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蒲剧

为您介绍蒲剧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31

蒲剧的来源说法不一,一说出自北曲遗响与山陕民歌小曲、说唱结合的“弦索调”;一说胚胎于民间的锣鼓杂戏(陕东称跳戏),两中说法均待考。它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约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主要流行于山西及陕西、河南、甘肃、青海、内蒙、河北等省的部分地区。

蒲剧本身在晋南又分南路和西路,在剧目与表演风格上各具特色,人称“南路文雅,西路火爆”。蒲剧传统剧目有本戏、折戏500多个,一说更多。其题材上至远古,下至明清,有文有武,风格多样。南路戏有所谓“二十四”本,分为:上八本《盘陀山》、《红梅阁》、《麟骨床》、《瑞罗帐》、《意中缘》、《乾坤啸》、《十五贯》、《火攻计》,中八本《梵王宫》、《摘星楼》、《槐阴树》、《炮烙柱》、《春秋配》、《无影簪》、《梅绛亵》、《和氏璧》,下八本《忠义侠》、《龙凤配》、《日月图》、《富贵图》、《狐狸缘》、《火焰驹》、《宁武关》、《黄鹤楼》。其中不少剧目系从昆曲移植改编而来,唱段简短,文辞较雅,多以情节奇巧取胜,表演上也不及西路粗犷豪放。西路戏则各种本戏、折戏都演,以大段的唱功及做功和特技取胜,如《归宗图》的《阳河摘印》、《三家店》的《秦琼观阵》、《春秋笔》的《杀驿》、《蝴蝶》的《藏舟》、《双莲配》的《烤火下山》等本戏和折戏,都是烩炙人口的剧目。此外,还有在正戏演完之后加演的“梢戏”,如《拾金》、《打面缸》、《老少换》、《顶灯》、《顶砖》等,诙谐风趣,均由丑脚应工。 1620年,万荣的新胜班演出了《光武山》、《珍珠山》、《鸡鸣山》、《破华山》、《鸡家山》、《六台山》、《黑风山》、《少华山》等所谓开台八大本。蒲剧的名演员王秀芝、闫逢春、张庆奎等演出了《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小二黑结婚》等现代戏。20世纪60年代,又演出了《李双双》、《革命自有后来人》、《江姐》、《红灯记》等剧目。

蒲剧音调高亢激昂,音韵优美,长于表现激情,唱腔由于当地人民生活习性和语言、音调关系,其旋律跳跃幅度大(通常有十一度乃至十四度猛跳),起调高(过去用“二眼调”,相当于bB调,直至“梅花调”相当C调。现在多用G或#G调),大小嗓兼用。腔高板急,起伏跌宕,长于抒发激跃凄楚的情绪。故蒲州梆子素以“慷慨激昂,粗犷豪放”著称。

蒲剧除有各种梆子戏的共同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色。在表演艺术方面,不仅动作宽大有力,且惯用特技表现人物。蒲剧的特技有胡子功、翅子功、翎子功、梢子功(甩发)、鞭子功、椅子功、扇子功以及功(今已废除)、耍纸幡、彩功等,表演极为细腻。

蒲剧的角色行当有须生、老生、小生、正旦(青衣)、小旦、老旦、大花脸(大净)、二花脸(净)、三花脸(丑)。

20世纪30年代,蒲剧舞台上的三个小旦的表演---王存才的“路数”,冯三狗的“乱弹”,孙广胜的“走”,都各称绝。特别是王存才在《挂画》中扮演的少女含嫣,更是唱做俱佳,技艺超群。因而时人有“宁看存才挂画,不坐民国天下”(意即不当民国总统),“宁肯误了收秋打夏,不能误了存才挂画”之说,可见当时的蒲剧表演艺术确有极大的魅力。著名演员还有须生老七百生(侯俊山之师)、张世喜(老元儿红)、郭宝臣(元元红)、祁彦子、张耸山、任祥娃、景留根、杜清秀,小生曹福海,正旦冯安娃、周桂元、宋友梅(尧庙红)、张金榜(雪里梅),小旦陨三吉(白菜心后改正旦)、王存才、孙广胜、赵七娃(毕业生),大花脸成家、常林(八百黑)、席留根,二花脸杨老六、杨李敬,三花脸寺堡丑等。

抗日战争时期,部分蒲剧艺人聚集在陕北延安南区合作社组成蒲剧班,曾演出《正气图》等。解放战争时期,太岳区的翼城解放剧团曾演出现代戏《赤叶河》等。在西安有晋风社、唐风社。此外,在晋南也有班社坚持演出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蒲剧得到迅速发展,晋南、豫西、陕北等地相继成立的蒲剧团共有40多个。其中以山西晋南蒲剧院(今临汾地区蒲剧院和运城地区蒲剧团的前身)最具有代表性,主要演员有王秀兰(小旦)、阎逢春(须生)、张庆奎(须生)、杨虎山(净)、筱月来(小生),主要乐师有车林娃(鼓板)、车太娃(板胡)等。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有《薛刚反朝》、《三家店》、《窦娥冤》、《意中缘》、《燕燕》、《西厢记》、《赵氏孤儿》、《周仁献嫂》、《贩马》、《杀驿》、《出棠邑》、《破洪洲》、《少华山》、《麟骨床》,新编历史剧有《白沟河》、《港口驿》,现代戏有《小二黑结婚》等。其中《窦娥冤》已摄制成影片。

蒲剧在新时期的著名演员有任跟心、郭泽民、武俊英、景雪变等,他们不仅继承了许多传统戏,同时也排演了《土炕上的女人》、《关公与貂禅》等新编剧目。

上一篇:认识蒲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