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音乐管理论文

与实习生谈备课——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备课

作者:卢雪珊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8-03

  (2)深入调查,找重合点
  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最有发言权,教师对教材内容非常了解。所以备课中音乐教师应深入调查,努力找出双方的重合点。见图一:
  中间的重合点正是最好的上课内容,应从这块内容入手,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根据以上思路,实习生做个小实验。教材内容为电影音乐,音像资料只配备了磁带,这就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兴趣。在经过调查后,了解到学生十分爱看电影,于是很容易就可找出教育内容和学生爱好的重合点。见图二:
  实验表明通过找重合点的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参与思考表演的学生大大增多。不仅使学生欣赏了电影艺术,喜欢上其中的经典音乐,还认识到电影音乐的特性与作用,理解了电影与音乐的关系。
  2、挖掘教材
  新课程提倡知识的综合性,反对在基础教育中过细的分科。所以在备课中,实习生要努力挖掘音乐多元文化的特点。满足学生的不同爱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辨证、客观、全面、理性地理解音乐作品。
  (1)以社会生活为切入点
  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听到一些学生说:“我缺少音乐细胞”、“我听不懂音乐”等等。无疑,这些学生只看到音乐是艺术的一面,把它想得高深莫测,没有把音乐与日常的社会生活相联系。其实音乐是贴近生活的,它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铿锵有力的劳动号子、热情奔放的舞曲、刚劲有力的军歌等都反映了不同的生活侧面,所以实习生在教学设计中,可让学生先对熟悉的社会生活场面进行讨论,进而对音乐作品反映的情绪、速度等基本因素做出设想,然后再进行欣赏、演唱,这样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因而以社会生活为切入点,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更易接受音乐。
  (2)以姊妹艺术为切入点
  如果把艺术比作一个家族,那么艺术家族的各个成员都有其个性,又有其共性。同样,音乐与其它艺术也有其共性。如听到高音时,常使人想到绘画中明亮的色彩,听到热情奔放的音乐,常使人想到舞蹈中欢腾跳跃的感觉。所以应以姊妹艺术为切入点,结合学生不同的艺术特长因材施教。对擅长绘画、爱好美术的学生,实习教师可准备图像资料,让他们从视觉入手,结合听觉进行欣赏;对爱好舞蹈、体育的同学,实习教师可让他们边听边动,边听边舞,从运动觉上加强对音乐的体会;对热爱文学、戏剧的同学,实习教师可提供一些与音乐意境相符的剧本或诗篇等,让学生通过文字、戏剧进行思维、想象,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
  (3)以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为切入点
  音乐不单单与姊妹艺术联系紧密,而且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联系也较紧密。如:在讲解高亢、嘹亮、自由的山歌时,应与山区的地理环境相结合;在教到雄壮有力的群众歌曲时,应与群众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在理解音乐的高潮时,有可能涉及到数学的黄金分割线之类的概念,等等。以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为切入点,可使更多的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备课中挖掘教材,从学生现有水平入手,可让学生感到,音乐不难,音乐课有趣,音乐课有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都调动起来了。当然,备课中挖掘音乐教材相关内容,要注意所涉及学科的进度,要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为主线,不能把各类艺术、各种学科与音乐平分秋色、并驾齐驱。
  通过与实习生交谈,他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在备课中确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音乐备课头痛,音乐课堂生动,音乐老师有用。”又成了他们的口头禅,当然要治疗“头痛”,还需要实习生在以后教学中大量实践、积累和总结,但备课已经成为他们上课是否成功的一种重要前提,是最花精力、最受关注的一个环节,“磨刀不误砍柴功”,就让大家不断地“磨”出好课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