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黄梅戏

黄梅戏的表演的性质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31

黄梅戏的表演比京剧的表演要自由得多,但决不是简单得多。京剧等一些古老剧种有较为严格的程式,手段多样,材料丰富,有独特的审美趣味。黄梅戏则更多地接近生活,对于程式――自己的或学来的,都只当是表演时可供选择的材料,决不能死抱着某一形式不放。这一特点使黄梅戏有更大的施展空间。当然,黄梅戏的表演也有审美方向的把握,有“文化定位”。这就是质朴性、大众性。

1、质朴性:人们一般认为黄梅戏是从采茶、花鼓等民间歌舞发展起来的民间小戏,也有人认为除此之外还有青阳腔的直接渊源。民间歌舞也好,青阳腔也好,都是以质朴为特征的艺术品种,黄梅戏继承并发扬了它们的质朴性,形成自已的审美情趣。我认为,质朴性不仅仅是指表演方式接近生活,更重要的是在于质朴性中含有“本真”的意味,这使黄梅戏的表演有了现实的基础和当代的品格,也与浮华、外在、“洒狗血”划清了界限。

2、大众性:黄梅戏的大众性体现在追求观众群的最大化上,在雅俗之间找寻更多的共同点。作为演员,让很多的观众说“好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黄梅戏的表演,以生活化为基础,吸纳戏曲程式中的活力,有生命感的技巧,受众面比较宽。大众化是一个顺应时代的、在变化着的概念,一百年前的“大众”与今天的“大众”,欣赏艺术的口味是有差异的,所以,黄梅戏表演艺术追求的大众化,一定是发展的、进步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