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大学音乐论文

核心素养教改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群问题与改革对策

作者:青岛大学音乐学院 韩忠岭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08-04

  二、课程群身份不明的表现

  音乐教育课程群存在两个不明朗的身份,制约了学科发展,也影响了课程改革

  (一)所服务的专业身份不明朗

  现行本科专业目录并没有设置“音乐教育专业”,从而使得作为专业核心支撑的音乐教育课程群没有明确的专业身份。同时,这种身份缺失还表现为在课程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空间缩小,应有的教学时间被其他课程替代。

  从现有的三个本科专业来看,音乐教育课程群所能对应的专业,或者说能够作为专业核心课程身份存在的专业,只能是音乐学专业、音乐表演专业(专业代码130201)、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专业代码130203),但这似乎并没有给音乐教育课程群留出作为专业核心课程身份的空间。“音乐学”这一专业名称,所彰显的是音乐学科的学科专业品质,而对于中小学音乐师资人才培养来说,其中所强调的职业专业品质严重不足。因此,我们会发现教育部颁布的文件中专门标注出“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或“音乐学(师范教育类)专业”,以突出音乐教育的职业专业品质,进而凸显其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另外,由于音乐教育的专业身份不明朗,容易导致在高校教学课程计划中,难以留存足够的课程教学空间。换句话说,音乐教育课程群难以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出现在音乐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

  目前,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来说,能够体现其职业专业特征的专业核心课程,仅有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⑥,除此之外,再没有关于开设音乐教育课程群的相关文件或规定。即便在各高校音乐类专业的课程培养计划中,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史、音乐教育哲学等课程,也只是作为选修课程存在,且仅作为教师的个人课程教学行为,并不在音乐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列。

  (二)学科课程身份不明朗

  音乐教育课程群的学科课程指向性并不清晰,是作为一级学科的学科基础课程,还是二级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学科专业性又体现在哪里呢?

  如果将音乐教育课程群定位于学科基础课程,那么应服务于所有音乐专业的学生,其学科专业性也应与音乐教育方向相关,并应包含职业专业知识体系。进一步说,所有音乐专业的学生都应当学习音乐教育知识,如同所有音乐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音乐史学知识一样。而现实情况是,音乐教育课程群并未进入学科基础课程的行列,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程“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只是明确指向“音乐教育专业”,即作为该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而并非学科基础课程。

  如果将音乐教育课程群定位于专业核心课程,那么音乐教育课程群与音乐表演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专业特征似乎又相离甚远,难以发挥出其专业性支撑课程的作用,因此只能作为音乐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事实上也是如此,音乐表演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学习音乐教育课程群的机会。当然,也有少数高校面向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开放这些课程的选修,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综合看来,将音乐教育课程群定位于学科基础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似乎都不准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都难以满足广大音乐专业的学生对“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知识需求,以及对毕业后职场发展的能力需求。

  三、课程群专业性内涵分析

  文章前面提到,音乐教育课程群的专业性应体现在学科专业知识和职业专业知识两个方面,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两个方面时有交叉,难以区分清楚。在多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学科专业知识体系的课程设置,一般体现为学科基础课程;职业专业知识体系的课程设置,则体现为专业核心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又设有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别。然而,在每学期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其课程的容纳量是有限的,因此并不是课程群里包含的所有课程都能成为必修课程,有很多课程只能作为选修课程。

  音乐教育课程群主要服务于“音乐教育专业”,因此,课程群专业性内涵需要从“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性内涵体现谈起。

  (一)学科专业性内涵

  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中,“音乐教育专业”的正式专业名称是音乐学,其专业课程群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中西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世界民族音乐、音乐美学、论文写作;第二部分为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第三部分为钢琴、视唱练耳。⑦从以上专业课程群中,我们很容易就可以解读出音乐学专业的学科专业性定位,即音乐理论体系的基础课程:第一部分是音乐学理论方面的基础课程,第二部分是音乐本体分析方面的基础课程,第三部分是音乐技能、认知方面的基础课程。这一专业课程群体现了音乐理论学科知识体系的专业性,如果再对比音乐表演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专业课程,也可以看到其课程设置所体现的学科专业性内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