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婺剧班社达四十余班。1935年后,婺剧始有女演员,曾先后办了民生、文化、民乐、小文化等女子科班(徽班),各“三合班”、“乱弹班”也都通过随团收徒等方式,培养了不少出色女演员。
早期婺剧班社主要在四乡集市、庙会(统称赶会场)演出,30年代初,才开始进城,以金华城隍庙、西华寺等为演出场地,后逐渐经常在长乐、北山、金城、群众等戏院演出。在农村,早期的业余班社,有的称为“太子班”(主要由村镇的“有闲阶层”组成)。这些组织初期以坐唱自娱为主,每逢迎神赛会,则敲锣打鼓沿街挨村游动演唱,后来始发展为化装上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