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婺剧

婺剧的班社形式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31

婺剧班社因兼唱声腔不同,分为三合班、两合半班、乱弹班、徽班四种形式。 三合班:习惯规定必须能演唱高、昆、乱各十八本。因其流动中心和兼唱高腔的不同,又分为三种:衢州三合班,唱西安高腔,班社多以“文锦”取名(如班主姓何即称“何文锦”班);金华三合班,唱西吴高腔,班社多以“品玉”二字命名,取其三腔合一,声如金玉之意;东阳三合班,唱侯阳高腔;多以“紫云”二字作班名。20世纪初,文锦与品玉渐见衰落,至30年代,已近绝响。

1950年有关部门从农村请回能兼唱西安、西吴高腔的老艺人江和义,举办了高腔训练班,才使西安、西吴两种高腔保存下来,东阳三合班却一直延续至今,现东阳婺剧团即属东阳三合班。 两合半班:从三合班演变而来。由于高腔难学,且逐渐不受观众欢迎,有的三合班摈弃高腔,成为“昆乱班”。至20世纪30年代,又以徽戏盛行而吸收了徽戏,仍自称为“三合班”(高、昆、徽),但观众认为徽戏不及高腔古老,且十八本才能弥一“合”,而这类班社会的徽戏当时尚不足十八本,故贬之为“两合半”。后来约定俗成,对兼演昆、乱、徽的班社,均称“两合半班”。

乱弹班:因艺人多为浦江县人,故又称“浦江班”。以演乱弹为主,兼演徽戏。在浦江农村,业余班社十分普遍,逢年过节演戏以自娱。有的农民世代习演乱弹戏,并以此为副业,农闲时凑齐角色,“赶会场”谋生,但习惯规定必须能演三十六本“本宫戏”(即乱弹专有的剧目),才算“正脚色”,并准许组班外出。这种半职业班社,人称“草鞋班”。

徽班:又称“金华班”,以演徽戏为主,兼演滩簧、时调小戏和乱弹戏,这类班社为数最多。早年正式徽班必须能演七十二本徽戏,演员必须按“门份”(行当)顶下七十二本角色才能拿整份“包银”或“股子”(有的班社后来形成拆帐制,演员按所定“股子”拆帐)。徽班的徽戏按声腔分为两类:一类唱芦花、吹腔和拨子,称为“徽班乱弹”(简称“徽乱”);一类唱西皮、二黄,称为“皮黄”。徽班虽亦演乱弹戏,但只有《碧桃花》、《悔姻缘》等四、五本。这些剧目并不列为“七十二本徽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