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幼儿音乐论文

音乐渗透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实践研究

作者:湖北省省直机关第二幼儿园 王华芬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9-23

  3.访谈交流,了解家长对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观念及方式

  通过对家长的访谈交流,我们统计了家长对孩子的养成教育方式和所占比例:榜样示范和言传身教占23%;说教占52%;包办代替占7%;严管占13%;顺其自然占5%。

  对家长出现的教养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部分家长在育儿观念上能明确从小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但是在教育和培养的行动过程中缺乏坚持和耐心,在方式方法上也是简单高控。部分家长有隔代溺爱的倾向,但也有部分家长虽然很注重孩子的生活习惯的教育,却缺乏培养力度,而且说教之后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未能及时纠正与督促,久而久之流于形式,教育效果低效或无效。

  4.统计分析,提出对音乐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建议

  课题组在以上调查、统计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用丰富多元的教育手段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活动,关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开放性,拓展教师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方式;二是探讨幼儿一日生活与音乐的关联,思考音乐合理选材的策略,深入研究音乐在幼儿一日生活中习惯养成的作用与方法;三是加强家长科学育儿的观念教育,帮助家长从思想上认识到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对其终身发展的意义,让家长从教养行为上重视家园共育的一致性与持续性;四是增进教师音乐专业素养的培养与积淀,让教师深入学习音乐的元素、类型与性质,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运用的能力。

  三、回归研究本真,探寻合理选材策略和有效渗透方法

  有了前期对相关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将重点放在探寻课题研究需要解决的策略与结论方面。课题组以“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三大音乐教学法为音乐理论支撑,以“行为主义学说”和“多元智能论”为理论研究依据,探讨音乐与幼儿一日生活合理的融合,在音乐专家的指导下开展对音乐的性质、类型与曲风及音乐选材策略的研究。教师们收集、改编、创编了不同元素的音乐作品,汇编出版了《幼儿园一日生活音乐素材宝典》,为教师在组织一日活动时进行音乐渗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一)初步提出音乐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合理选材的策略

  在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中,我们尝试让节奏迥异、旋律多变的音乐调节幼儿生活养成的常规秩序,科学地运用节奏、旋律进行渗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则意识,促进幼儿在园生活自主自由、规范有序,让幼儿的艺术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1.选择欢畅明快的韵律,增进晨间活动的“清新化”

  入园环节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重要开端。我们要选取清新愉悦、节奏明快的音乐韵律,如《春野》《菊次郎的夏天》《巡逻兵进行曲》等音乐旋律,让幼儿有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幼儿园入园环节真正成为幼儿一日美好生活的开始。

  2.选择多变互动的旋律,构建休闲活动的“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采用节奏鲜明、起伏跌宕、韵律感强的旋律,如《快乐的农夫》《泰迪熊》《爱我你就抱抱我》《沂蒙山小调》等旋律,能让幼儿在享受音乐、美化心灵的同时,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选择生动诙谐的童谣,提高盥洗活动的“趣味化”

  民间传颂的童谣内含经典的生活经验,富有画面感、操作性强,如《小脏手》《花猫照镜子》《蚂蚁搬虫虫》等。幼儿伴随欢畅有趣、朗朗上口的童谣,不仅能习得盥洗的生活技能,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生活养成活动的趣味性。

  4.选择轻柔舒缓的乐曲,营造进餐活动的“温馨化”

  在美妙的音乐环境下进餐是人生的一大享受。无论是动听的世界名曲,还是特色鲜明的民族风,只要是优雅舒缓的音乐风格,就能带给孩子们舒适温馨的进餐氛围,从而强化孩子进餐的愉悦情绪,有效巩固幼儿的进餐礼仪,改正幼儿挑食的毛病,提高进餐环节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效果。

  5.选择优美恬静的名曲,渲染睡眠活动的“舒适化”

  午睡时光,播放轻柔、安祥、抒情、缓慢的摇篮曲,如《摇篮曲》《海顿小夜曲》《虫儿飞》等,安抚幼儿入睡前易出现的亢奋烦躁等情绪。把音乐语言和幼儿的生活常规习惯养成有机融合,能让幼儿在舒缓轻柔的音乐中放松身心,安然入睡。

  6.择轻松愉悦的乐曲,烘托离园活动的“幸福化”

  在离园短暂的时光,为幼儿送上舒缓放松的乐曲,如《回家》《春之歌圆舞曲》《送别》《牧童短笛》等,让幼儿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感受在园生活的快乐及与家长们一起回家的幸福,以此来作为幼儿一日活动完美的谢幕。

  (二)尝试探索音乐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有效渗透的方法

  我们通过多种假设方案进行实验尝试,探索音乐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渗透方法。以进餐环节为例:

  假设方案一:尝试在进餐环节播放轻缓放松的轻音乐。经观察验证反思,得出结论:音乐仅仅只是背景和工具,无任何提示或教育的价值。

  假设方案二:尝试用分段介入的方式,分别在幼儿进餐前、中、后期间断播放。经观察验证反思,得出结论:音乐起到了提示取餐、进餐和整理餐桌的动力定型作用,但忽视了幼儿对进餐活动的情感体验与渗透教育。

  假设方案三:在餐前活动中选择对进餐有教育意义的童谣(如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等类型),进餐过程中选择舒缓并愉悦的乐曲,进餐后期选择节律稍明快的乐曲。经观察验证反思,得出结论:童谣起到了隐形教育的作用,中段音乐营造了温馨的进餐氛围,后段音乐发挥了暗示提醒的效果。本方案因缺乏家庭教育环节的配合,未能实现家园培养方法的一致性,生活习惯养成难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假设方案四:在方案三的基础上,经观察实验,发现方案的实施若未能持续足够的时间,则幼儿习惯养成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我们的研究轨迹非常明晰,即通过不同的假设方案进行实践验证,在对实践的不断反思中遴选出适合的方式和策略进行一日生活音乐元素的渗透。在选择音乐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渗透策略时,我们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1.要注重音乐与生活活动对接的一贯性和一致性

  行为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这种现象,称为“21天效应”。基于“21天效应”的观念,我们的课题研究将音乐作为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一个外部刺激信号,坚持在幼儿各生活环节中保持其内容的一致性,保证给孩子的刺激与提示作用恒定且持续有效。为此,我们建议以一个学期为一个形成周期,选用固定的音乐与幼儿一日生活对接。

  2.要注重音乐呈现方式符合幼儿生活活动特点及其需要

  根据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特点与培养需要,我们可以在音乐播放的时段、音量等方面进行灵活的调配,既保证幼儿生活活动的习惯养成,又力争深化幼儿对音乐欣赏与感受的体验程度。在选择和播放音乐时,教师应注意避免一刀切或一成不变的选曲方式和播放方式,以免所选的音乐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无法起到有效提示和隐性教育的作用,或无法达到对幼儿进行艺术熏陶的效果。

  3.要注重家园实施的协同强化

  我们都知道,只有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实现同步,达成一致,才能使在园的音乐渗透获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要在班级家长会或QQ群上分享幼儿园在一日生活各环节选择的音乐及播放音乐的方式技巧,让家长在家中密切配合对幼儿的音乐渗透和熏陶,提升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效果。

  4.要注重音乐艺术性的相互兼容

  我们研究编制的《幼儿园一日生活音乐素材宝典》共整编了117首音乐曲目,按照不同的需求分为8个生活环节,乐曲的曲风包括儿童乐曲、民乐、古典乐、爵士乐等。我们建议教师在选材上要兼顾不同类型、风格音乐的渗透,注重音乐本身的艺术兼容性与多元性,满足幼儿对音乐欣赏的需要,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

  四、深化课题研究,助推幼儿、教师及幼儿园的共同成长

  1.促进了幼儿的成长

  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制定出观察量表,研究幼儿一日生活习惯养成标准及记录表格,组织课题组12位研究人员采取一对二的方式,针对大、中、小3个实验班和3个对比班的幼儿在饮水、盥洗、进餐、午睡等环节,立足情感态度、习惯养成和生活技能三个维度进行对比观察记录与分析。参照研究观测的数据,我们惊喜地发现:实验班的幼儿在生活习惯养成与审美情趣效果上明显优于对比班,在生活技能提升上明显高于对比班。可见,研究活动和音乐渗透的实践应用促进了幼儿一日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对幼儿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三年的课题研究历程,参与教研的教师也获益匪浅,不仅深厚了音乐理论知识,提升了艺术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了音乐表达素养,更提升了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专业能力。课题组12位教师分别荣获湖北省省直机关教师技能大赛全能、歌唱、舞蹈、器乐及案例分析单项一、二、三等奖,共计26个奖项。梁丽娟老师荣获武汉市幼儿教师技能大赛全能特等奖、才艺表演一等奖,湖北省“幼儿教师风采”技能大赛一等奖。课题组有4篇课题研究论文在省级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15篇课题研究相关论文分别荣获全国、省、市、区一二等奖;课题组李娜和梁丽娟两位老师开展的音乐活动分别荣获湖北省第十届和第十一届黄鹤艺术节一等奖,并荣获湖北省艺术领域优质课比赛特等奖;郭晓盱老师开展的音乐活动获得武昌区“三优”优质活动比赛一等奖;11位教师开展的音乐活动分别到省、市、区送教及国培基地展示交流,受到幼教专家及同行的高度好评。教师们的突出表现,彰显了我园教师队伍艺术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带动了一线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升专业水平的学习热情。

  3.促进了幼儿园的发展

  “音乐渗透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实践研究”国家级音乐课题荣获中国学前教育“十二五”课题研究一等奖,湖北省学前教育“十二五”课题研究特等奖,并在全国及湖北省优秀课题成果展示会上分别做了学术推广交流;幼儿园编制的《幼儿园一日生活音乐素材宝典》工具书也得到了全面推广,有效地推动了幼儿园的发展,提升了幼儿园的整体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