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教案

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牧笛声声》教学设计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第六单元


  《牧笛声声》


  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参与到各项音乐活动中,知道 音乐来源于生活,感受牧歌和草原民歌的基本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牧歌和草原民歌的特色与美。


  2、背唱《牧童之歌 》,能自主地处理歌曲《牧羊女》。欣赏、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独唱与齐唱。


  3、锻炼即兴表演的能力,用舒展的歌声、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教学思路


  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山野、草原的音乐风格、了解牧童、牧民的生活风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劳动的人文情感。演唱与欣赏新疆民歌《牧童之歌》和外国歌曲《牧羊女》《牧场上的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孩子们在创造表演中感悟音乐文化的多样与沟通。编故事、创节奏、学舞蹈是发展性的综合创造活动。


  教学内容


  唱:《牧童之歌》《牧羊女》


  听:《牧童短笛》《牧场上的家》《草原上升起不落的


  太阳》《草原赞歌》


  动:《学跳蒙古舞》《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感受牧歌和草原民歌的基本特点,在创造表演中感悟音乐文化的多样与沟通。


  教学难点


  背唱《牧童之歌 》,能自主地处理歌曲《牧羊女》。


  第一课时


  《牧童之歌》


  教学目标


  1、演唱《牧童之歌》与欣赏《牧童短笛》,了解不同地域的牧童的生活,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2、能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表现活动。


  教学难点


  1、《牧童之歌》中的连续的附点的演唱。


  2、听《牧童短笛》第一段,在每乐句的长音处用动作或打击乐参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新疆音乐


  1、谈话导入:(听“达阪城姑娘”音乐跳进教室)


  师:同学们,进教室时播放的歌曲是哪一个民族?能否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新疆?


  2、图片展示,进一步感受新疆民俗文化。


  师:让我们一起谁者美妙的音乐走进新疆!


  3、探索手鼓的打法


  (师轻轻地敲响手鼓,提问)这是什么乐器


  师:手鼓是新疆人民唱歌、跳舞时最长用的伴奏乐器,谁会打手


  鼓?(小组交流手鼓的打法,每组派代表示范)


  二、歌曲教学


  1、导入歌曲:刚才和着鼓声的音乐美么?这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新疆民歌----《牧童之歌》,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仔细听,歌中唱了什么内容?(天山、草原、牧童、马儿)


  2、范唱歌曲


  3、跟琴轻唱


  4、朗读歌词,轻声唱词。


  你们觉得什么地方比较难唱?(连续附点处)采用对比的方法,解决难点。


  5、表现处理歌曲


  三、欣赏《牧童短笛》


  1、导入:请大家听一段音乐,小牧童生活在什么地方?


  2、感受《牧童短笛》与学唱《牧童之歌》不同之处。


  四、结束全课


  第二课时《牧羊女》


  教学目标


  1、正确运用力度记号,按三拍子强弱规律演唱歌曲《牧羊女》,并用乐器吹奏。


  2、唱准si的音高,复习do-d。‘各唱名的音高,继续进行视唱与听音练耳训练,进一步培养听辨旋律音程的能力。


  3、用柔美连贯的声音表现歌曲《牧羊女》中的抒情、柔美的意境,体会歌曲表达的牧羊女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4、欣赏轻音乐《牧场上的家》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力度记号,听辨乐曲中的力度变化。在节奏练习、歌曲、视唱曲中加以应用。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牧场上的家》


  1、听第一遍,感受乐曲所表达的热烈欢快的情绪,教师介绍作者和乐曲的创作背景。


  2、听第二遍,整体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发挥想象,用动作或色块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学唱歌曲《牧羊女》。


  1、听范唱,感受旋律舒展、流畅的特点和歌曲热情美好的意境。


  2、听教师钢琴伴奏,拍歌曲节奏,听辨歌曲中相同的乐句并练习乐句的划分。


  3、视唱歌谱,找出歌谱中的d0“与si,重点练一练。


  4、根据歌谱的节奏念歌词,同时注意力度对比,讲出”f与“p”在歌曲中的作用。


  5、用连贯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听辨拍击,加力度记号。


  1、出示第一段节奏谱,让学生进行拍击练习。


  2、教师为此练习加上力度变化后再进行拍击,让学生听辨出来,并将相应的力度记号填在括号内,再模仿拍击。


  3、学生自己选择力度记号,填填拍拍。


  4、看第二、第三段谱(即回、回),自学手与脚配合的拍击方法。


  5、用回旋曲的形式拍击3段节奏。


  四、听辨旋律音程《游乐场上》。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欣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学跳蒙古舞《草原赞歌》


  教学目标


  1、听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和《草原赞歌》,感受民族风格,了解内蒙古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征。


  2、结合音乐舞蹈,感捂内蒙古民歌的特点,再结合歌曲了解齐唱与独唱。


  教学重点


  感捂内蒙古民歌的特点,了解内蒙古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


  学跳内蒙古舞蹈,感受民族风格。


  教学过程


  一、观赏歌曲


  1、(出示内蒙古图象)同学们,你们看!这是哪个民族?


  2、听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和《草原赞歌》歌曲,分辨民族的风格。


  3、结合歌曲了解齐唱和独唱。


  二、选择适当节奏


  1、(出示四幅图面:摔跤、射箭、赛马、挤奶;节奏:x o、


  x - 、xx


  xx )同学们,请你们根据这四幅图,来选择适当的节奏,并填上象声词。


  2、根据象声词,全班同学作出相应的声势,并配乐表演。


  三、学跳内蒙古舞蹈


  1、基本动作:挤奶、骑马、耸肩等动作。


  2、(见书图33页)看图模仿动作。


  3、根据内蒙古歌曲学跳舞蹈。


  4、分组讨论,编排舞蹈队形。


  5、各组展示。


  四、全课小结,进行评价。


  第六单元课后反思


  一.总的来说这一单元,我以“听、唱 ”为基础,“讲、想”为中心,以“奏、画、律动、看”为辅助手段,来进行教学。主要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二.在教学设计中一环连一环,丝丝入扣,从听音乐-唱(奏)旋律-想情景-抒感情-舞,再现音乐。从感知-深化-升华。脉络清析,条理清楚。


  三.在教学安排上,形散而神不散。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力度、速度、节奏基本要素而展开。每一段都又有自己的侧重点,


  四.在这单元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完成的比较出色,但若能在感受音乐、想象音乐的基础上,创造音乐,学生的创造力将得到极大的发挥。


  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饶有趣味和充满情感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