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湖南花鼓

常德花鼓戏的声腔特色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31

常德花鼓戏的声腔,最初是打锣腔。在演唱形式上,是“一唱众和,不托管弦,锣鼓帮腔。”最初的演出形式,是丑角、旦角唱着打锣腔和小调,进行载歌载舞的简单的故事表演。四川传入的梁山调,与当地的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戏曲音乐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常德花鼓特色的声腔正宫调,并以基曲调的可塑性和大筒振腔保调的功能,逐渐替换了打锣腔,声腔内含的板式变化和情绪表现上的潜力,随同大本戏的上演而得到充分发挥;大型剧目也随同声腔的成熟而在常德花鼓戏中盛行。

一些大型剧目, 如《刘海戏蟾》、《黄金塔》、《杀狗寻夫》等,经常出现在常德花鼓戏的演出中。音乐表现手段不断丰富,表演程式逐步完善。常德花鼓戏逐渐从丑旦歌舞演唱型的生活小戏,成为了一种行当较齐、声腔较丰富的完整、定型的戏曲形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