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童 趣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新前街道中心小学 陈肖
教学内容:
1、聆听《玩具交响曲》
2、聆听《出发》
3、表演《打花巴掌》
4、表演《蜗牛与黄鹂鸟》
5、创编活动:配合歌曲的节奏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玩具交响曲》、《出发》,演唱《打花巴掌》、《蜗牛与黄鹂鸟》,
体验与本课主题童趣相关的音乐内容,感受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2、能在音乐实践中编创适当的歌词,表现歌曲。
3、用线条、点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4、能准确地按节奏拍击,边唱歌边做拍手游戏。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教学光盘)、打击乐器、柳笛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聆听《出发》
2、 表演《打花巴掌》
教学重、难点:
1、 在演唱《打花巴掌》中,第四与第五小节之间的衔接音高的准确性
2、 完整地演唱歌曲并结合生活创编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师 生 活 动 | 设计意图 |
一、 组织教学 | 1、 听音乐进教室 2、 唱《上课歌》 | 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 |
二、 聆听《出发》 | 1、 谈话:今天,俄罗斯的一群小朋友要去旅游,我们跟他们一起去好吗?一起出发吧。 2、 初听《出发》,感受乐曲的情绪特点,中间配合节奏进行走步游戏。 3、 你们和俄罗斯小朋友出发时的情绪是怎么样的?(高兴、激动、兴高采烈) 4、 你能听出乐曲开始时的号角声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么?(圆号)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用这种乐器呢?(特别有精神、有力量) 5、 听电子琴中鼓、小提琴、圆号的音色,复听要求:听到圆号做整妆待发的动作,听到鼓声合着音乐走一走并做敲鼓动作,听到小提琴做拉琴动作。 | 在欣赏时,让学生感受情绪的同时,让学生多了解管弦乐中乐器的音色,引导孩子仔细听辩。毕竟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 |
二、学唱歌曲《打花巴掌》 | 1、 谈话导入:俄罗斯小朋友在我们的带领下,来到了首都北京,北京小朋友打花巴掌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他们。初听歌曲。 2、 这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有说的、也有唱的) 师介绍歌曲说唱风格和打花巴掌的含义。 3、 复听并熟悉歌曲。分别说一说说唱部分的内容。用打花巴掌按节奏朗诵全曲。 4、 学习歌曲: 生随范唱轻声学唱歌曲(教师注意学生在演唱时出现的问题,采用灵活的方法加以纠正) 重难点提示: 附点音符要唱准确 打花巴掌 吐字清晰准确 第五小节的第一个音,学生很难唱准。 3 .2 3 2 | 1 3 2 | (前面说的部分一定要固定音高,把音固定在2 上,这样后面的3就容易找了) 5、 学生边演唱歌曲,边玩打花巴掌的游戏。(同桌之间)。 6、 分学习小组对歌曲进行创编(可以歌词创编、动作创编)并表演。(注意两人之间的配合及与乐曲节奏之间的配合) |
让学生明白,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也有音的高低变化。和歌曲的演唱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利用游戏法巩固歌曲,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
四、 课堂总结 | 1、这堂课我们出发到了北京,学习了北京小伙伴打花巴掌的游戏,好玩吗?希望小朋友们在课外啊,创编更多的歌词,让我们江南的打花巴掌在校园里唱起来,玩起来。 2、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3、唱师生再见歌。 | 激发学生在课外创编的积极性。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玩具交响曲》
学唱《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重难点:
1、 完整地演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2、 在演唱歌曲时唱准切分节奏,相似小节旋律中的个别音要注意区分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师 生 活 动 | 设计意图 |
一、 组织教学 | 1、听音乐进教室 2、唱《上课歌》 | 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 |
二、 聆听《玩具交响曲》 | 1、新课导入:今天我们的教室可热闹了,我们的好朋友――玩具要演奏一首交响曲送给爱音乐的小朋友。教室里的打击乐器可闲不住了,他们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一起奏出了一首有趣的曲子。 2、初听乐曲,感受情绪。 你喜欢这首曲子吗?为什么? 你听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乐器的声音?(打击乐器请学生上来演奏,其他的声音教师用电子琴奏出。) 你听到了哪些声音?(学一学) 3、 复听乐曲,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可用动作表演乐曲,可在打击乐器处演奏相应乐器,可在鸟叫处学鸟叫或用柳笛吹奏鸟叫声……) | 创设热闹、有趣的音乐氛围
激励学生听辨交响乐中的各种音响,并将声音具体化,让学生多了解管弦乐中乐器的音色,引导孩子仔细听辩。 |
三、 学唱《蜗牛与黄鹂鸟》 | 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 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轻松、愉快、活泼) 2、再次听歌曲,歌曲唱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你喜欢故事里的蜗牛还是黄鹂鸟?为什么?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不怕困难,要坚持到底) 3、预备节奏练习: 故事里的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他每爬一步都给自己打气:“嘿呦呦” 请同学们一起给小蜗牛打气。 生齐念节奏:嘿呦呦 4、学生跟着音乐轻声念歌词。 5、学生跟音乐轻声跟唱。 6、为学生示范舞蹈动作(配合乐曲进行)请学生模仿。 7、学生跟琴轻唱歌曲。 师引导分析音乐旋律 (1)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一样吗?(不一样) 请学生画出旋律线并比较(第一小节535旋律是向上的,532旋律是向下的)。 耳朵听辨第一二乐句并唱一唱。(应唱得轻巧、有弹性) (2)指导第11小节中的吸气记号,应吸得急、快。 8、有感情演唱歌曲 |
分析歌曲故事,渗透思想教育。
通过切分的节奏语言练习,解决歌曲中切分节奏难题。
通过模仿,提高学生动作的美观性与协调性,并增加其舞蹈动作的花样性,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
初步让学生划旋律线,听辫旋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旋律的能力。 |
四、 课堂总结 | 1、今天这节课,小朋友们也像小蜗牛一样,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现在我们也学会了歌曲,获得了成功。希望小朋友们以后也做个不怕困难的小蜗牛。 2、唱师生再见歌。 | 通过歌曲和故事激励学生。 |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打花巴掌》、《蜗牛与黄鹂鸟》
创作表演《蜗牛与黄鹂鸟》
创编活动:配合歌曲的节奏练习
教学重难点:
根据歌词情节性创编小小音乐剧。
能选择恰当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师 生 活 动 | 设计意图 |
一、 组织教学 | 1、听音乐进教室 2、唱《上课歌》 | 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 |
二、 复习歌曲 | 1、集体表演《打花巴掌》 2、学生表演在课外创编的打花巴掌。 3、用有弹性、轻松的声音集体演唱《蜗牛与黄鹂鸟》 | 激励学生在课外的创编。 |
三、创编节奏活动 | 1、复习0节奏 2、出示三条节奏 0X 0X 0X X X X 0X X XX XX OX X 学生试拍 集体拍一拍 请几个学生选择最喜欢的节奏和最喜欢的打击乐器演奏 |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节奏和乐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四、创编音乐剧《蜗牛与黄鹂鸟》 | 1、同学自由编组:表演组、伴奏组、演唱组。 小组排练,组长报告指挥本组创编的内容。指挥和老师讨论协调。教师各组协调指导。 2、表演音乐剧《蜗牛与黄鹂鸟》 3、师生讨论需要改进的地方 4、集体表演音乐剧《蜗牛与黄鹂鸟》 | 分组创编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可让学生有更多表现的机会。 教师溶入创编过程,可及时把握和指导学生的活动情况。 |
五、 课堂总结 |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自己表现怎么样?你认为哪个同学表现最好?我们该给他颁什么奖呢? 2、表扬表现突出同学 3、唱师生再见歌。 | 通过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学会具体地评价别人和自己,同时激励自己 |
第四课 快乐的舞蹈
教学内容:
1、 聆听《加伏特舞曲》
2、 聆听《霍拉舞曲》
3、 表演《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4、 表演《哈里 》
5、 编创与活动:认识la、si,认识柯尔文手势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加伏特舞曲》、《霍拉舞曲》和演唱《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哈里 》,感受乐曲和歌曲的舞蹈性。并能编创适当的动作合着节拍表演。培养动作的协调性。
2.能看柯尔文手势,认唱la、si,借助听琴感受其音高。
3.能随音乐用手按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或走步来体验音乐。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聆听《霍拉舞曲》
2、 表演《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3、 创编与活动:认识la、si,认识柯尔文手势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表演,感受歌曲的舞蹈性,并能够用编创适当的动作配合节拍表演。
2、 准确体会及演唱弱起小节、附点音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师 生 活 动 | 设计意图 |
一、 组织教学 | 3、 听音乐进教室 4、 唱《上课歌》 | 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 |
二、聆听《霍拉舞曲》 | 1、新课导入: 在美丽的罗马尼亚草原,正在举行国际儿童音乐夏令营,来自各国的喜欢音乐的小朋友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东道主罗马尼亚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一首舞曲。 2、初听音乐,学生听着音乐在书本上的图形谱上画一画。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你在音乐中想象出什么样的画面?(载歌载舞,欢快、热闹) 3、 我们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在音乐中跳起来吧。 复听音乐,师生随音乐一起舞蹈。 |
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更快进入本课主题《快乐的舞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三、表演《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 1、 节奏练习 在音乐中,各国小朋友渐渐熟悉起来。这时候,在草原中,一群马儿跑过来了。小朋友们赶紧数起马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