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音乐管理论文

对音乐老师课堂之外的几点建议

作者:束月静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音乐老师是美的使者,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传播者.课堂内,应善用音乐语言,在优美的乐声中使学生知乐,爱乐,培养其美好的情怀.课堂内我们要勤于耕耘,音乐课堂之外,音乐老师又该注意什么呢?
  一、听一些别的学科的课
  单一的听本学科的课,常常会感受到“井底之蛙“的狭隘,由此带来备课,上课时“闭门造车”的无奈.因此,课堂之外,应多听一些别的学科.它并非是音乐老师的“不务正业”,“哗众取宠”,而是音乐课堂有益的补充。我们可以从美术,体育等娣妹学科中获得相似的教学灵感,还可以领悟到别的学科的精华所在:“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 “严谨缜密”的数学学科;“情智交融”的自然科学;“包罗万象”的综合实践等.吸纳诸多学科的课程特色,借鉴众多老师的课堂艺术,捕捉充满灵气的精彩瞬间……长此以往,我们将受益非浅.在音乐课堂之外,领略到别一样的教学风景,博采众长,进而拓宽和深化自己的音乐课堂.
  二、多一些沟通与交流
  音乐学科常常被称之为“小三门”,音乐老师在数量上又是学校的“弱势群体”,除了有汇演比赛等任务,可以看到其忙碌的身影外,很多时候音乐老师在学校是“波澜不惊”的,容易被“冷落”,所以常常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因此,音乐老师要经常主动性的沟通与交流.与领导交流,可以让其了解自己的工作设想与困惑,可以对学校的艺术教育与发展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班主任沟通,可以更好的了解所教班的班风,学风,以方便教学;与学生谈心,可以走进其内心世界,融洽师生之情;与家长对话,可以让他们更好的支持孩子的训练,演出。交流与沟通,方式方法因人而异,但必须真诚、深入细致.只有这样,才能相互了解与信任,达到交流的目的.就像一句广告语:沟通要从心开始。
  三、立足本职,不要迷失“自我”
  音乐老师往往有一技之长,或是歌喉出众,或是琴技高超,或是舞姿优美,或是才艺超群,如果把这些才华很好的运用于课堂教学,那将学为所用,行之有道。然而在浮躁的社会背景下,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很多的音乐老师却耐不住寂寞,迷失了“自我”,在课堂之外,很多的社会场所往往能看到其“忙碌”的身影,他们成了社会兼职者----成了“歌手”,”琴师”,”演员”,忙于”外交”,疏于”内政”,与自己的本职工作,与音乐课堂日渐疏远.殊不知,长此以往,将荒废自己的正业,耽误了学生,影响了学校的声誉。所以,有此倾向的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立足本职,不要迷失“自我”.
  四、经常磨练专业技能
  许多音乐老师工作时间长了之后,也许对音乐课堂已经能够驾轻就熟,或是自己的专业能力足以应付课堂教学.所以变“懒”了,满足于现状,在业务上不再辛勤磨练。俗话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这种懈怠在教育变革日益更新的今天是一种危险的信号。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意识.因此,音乐老师不能放松自己,在技能上要经常磨练,在理论上要给自己充电,勤于钻研,不停学习,充实自己.只有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当赛课、基本功比赛等机会来临时,才能在此舞台上展示自我,胜出自我,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五、与”时”俱进,入“流”入“俗”
  如果课堂上你对“超女”,“粉丝”,“SHE”等一无所知,那学生将会取笑你的落伍;如果你对此有所了解,并能说出自己的见解与感受,那学生将从你身上找到”共鸣”,而亲近你;如果你能在课堂上对这些“旁门左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合理运用,那你的课堂将是五彩缤纷,充满了期待与关注。这些“流俗文化”并非“洪水猛兽”,教师无须“谈之色变”,它们是音乐课堂的“调味品”,是师生感情的“润滑剂”,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有了它们的”赞助”,课堂上将会多一份”青春”与”前卫”,从学生身上,我们将看到曾一路走来的我们自己的影子.于是课堂上便会多一分宽容与理解,从而更理智的带领学生看待这种现象,走出这一”泥泞沼泽”地带.
  六  课后反思多一些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强调了学习与思考是密不可分的.教学之余,同样需要反思.教后反思,对于一名教师的专业成长至关重要.课堂中的精彩瞬间,遗憾所在,成功之举,败笔之处等都是我们要反思的内容.课后反思,可以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一些精彩,少一些弯路.使教师在音乐课堂上游刃有余,音乐课堂也将焕发出勃勃生机.日积月累,我们将受益匪浅,从而促使自己成长为研究型,反思型的科研教师.有道是:教而有思则优,思而再教则秀.
  这些音乐课堂的“题外之话”有一些琐碎和罗嗦,似乎是笔者的“多管闲事”,但是身处音乐教师这个圈子,身在学校教学一线,“题外之话”又是和我们的教学事业息息相关的.课堂之内,我们要“精耕细作”,课堂之外,我们要时常反省, 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内外兼修”,使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