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四大徽班进京,融二黄、西皮、昆、秦诸腔之长,衍变成了京剧。婺剧则是徽剧早在徽班进京前向南流入的一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就曾这样赞过婺剧:“京剧的前身是徽剧,京剧要寻找自己的祖宗,看来还要到婺剧中去找”。
仅就字面理解大师的话,就能明白婺剧与京剧是有血缘关系的,她们之间有许多相通之处,而就妆面的整体感觉而言,两者是比较神似的,但京剧更为大气、流畅与温婉,而婺剧妆面则更为细腻与繁琐,色彩也更为浓烈大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婺剧的妆容文化尚不能自成一派,需要在日后的不断借鉴、摸索与创新中,慢慢形成最能承载婺剧这个地方戏曲剧种特点的妆面感觉,而自成体系。
以下将从婺剧戏曲妆面及歌舞类妆面两部分,剖析面部五官,介绍化妆工具,按照化妆流程来说明婺剧化妆时所要应对的各种问题。
传统戏曲的旦角化妆,是剧中女性人物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女性鲜明性格特征的必要艺术手段。一般我们所说的化妆分为面部化妆和发式梳挽、头饰佩戴两大部分,由于篇幅的需要,本文仅作面部化妆的介绍。
面部化妆,即拍红(拍彩),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化妆用品的更新换代,化妆技巧也在革新变化。简单来说,面部化妆分为上妆油、拍底色、打面颊红、定妆粉、扫胭脂、画眼睛、画眉毛、画嘴唇等等。
上妆油,专业剧团一般会选用凡士林,有的演员也会用很多其他护肤品。上妆油不宜太厚,薄薄一层 抹均匀即可,有的演员鼻梁及鼻翼比较干,那么可以局部多涂抹一些。涂上妆油是为了让底色与皮肤糅合的更好更透、方便卸妆,同时为了更好的保护肌肤。
拍底色是很重要的环节,都说有一个好的底,那么这个妆容就成功了一半。京剧底色一般用嫩肉色为主,而婺剧的底色会发红、发黄,用嫩肉色加朱红和正黄调配而成,在色彩上较之京剧更为饱和,在舞台上不会显得那么苍白,底色深浅根据舞台灯光的强弱、舞台的大小、人物角色年龄、身份加以区别。拍底色的顺序是先脑门、鼻子、下巴,而后再拍两颊、两腮和脖子。要注意是拍底色,不是抹,而且一定要拍均匀。另外还要注意眉眼、鼻窝、嘴角、眼角等细小部位都应该处理到位,既不要色彩太薄,露出皮肤本色,也不要太厚,如戴面具。
面颊红以大红色油彩为主,方法是从眼窝、鼻梁两侧开始,压住眉毛,再由上而下、由中间向面颊两侧,由深渐浅地均匀地拍打,直到与底色融为一色。以上眼皮及眼窝部位为最红,要注意鼻梁、嘴角与底色衔接的部位要自然过渡,不要有明显的红白界线。打腮红时在技巧上要注意根据脸型的特点加以变化,起到弥补缺陷、美化脸型的作用。如圆型脸可把腮红上下拉长;长型脸可把腮红向横向拉宽,再通过贴片子的技巧来帮助演员改变脸型的长短胖瘦。需要强调的是,在打面颊红时要打得整体鲜亮,虚实要有变化,特别是鼻线的处理上从眉头到鼻翼,下来是两条笔直的平行线,把底色与红清楚的分割开来,切忌勿要将两条线处理得过于死板,要上实下虚,到鼻翼处,鼻线就该慢慢的与底色融为一体了。
在演出实践中,我发现很多非专业甚至是专业剧团,都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都会将鼻线处理的十分死板,有的直接就是黑黑的两条线,这是不恰当的,戏曲妆面首先应该是柔和的写意的,可以说是一幅画,无论色调还是线条感觉都是整体的,突兀的黑色鼻线无疑破坏了这种感觉,因此也就变得毫无美感可言。
再者在拍红时,要充分考虑到角色的需要,比如青衣,那么红可以淡一些,在大红中加白并基本忽视鼻线与眉毛上的边缘线,让其若有似无,而只在眼窝局部加重即可,如此就会显得自然而不失立体感。而花旦与武旦,则红可以拍得浓重一些,鼻线也可以硬一些,眉头的弧度也可以小一点。
拍完红后,可以用蓝色油彩调和红色成蓝紫色,画出眼圈,注意眼圈的大小要比之后画上的黑色眼圈要宽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找形,因为蓝紫色容易修改,而如果直接上黑色则不容易修改,二是为了使眼妆在视觉上更觉柔和,黑色与红色之间有中间色过渡,使眼睛更深邃雅致。但无论用什么颜色过渡,都要考虑到角色的需要,比如老旦与老生就不会用蓝紫色,而选用咖啡色眼影来过渡。
在这一步中,也可以用蓝紫色稍稍做鼻线的进一步处理,但是切记要虚实结合,不要画成一条线,应该是一个面,过渡要柔和。
有的演员唇形不好,那么也可以用蓝紫色勾出唇型,唇形要勾画饱满圆润,可以是元宝唇,也可以是花唇,当然现今妆面发展越来越自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唇形勾画,画出自然的适合自己的唇形。
定妆,即敷粉,在京剧中常用白色定妆粉定妆,而婺剧由于底色本身就比京剧要偏黄,所以通常用白色加肉色粉掺在一起与底色相一致。定妆应先从脑门、鼻梁和底色部分开始,从上至下,然后敷腮红及眼睛部分,特别要注意定妆必须轻轻拍打,不能来回蹭,一些细小的地方比如鼻翼两侧,眼角,都必须定厚定实。定完妆后再用刷子轻轻掸去浮粉即可。
胭脂用大红色,京剧中会用大红加些荷花胭脂,如此会更鲜丽,而婺剧则只用大红色胭脂,以显浓烈特色。其方法是从眼窝和鼻梁两侧,眉毛以下开始,自上而下、由浅至深。重点要突出的是上眼皮,下眼皮和两颊要逐渐过渡到与底色一样的深浅。胭脂的作用是使面部色彩更加鲜艳。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是演员揭示人物心情的关键部位。在画眼睛时无论选用什么样的材料,刷头上都不要沾太多颜色,以免弄脏妆面。黑油彩画出的眼睛在舞台上容易发亮而死板,这样眼睛就失去了神采,而如果选用黑胭脂(锅黑),则容易掉渣而把妆面弄脏。现在许多戏曲演员都选用水溶性眼线来刻画眼部,方便而不易弄脏妆容,同时容易晕染。而浙江婺剧团,有的演员则习惯用五星牌特种铅笔(五金店有售)在笔头上抹些许凡士林来画,因为笔头较硬很好上色又不容易掉渣,他们都以此来刻画眼睛与眉毛。画眼线要根据演员的眼睛大小、脸型胖瘦,进行比例的收放,旦角演员基本是以风眼的形状,外眼角略往上挑,给人妩媚而富有神韵的感觉。画眼线前,可以用干净的白色纱布轻轻擦拭先前画出的蓝紫色眼线,将表面的浮粉稍稍抹去使其更明显,然后开始绘画。眼小者,眼线可画得大一些;眼大者,眼线可画得小一些;眼圆者,眼圈可画得长一些;眼长者,眼圈可画得圆一些;两眼近的可以拉开距离;两眼距离远的可以通过开眼角画得近一些。
眉毛要在原有的眉形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如青衣、花旦要画柳叶眉;武旦、刀马旦要画剑眉。画眉毛的长短粗细曲直也要结合演员的脸型、五官的特点,从整体上进行协调和弥补。眉毛要注意不能画的太死板,要让中部实一些,眉头部位可以用刷柄带出虚虚的感觉,与鼻线融为一体,而眉尾则轻柔的带出即可,如此眉毛就能体现出女性的柔美。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剧中人物的造型是需要包头(梳大头)的,那么眉毛可以画得直一些,而如果是梳古装头的,那么眉形柔和有弧度才好看。
画嘴唇要用大红油彩勾画。由于有的演员先前会用蓝紫色勾画唇形,因此只需用红油彩填满嘴唇即可,通常下嘴唇会画得比上嘴唇要宽。有的农村剧团演员所用的唇色发黑,这是错误的,正确的颜色应是大红色,或者,可以在大红中加一点白色,使整个嘴更鲜亮,为妆面增色。另外,很多演员都会将事先勾描好的蓝紫色唇线露在外面,这样就显得粗糙而不自然,应该用大红油彩将其完全覆盖才好。
最后,取一支小刷子沾取大红胭脂,在下眼线及上眼线处再着重强调,特别是眼尾处,应最为鲜红。
需要补充的是,如果造型需要梳古装头,如《画龙点睛》中的四娘,《江南第一家》中的马皇后等等,都可以在脸颊两侧打一些侧影(双修),以起到修饰脸型、强调结构的作用,有的演员脑门特别大,也可以用侧影在脑门打上一些,并与脸颊两侧衔接自然,假如下巴也偏长,同样道理,也可以在下巴处打上一些阴影。相反,假如脑门、下巴偏窄,那就需要提亮,在视觉上产生拉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