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曲剧

北京曲剧艺术传承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31

曲剧演员来自曲艺演员,他们发挥曲艺演唱、念白方面行腔圆润、吐字清楚、以声情感人的优势,注意从生活和 人物出发,学习运用戏曲的表演身段、动作,在扩大丰富剧目的同时,涌现出第一批北京曲剧的名演员魏喜奎、孙砚琴、李宝岩、佟大方等。许多编导、音乐、舞美方面的专家,投身于曲剧艺术的创作,建立导演体制。在伴奏音乐上,除三弦外,逐步采用中、西管弦乐器和打击乐,以丰富其表现力;在舞台美术上布景、服饰、灯光等的设计和运用也逐渐完备。30年来,在剧目创作、改编以及舞台艺术发展方面卓有成就,并培养了一批新的青年演员。

说起来,好象京剧当然是北京的地方剧种,其实不然,北京曲剧才是真正发源和形成于北京的唯一剧种。它源于单弦及其它北方曲种曲牌,兴起于解放后的五十年代,剧种由老舍先生提议定名。没有严格的程式和行当,有着异乎寻常的适应力和表现力。

它崛起之初是以现代戏闻名的,《罗汉钱》、《妇女代表张桂荣》、《喜笑颜开》、《杨乃武与小白菜》、《箭杆河边》等剧目甚得好评,“文革”后的《泪血樱花》、《珍妃泪》、《少年天子》等也取得不俗的成绩;经过了一段沉寂之后,从《烟壶》开始,《龙须沟》、《茶馆》、《四世同堂》,这些不同凡响的作品无疑为该剧种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时代色彩。

以北京流行的曲艺单弦牌子曲为主发展而成,1950员魏喜奎、顾荣甫、孙砚琴等首先演出了《新探亲》、时称“新曲艺”,1952曲剧”。1952北京市曲艺工作团,选用单弦牌子曲,并吸收大鼓、琴书的唱腔,排练和演出了作家老舍编写的现代戏《柳树井》,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接着又陆续排演《张桂容》等现代戏。

曲调生动,活泼,善于表现现代生活,常用的曲牌和板腔体唱腔有六十多个,伴奏乐器以大三弦,四胡、二胡、高胡、琵琶、阮、笛子等民族乐器为主,并适当运用了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方乐器。迄今已演出一百多个剧目,其中《杨乃武与小白菜》、《箭杆河边》两剧曾在60拍摄成艺术影片,1982《珍妃泪》艺术影片,1979艺团改名北京曲艺曲剧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