清晰分明,从歌谱的把握到歌词的理解再到情感的表达,步步递进,环环相扣,并充分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设计了多个师生互动的环节,多设疑多提问多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寻求成功,整首歌曲,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而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所掌握到的知识内核却是深刻凝重的,对于这一点,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把《和平的花环》歌曲的欣赏放在《雨花石》一歌教唱之后,是我的刻意为之,相当于对本课战争与和平主题的升华,因此,我为歌曲做了一个Flash动画的,根据歌曲的段式,将MTV画面分为两大段落,前段用孩童的纯真眼睛谴责战争,后段用孩童的圣洁心灵企盼和平。整个画面与音乐天衣无缝的配合,使得这段欣赏,教师根本毋须多言,学生对歌曲便能有较深的理解,而待歌曲一播放完毕,教师便抛出问题:和平的风帆真的在全世界扬起了吗?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也真的已经平静安宁了吗?学生纷纷发表议论,然后再请学生思考:你,能为和平做些什么?这样的教学设计便顿时有了一种反思与警醒的作用。此时,教师作课堂小结,指出本节课我们之所以要以音乐活动的方式控诉战争、缅怀先烈、期盼和平,因为这些音乐都是忠诚的记录与警告,安慰着逝去的灵魂,提醒着幸存的生者,传递给我们这些从来不曾经历过战争的、一直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我们了解与学习这些音乐的目的就是为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就是为了珍视和平、开创未来!在课堂的最后,我还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的结束环节,请同学们伸出手来和我一起做哑语手势并且分别一起用汉语和英语说――我们爱和平,在那一刻里,全场的气氛达到和谐热烈的最高点。     当然,由于准备时间有限以及自身认识不足,我在课堂设计方面也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不尽善尽美的地方,在具体教学过程之中,我对音乐作品内涵的剖析仍不够淋漓尽致,不能做到以理服人,而我的语言表达(包括文字语言、肢体语言、表情语言以及音乐语言)都远不能深入触及到人心底最柔软的角落,不能做到以情动人,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学习和积极探究的方向。多看多听多思考,多学多练多尝试,这应该是成长与成功的必经之道吧,我会谨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