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阜宁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木工出生,幼年喜爱淮剧,做过童子,12岁开始学艺,先后拜刘训华、李志然、赵金华为师,先学包头,后该小生,即学徽剧、也学京剧早年以《合同记》的王清明、《双槐树》的朱春登、《二度梅》的梅良玉等角色在苏北的盐城、阜宁一带和沪宁沿线城镇崭露头角。
1946年秋到上海,先后与陈为翰、何叫天、筱文艳、杨占魁、韩筱芬、蒯云霞、高艳秋、颜筱琴、筱惠春等同台演出,在与这些淮剧名角合作过程中,使他开扩了眼界、提高了艺术修养,演出水平突发猛进,逐渐在演技打下扎实的基础,1949年参加上海市申江淮剧团,1950年以《九件衣》中的申父一角参加上海市春节戏曲演唱竞赛获演员二等奖,1951年以《美人计》中的申康一角参加上海市春节戏曲演唱竞赛获演员二等奖,同年与武筱凤(扮演陈杏元)、陆少林(扮演陈春生)合作的《二度梅》中的《重台分别》一折,经上海人民广播电台1956年录制播放后给广大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影响,1955年与蒯云霞、林云霆、王凤仙、朱明高、朱菁华、徐长山、成俊庭等支援江苏镇江市,成为镇江市淮剧团,担任团长,1956年以《上苑林》中的元帝一角参加镇江市戏曲会演获演员一等奖,1957年以《状元梦》中的张千一角参加江苏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员一等奖,1958年参加江苏省淮剧团,并担任团长,与蒯云霞、王凤仙、朱菁华、成艳芳等长期合作,1964年以现代戏《田园新歌》中的老队长一角参加江苏省现代戏会演获优秀演出奖,李少林长期来为苏北人民演出了许多优秀的现代戏和传统戏。其精通淮剧音韵,擅长编写唱词,对中国传统戏曲的腔词规律也比较熟悉,曾兼任江苏省鲁迅艺校主任。这段时期,他将主要精力用于对淮剧声腔的理论研究上,总结了不少舞台实践中长期积累的艺术经验,用于青年的艺术教育和指导淮剧唱腔的创造。李派声腔的唱腔的艺术特点是讲究音韵规正、讲究腔词的协调,讲究曲调的逻辑性,同时也讲究板腔曲式的布局合理性和结构的完整性。不管在《重台分别》中的梅良玉还是《告御状》的杨六朗的【自由调】,都是平易近人,使听者好不费力。他认为:音韵是唱腔的基础,音韵不首先解决,就谈不上对腔词关系、韵味和感情上的进一步要求。1980年,他应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之邀,录制《赠塔》的唱腔。他对这个早已流传的唱段又进行几十处类似上述的细小改动,力求使唱腔的音韵准确无误。多年来塑造过:《白蛇传》的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梁山伯、《郭华卖胭脂》的郭华、《劈山救母》的刘彦昌、《舍妻审妻》的苏正清、《赠塔》的方卿、《红灯记》的李玉和、《杨立贝告状》的杨立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