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赣剧

赣剧的四腔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31

由于弋阳腔具有“错用乡语”和“本无宫调”的特点,所以每到一地,便都能随乡入俗。

在其发展后期出现了两个重要特征:

一、在剧目上,改调歌之,搬演昆腔剧目,并变原来连台戏为单本戏。

二、在声腔方面,则不断地与各地民歌小调相结合,从而繁衍出了许多新的支派。

据明人汤显祖、顾起元、王骥德等的记载,明代由弋阳腔派生的声腔有青阳腔、太平腔、徽州腔、四平腔等。其中名声最大的则是安徽的青阳腔,于万历年间(1573-1620),达到了高潮,并以“南北时调”而著称于时。入清后,弋阳腔通称为“高腔”。清李调元《雨村剧话》说:“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各地则又有就京谓之'京腔',奥俗谓之'高腔'楚蜀之间谓之'清戏'。”在江西,早期的弋阳腔班社在上饶、南昌、吉安等地建立了三大活动中心,北至九江,南达赣州,中到抚河。后因青阳腔入赣,致使江西本地的弋阳腔默默无闻,乃至汤显祖有“至嘉靖,而弋阳之调绝”之说(《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 记》)。

上一篇:赣剧与襄阳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