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情境中学习音乐 ──歌曲《小奶牛》案例评析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小学艺体中心音乐组 郭映球
在音乐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音乐,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化难为易,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这便是音乐教学中的“生活化”。
此次优质课评比中,我的课题是第五册第八课歌曲《小奶牛》。这堂课中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想,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把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及案例评析阐述如下: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巩固3/4拍的节拍规律及附点四分音符;2.技能目标:根据歌曲内容的表现需要,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断音唱法和连音唱法歌唱;3.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奉献”的快乐与光荣;4.整体目标:探讨音乐教学中的“课堂教学生活化”。
二、教学重点:1.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2.掌握“××××”节奏型及附点四分音符节奏“וה。
三、教学难点:选择不同的歌唱方法塑造小奶牛蹦蹦跳跳、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
四、教学准备:组合录音带;狗、青蛙、知了、牛的图片及叫声节奏;节奏卡片12张;挂谱;发声练习卡;电视机;VCD机、VCD片;牛妈妈头饰一个,小奶牛头饰3个;自制打击乐器:竹板4块、筷子2把、易拉罐(装沙)2个、啤酒瓶盖2串、可乐瓶2个、报纸5张、红花30朵、花盆图。
五、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 设 计 意 图 | 案 例 评 析 |
一、组织教学: 1.课前按学生各自的爱好分成三个队:小百灵(爱唱歌者),小孔雀(爱跳舞者),小乐手(爱奏乐者)按三个方阵坐好 2.师生问好歌。 | 1. 座位的改变给学生新鲜感,便于相互学习。 2. 师生问好歌提醒学生演唱姿势,同时也练习了音阶上、下行的音准。 |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按学生各自兴趣编排的方阵形座位的设计,突破了常规“秧田式”模式,便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合作。 |
二、欣赏引入及基础训练 |
|
|
1.欣赏:教师播放学生学过的不同节拍、不同情绪的两首歌曲录音《大鹿》(四二拍子)、《小蜻蜓》(四三拍子),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然后提问:这两首歌节拍一样吗?三拍子的节拍规律是怎样的?能用一种动作表示吗?它们都是描写什么的歌曲? | 通过不同节拍,情绪的歌曲欣赏,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节拍规律。 | 教师一开始播放两首学生熟悉的歌曲,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
2.节奏练习(突破教学重点) ①引言: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好多好多的动物,你听听它是谁? ②播放动物叫声,模仿叫声节奏:(出示动物图片): 狗:×× 青蛙:× × 汪 汪 呱 呱
知了:×•× 牛:×- 知•了 哞
边看图片及叫声节奏边划拍读节奏。 ③创设情境,拼贴节奏谱。 今天呀,郭老师将邀请305班的同学到美丽的朝鲜族农场去和小奶牛交朋友,边说边播放VCD片“农场”,“挤奶”画面,同时出示课题图片《小奶牛》。 来到农场里,牛妈妈说:我的小奶牛可聪明啦,你们要和它交朋友,你必须也是聪明的孩子,让我来考考你们:每一队同学的凳子下都有四张节奏卡,请同学们把这四张卡片拼成一条节奏谱,看哪一队拼得最顺口,拼好后请派代表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④节奏练习:将三队拼贴的节奏谱逐一练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