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成化年间,长沙是吉王府所在地。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戏曲演出的繁荣。外来的戏曲在长期的演出活动中,与本地区民间艺术、地方语言紧密结合,逐渐形成了这一包括“高”(高腔)、“低”(低牌子)、“昆”(昆曲)、“乱”(乱弹)四大声腔,唱白用中州韵、富有本地特色的剧种。
高腔,是湘剧四大声腔的代表,源于江西的弋阳腔,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徐渭的《南词叙录》已有关于弋阳腔在长沙的记载,后逐渐演变成湘剧高腔。四百多年前,弋阳腔传入长江地区后,融合打锣腔等地方音乐,并在弋阳腔滚唱的基础上吸收青阳腔的滚调加以发展,逐步衍变成为湘剧高腔的。
昆曲,在三百多年前,稍晚于弋阳腔传入长沙地区。那时有些班社既唱高腔,也唱昆曲。康熙三年和六年,既唱高腔也唱昆曲的长沙福秀班和老仁和班先后成立。
乱弹,也叫“南北路”,其来路尚无定论。即南路二黄,北路西皮的总称。北路西皮在清乾隆初即在湖南流行。南路二黄(即徽调)在乾隆年间也已传入岳阳。并逐渐成为湘剧的一种声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