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音乐管理论文

少年儿童为何不买少儿歌曲的账?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六一国际儿童节快要到了,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少儿的培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许多父母和关注少儿工作的人发觉,近些年来少儿歌曲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缺失的。
  为了少儿的健康成长,让青少年有好的歌曲唱,从2001年起,几乎每年都有一些关于少儿歌曲或青少年歌曲征集评比活动,相关部委还在全国联合开展了少儿歌曲创作推广活动,并制定了《中国少儿歌曲创作推广计划(2005―2009)》。
  但从以往评选出的全国少儿优秀歌曲看,却令很多父母感到失望。因为,绝大部分所谓的少儿优秀歌曲反映不了少儿的心理,不是少儿所想要的,而是我们成年人的少儿歌曲。这样的歌曲离少儿的心很遥远,少儿是不愿接受的,从而也就不可能流行,无法走入少儿的日常生活,只是通过节日或课堂来让我们的少儿被动接受,自然难以收到应有的传播效果。
  少儿的认知水平,少儿的环境现实都是创作的核心。可我们的少儿歌曲又是怎么回事呢?是大人的希望、大人的功利。虽然大赛的精神是要评出集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展现出鲜活的、立体的新时代少儿的歌曲,但我们看到、听到的却只有专业艺术性和健康向上两个内容,缺少的是鲜活、有趣、易记等内容。也许从专业人士的角度看,词曲都很简单,很适合少年儿童歌唱,可从少儿的角度看却很难,这是任何专业都可能存在的的问题。而且,我们现在的歌坛,无论是评价规则,还是创作思路都有了一整套的美学规则,缺少的就是现实生活和母语写作。
  从我们喜欢的《外婆的澎湖湾》、《童年》两首歌曲来看,我认为歌词很有诗情画意,所表达出来的是鲜活、有趣、易记等特点。在歌里,少儿的天真、浪漫、贪玩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好奇、梦想都展现出来了。二十年左右的时光过去了,现在的中年人唱起来也非常亲切自然,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中国之大,诗歌之多,唐诗宋词的辉煌,我们还没有忘记,要创作几首少儿歌词不至于难如上青天。我想问题应该是出在少儿歌曲的评选标准及运作机制上。在地方利益、部门利益、行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挤压下,真正能适合少儿歌唱的歌曲是少有希望获奖的。抛开一些人为因素不讲,评奖机制还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用专业性、向上性的两大调子把创作的标杆升得高高的,其结果是国家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创作人员获奖获利,少儿歌曲依然沉寂,这种结果值得我们深思。
   一首歌曲的流行需要经过创作、制作、演唱、宣传等工作。这几项工作,在成人歌曲里很好解决,可少儿歌曲很难统一,少儿没有能力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创作,他们唯一的能力就是歌唱。说实话,他们是非常被动的,但他们有权利选择唱与不唱。一首好的儿歌,歌词应该具备简短、易记、通俗易懂、有趣,而谱则次之。而我们现在却颠倒过来,曲谱放在首位,歌词围着曲谱转。因为歌曲是需要词曲相连的,而会作曲的一般都是音乐专业人士,作曲作词都可由一个人完成,但不一定会创作出好的歌词来,而歌词作者则非常广泛,非专业人士很多,作得了词却谱不了曲,词作者的词再好,如果没有作曲人士的青睐,则难以发挥作用。当然,汉语言的特点决定了它同西方语言的差别,同时也给西化的作曲带来了困难,所以长期以来形成了歌词跟着曲谱转的套路。
  一首曲可以填上不同的词来唱,那么,一首词也可以谱上不同的曲来唱。在中国,一位母亲交给孩子的歌肯定是汉字而不是“多拉米发希索”。我这样说,可能会有专业人士反对,说既然没有曲,那根本不叫歌而是词。可是,对于广大民众来说,歌也好,词也好,在平凡的日子里所需要的就是唱出心声、抒发感情,至于音唱得准与不准倒在其次。特别是教给低龄儿童的启蒙歌,只要母子快乐,三句五句都没有多少区别,一个音符、两个音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奶声奶气的纯真与欢笑。退一步讲,就是读完小学的初中生,音乐课年年上,但不知道为什么,许多学生就是弄不懂那几个音符,离开了歌词,就弄不明白了。所以,少儿的歌词需要简短,易记、朗朗上口,曲谱要轻快活泼。只有歌词记住了,才有流行的基础。
  笔者认为,要真正推出少儿所喜欢的歌曲,无论是评奖机制还是创作机制都得有所突破,真正体现大赛的精神,打破为评奖而评奖的条条框框,如果只有词曲作家创作上的大胆突破和作品形式上的大胆创新,而没有评奖规则和评奖机制的突破和创新,那么,优秀的少儿歌曲将依然是水中月、镜中花。歌曲是时代的声音,是大众情感的抒发。绝大部分民众并非专业的音乐人士,在这种现实条件下,把少儿歌曲的标杆降一降,把歌词的征集当作首要任务来抓,贴近生活、牵手少儿,广泛调动各阶层人士的智慧和力量来共同完成此项工作,相信我们的少儿歌曲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