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幼儿音乐论文

“音乐自由教学法”在大班幼儿音乐欣赏中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张敏芳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仙居县实验幼儿园  张敏芳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赵洪啸的“音乐自由教学法”理论,对大班幼儿音乐欣赏内容的选择进行了实践探索与研究,深入探讨了“音乐自由教学法”可运用的“教你所擅长的、教你所爱好的、利用幼儿所喜欢的”三个教学策略,并在如何把握其中的“自由”方面引发了两点独特的思考。


  【关键词】音乐自由教学法; 优秀作品; 擅长的; 爱好的; 兴趣;


  一、背景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这就要求教师在固定使用一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师本人擅长的、爱好的以及幼儿所喜欢的内容引入教学活动中。前几年,某幼儿园通过改编当时流行的音乐作品《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并把它引入教学活动中,幼儿非常喜欢。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优秀音乐作品层出不穷,每个幼儿教师在音乐选择和教学能力上也都各有所长或各有偏好。但无论这样,只要是优秀的音乐作品和有效的教育策略,都会是很好的音乐教育资源。在孩子一生的学习中,能及时汲取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养分,能学到每个音乐教师最优秀的能力或感受到教师给予的音乐兴趣的启蒙,这无疑是孩子们的幸福和收获所在。


  但是,各地区办学实力、师资力量、本土化艺术素材不同,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也会各不相同,这些差异甚至体现在同一所幼儿园的各个班级中。所以,教师要充分结合本人、本班幼儿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幼儿音乐教育不应是同一套模式出来的“繁荣”,而应在吸纳众多音乐教学所长的基础上,尝试各种教法。赵洪啸老师提出的“音乐自由教学法”,能充分尊重幼儿,充分挖掘幼儿感兴趣的音乐素材,凸显教师教学的个性化,所以,它是一种符合新《纲要》有关原则的优秀教学法。因此,我们将其引入到我校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二、“音乐自由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音乐自由教学法”是赵洪啸老师在多种环境和条件下,凭借他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并根据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摸索出来的一种新的音乐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尊重和正视受教育者的现状和爱好,关注弱势群体的发展,教学素材来自于人类文明所创造的所有音乐艺术素材,教师有持续引进教材外素材的完整计划以及培养幼儿发展的整体规划,能让所有受教育者最有效和热情地接受各种音乐教育,实现享受音乐、感悟音乐、创造音乐的愿望,教师是所任教学班的音乐教育决策者。“音乐自由教学法”的精华在于永远没有固定不变的教材,其教学活动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充满乐趣和挑战的创新教学活动。


  三、音乐教学法在大班幼儿音乐欣赏中的实践


  (一)实践的条件


  1、“音乐自由教学法”中的“自由”不是教师逃避上级管理的借口,而是建立在教师严格的自我控制和对幼儿强烈的责任心之上,它需要教师对于幼儿有更深刻的了解,以及教师自身不停息地自我学习和思考,有广泛涉猎新时代优秀音乐作品的触角和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辅助工具的能力。


  2、在运用“音乐自由教学法”过程中,有时会打破教材中原有的安排。由于每个班教师擅长的、爱好的和幼儿喜欢的素材各不相同,在同一幼儿园中的各个平衡班,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特别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孩子们临时滋长出对某个作品的兴趣时,需要教师随机调整教学内容,这些变动和班级之间教学内容的差异,需得到领导的理解和支持。


  (二)实践的策略


  1、教你所擅长的


  每个受过专业训练的音乐课任教师,都有自己某一方面所擅长的。有的擅长声乐,有的偏好器乐,也有部分教师在舞蹈方面技高一筹。教师运用自身的专业特长,扬长避短地开展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摆脱音乐欣赏中一些固有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如声乐功底比较好的教师,可以通过有表情的歌唱来感染幼儿,如幼儿午睡时,教师清唱各种不同的《摇篮曲》,让幼儿体会《摇篮曲》的意境美;擅长某种乐器演奏的教师可通过演奏这种乐器的部分作品,如在幼儿用餐或画画时弹奏《月光曲》、《献给爱丽丝》和克莱德曼的浪漫钢琴组曲等;擅长电子琴演奏的教师通过自己的弹奏向幼儿介绍电子琴作品,如《快乐的女战士》、《草原小姐妹》、《北京的金山上》、《野蜂飞舞》等。笔者所在地区有不少教师比较擅长古筝,可以通过演奏古筝作品感染学生,如《渔舟唱晚》、《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都可通过各种活动介绍给幼儿,教师自身投入的演奏更能激发幼儿对音乐作品的兴趣。还有舞蹈功底好的教师,可以通过经常性的肢体动作展示及让幼儿共同参与表现的方式,拓宽幼儿的音乐视野,许多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音乐,如傣族舞中的《月光下的凤尾竹》、《金孔雀》,新疆舞中的《阿瓦古里》,日本舞的《樱花》、《四季歌》等,都是极具欣赏价值的。在教师表演的背后,是幼儿那一双双好奇的眼睛,他们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跃跃欲试。这以后的日子里,孩子们会经常围在老师的琴边,趁老师没注意就偷偷“弹”起来,听到音乐响起就手舞足蹈起来。教师经常性的展示激发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也许,将来的歌唱家、演奏家、舞蹈家就诞生在这里。


  2、教你所爱好的


  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教师有其不同的爱好,而网络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欢快的、忧伤的、激情的等不同性质的音乐作品充斥整个世界。现代人利用网络,可以在浩瀚的世界里寻找自己对于音乐的某些爱好,许多音乐人在网络上建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无偿地将自己一生的经验和积累通过建站的形式奉献给正在音乐路上探索的人们,如《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天使的和声音乐杂志》等,里面有大量的FLASH音乐和童声合唱作品,有音乐课件制作素材及世界各地流行的最时尚的天籁。刹那间被深深打动的作品必将能唤起大部分人的共鸣,包括孩子们。如果作品太大,可以取其精华片断;如果作品旋律优美而歌词却是不适合幼儿唱的爱情语句,那么,教师应对歌词进行简单的改编或干脆用各种衬词代替,以供幼儿欣赏。如本人喜欢的FLASH作品《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配乐清流》、《梁祝》片断,还有《咪咪流浪记》、《童年回忆钢琴曲》(来自洪啸音乐工作站)、“精英天下”网站中的《荷花群舞》等音画,这些天籁和绝美的画面结合,令人赏心悦目,无论是成人或孩子都会深深陶醉其中。在幼儿轻松、注目、被深深吸引的状况下,教师已然达到了欣赏活动的目的。


  【教师随笔1】


  在某年3.15晚会上,韩红演唱了一首叙事歌曲《天亮了》,这是韩红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的:99年10月,在贵州某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而这对年轻的父母却失去了生命。为此,韩红把这首歌的演出费、版权费全给了这个孩子,并收养了他。该曲感人至深,是个很“煽情”的作品,我第一次听韩红演唱,泪流满面,被她深深地打动,于是我将这个作品呈现给了孩子们。听着我的叙述,看着动人的FLASH画面及韩红深情的歌唱,孩子们都沉浸在伤心的氛围中,从他们的眼神里,我知道他们已经理解了歌曲的内容和主题。虽然这个作品不在教材范围内,但这堂课对孩子心灵的冲击是巨大的。在往后的日子里,他们经常问我这个孩子现在的情况,自此,他们也认识了韩红这位充满爱心的胖姐姐、好姐姐,这是一个很好的爱心教育题材。


  不久我又给他们欣赏了韩红的另一个FLASH作品《家乡》,其中那句“吗咪吗咪哄”,曲调优美,就像妈妈吟唱的摇篮曲,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句。


  3、利用幼儿所喜欢的


  一直以来,媒体呼吁: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太少了。的确,幼儿的音乐教育受成人的影响、受生活环境的影响较大,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能唱许多流行歌曲、大人唱的歌曲,但很少能学唱到好的幼儿歌曲。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流行歌手包括网络歌手所唱的歌曲是朗朗上口,旋律优美,很动听的。走在街上,随处都可听到商店里飘来的各种声音,特别是那些休闲服装品牌店整天播放的强劲的DJ音乐或时下排行榜上流行的歌曲;超市里、肯德基店里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回到家里,则有电视上的动画音乐和点歌台上各种风格的音乐;条件好的家庭有专门的音响设备,成人感兴趣的音乐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幼儿感兴趣的。我们的孩子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无处不在的音乐世界里。


  以下是对我园大一班幼儿的一个调查(“除老师教过的歌曲以外,你还喜欢唱哪些歌曲?”):

流行歌曲

影视歌曲

艺术歌曲

两只蝴蝶 / 老鼠爱大米

小薇 / 丁香花

S・H・E部分歌曲

2002年第一场雪

哪咤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奥特曼

还珠格格

同一首歌


  从以上列表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早期音乐细胞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生活中流行的、影视中热唱的一些歌曲培植出来的。


  【事例】:同事带她2岁半的外甥女到办公室,她说:“别看这小不点人小,她能唱很多流行歌曲呢!”在大家的鼓动下,她用稚嫩的、甜甜的、奶声奶气的嗓音唱起了“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两只蝴蝶》),虽然唱出的歌词是模糊的,用我们的玩笑话说,是用日语唱了中国歌曲,但她唱出的旋律却是完整的、动听的,音高、曲调也是基本正确的。


  【教师随笔2】


  “8岁前,我是在外婆家那个小山村度过的。乡村生活中,除了自由自在地在田野、溪边玩以外,还有外婆家一天三餐播放的现代革命京剧(样板戏),如《智取威虎山》、《沙家滨》、《红灯记》等以及上学后广播里时常播放的越剧,如《红楼梦》、《梁山伯祝英台》等。时势对于样板戏是有争论的,但作为孩子的我根本就不明白这些,耳熟能详,剧中人物的唱腔我都能唱,在没有条件系统学习音乐的情况下,广播里的样板戏和越剧无疑成了我的音乐起蒙,也是我日后步入音乐殿堂的基础。


  以我自己的经验看现在孩子唱流行歌曲,我想:孩子们唱出的歌词只是他喜欢音乐的一个表现工具,他根本不理解歌词的内容和涵义,也无需理解这些内涵。孩子在不断学唱的过程中,其音乐的基本素质:音准、节奏、旋律的委婉流畅性都已基本具备。因此,流行歌曲对于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也是有作用的,虽然这是成人写给成人唱的,但里边也包含了音乐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才是所有人都需要的,包括孩子们。有什么比他自发学习音乐更好的方法呢,我想只有鼓励和帮助他继续持久地感兴趣下去才是正确的教育选择。


  【教师随笔3】


  周末,我在家边听音乐边搞卫生,邻居家6岁女孩许晴到我家玩积木。此时,电视里正在播放滕格尔的《蒙古人》和《天堂》,当我擦完地,抬头看她时,只见她呆呆地、一副伤心的表情,我忙问她:”你怎么啦?“她说:”张老师,我听完这个音乐,不知怎么的,好想哭“。这就是音乐神奇之所在!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使成年人为之动容,同样能感染幼儿的情感,要知道孩子的心更是敏锐的。为此,我又把滕格尔的这二首flash作品,作为幼儿欣赏的内容引入课堂,所有的孩子都被草原风光和滕格尔音域宽广而略带伤感的歌声深深打动。


  根据幼儿的兴趣,笔者在实践中参插了《丁香花》、《哪咤》、《同一首歌》和一些节奏感强烈的DJ音乐,如《蝴蝶》、《踏浪》、《拔浪鼓》等,也参插了一些带有原汁原味的本土民歌,如《皤滩歌谣》等。在母亲节来临之前,还选择音画作品《做一朵康乃馨送母亲》进入课堂,幼儿在优美音乐的衬托下制作康乃馨送给自己的妈妈。通过该课,不仅欣赏了美妙的音乐,也培养了孩子的敬老品性。音乐是有声艺术,教师适时地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寻找适合他们欣赏和学唱的作品,无疑也是提高幼儿审美情趣,开阔幼儿音乐视野的一个重要策略。


  四、留给人们的思考


  有人说:”在浩瀚的音乐艺术海洋里随手采撷一朵浪花,只要你用心感悟了它,并且把它适时地传授给孩子们,要远远超过某些高、大、全但是乏味的音乐教材“,也有人说:”近于公式的、形式化的备课要求,不仅无益于我们的工作效率,更是扼杀了宝贵的创造灵感“。”音乐自由教学法“打破了框框,向许多循规蹈矩、只跟教材进度走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有两个思考:


  1、寻找书本外素材时,如何结合幼儿实际把握好”自由“度是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2、”音乐自由教学法“给部分偷懒教师和无责任心的随意者提供了一个理由,因此,如何衡量”自由“下蕴藏的责任心份量,值得幼教管理者关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