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善于描写人物心理,并以此控制小说的节奏,通常显得平静却张力十足,因此他的小说通常节奏平缓压抑,却又张力十足。《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小说也不例外,他描写了一个女人偏执的爱情,“我爱你,与你无关”。而影片的中的音乐,除了主题曲――林海的《琵琶语》是事先做好而挑选进来的以外,其余的配乐都是久保田修根据影片情节走向而定制的。然而不论是《琵琶语》还是久保田修的配乐都有着共同的特质――简约,却内涵丰富,打动人心。这与茨威格小说给人的感觉及女主人公爱情的方式几乎相似到准确。
这段主题在影片开始后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小女孩与作家在四合院门口相撞的那一场戏里。身体的碰撞中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击中了她,这段旋律就在这里第一次表达了那种缭动人心弦的感觉。其中琵琶和钢琴的对话隐喻了女孩与作家的情感周旋:当女孩心里抑制不住得跳动时琵琶以它清透的弹挑指法悠悠地讲述着,偶尔还夹杂着推拉音,让人领悟到她单纯且无怨无悔的心声;钢琴的伴奏旋律也一直很平稳,像是一种低吟。但当这段音乐第二次出现的时候,“他们”的对话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以琵琶为主旋律的第一段过后,钢琴不知不觉地突然变成主奏,画面上女孩失落的从门缝中看着“他”在其它女人的陪伴下走出去,此时钢琴突然活跃了起来,而琵琶则以高音区细密的“滚”的指法铺垫出一种隐隐的心痛。两者之间还夹杂了一层有纯净的女声,吟唱中宣泄压抑的情感。这段主题在影片的将要结束时第三次出现,不同的是,这一次在主旋律的底部铺了一层间断的大提琴德拉弓演奏,并且旋律并不和谐。在这里主题旋律代表女人的已经逝去的爱情和生命,大提琴代表了作家看完长信后,对于女人的追忆,二者并不和谐的结合,表现作家心中隐隐作痛和无尽的悔意。
配器的运用这部电影音乐中的配器很简单,几乎仅有弦乐与钢琴,当然《琵琶语》例外,但其实其中的表现方法也已经很“洋”派了,而其中与琵琶对语的也是钢琴。而在演奏方式中也没有花巧的渲技,甚至没有波动,有的只是清冷的音调,流畅的节奏。这固然与久保田修追求的以“朴素的音色打动人心”的简约主义风格有关,更多的则是为了服从并保持小说和电影的基调――压抑、但情感冲撞极大。
主题曲《琵琶语》这首曲子出自林海的《琵琶相》专辑,对于作者林海,乐评人说他是个右手东方、左手西方的天才音乐家;“有著萧邦的气质,以及德布西的慵懒与优雅”、“具有George Winston亲和而强烈的旋律性,及Keith Jarrett丰富而充满想像的思考性。”他的风格游艺於古典、New Age、现代、爵士多风格之间,琴音流露出乾净、空灵、温暖、恬静、自然的况味。而其实这段旋律并不是为了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专门谱写的。刚知道到这个事实,我也不免错愕,很难相信如果不是专门谱写,怎会与影片的基调融合得如此完美。旋律透露出一种幽雅的女性气质――温和、多情似细细的诉说。而同为中西方传统乐器的琵琶和钢琴在这里的合璧也体现了影片的复古。琵琶擅于表现女性的阴柔之美和绵绵的情感起伏,钢琴相对于琵琶而言,则更阳刚有力。这两种乐器的交融贴切的表达片中情感。而琵琶和配乐的旋律拥有的古韵,使影调更加和谐、唯美。
这段主题在影片开始后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小女孩与作家在四合院门口相撞的那一场戏里。身体的碰撞中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击中了她,这段旋律就在这里第一次表达了那种缭动人心弦的感觉。其中琵琶和钢琴的对话隐喻了女孩与作家的情感周旋:当女孩心里抑制不住得跳动时琵琶以它清透的弹挑指法悠悠地讲述着,偶尔还夹杂着推拉音,让人领悟到她单纯且无怨无悔的心声;钢琴的伴奏旋律也一直很平稳,像是一种低吟。但当这段音乐第二次出现的时候,“他们”的对话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以琵琶为主旋律的第一段过后,钢琴不知不觉地突然变成主奏,画面上女孩失落的从门缝中看着“他”在其它女人的陪伴下走出去,此时钢琴突然活跃了起来,而琵琶则以高音区细密的“滚”的指法铺垫出一种隐隐的心痛。两者之间还夹杂了一层有纯净的女声,吟唱中宣泄压抑的情感。这段主题在影片的将要结束时第三次出现,不同的是,这一次在主旋律的底部铺了一层间断的大提琴德拉弓演奏,并且旋律并不和谐。在这里主题旋律代表女人的已经逝去的爱情和生命,大提琴代表了作家看完长信后,对于女人的追忆,二者并不和谐的结合,表现作家心中隐隐作痛和无尽的悔意。
女主人公的爱情方式在之前的配器部分就已经提到,久保田修的简约主义音乐风格与茨威格的风格、这部电影的基调是贴合的。而其实这种音乐方式更受用于表现影片的主题――女主人公偏执,压抑爱情方式。这是一个在爱情中极度偏执、极度压抑的人。因为偏执,她一生只爱了一个人;因为压抑,他从来不曾把这极尽痴狂的感情告诉他。她不愿强求,希望用自己纯粹的吸引力唤醒那个风流成性的男人的爱情,如果不行,哪怕卑微的自远处看着他也好。而他眼神的片刻停留,却能让她一辈子沦陷,以致她感慨“你的声音有一种神秘的的力量,让我无法抗拒,经过十几年的变迁,依然没变。只要你叫我,我就是在坟墓里也会涌出一股力量站起身来 跟着你走。这就是女主人公的爱情方式――克制、自省下泛滥漫溢着如潮水般的爱情。而这一主题被久保田修那简约却沉重至摧心的暗流一般的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当女人跟男人真正第一次在一起的时候,这时女人心中的情感一定不是简单的。此时的配乐是一段钢琴,旋律不快乐,也不忧伤,但它所表现的情感是很美好的。深情的长线条的弦乐配合钢琴有力但缓慢的敲击使旋律缠绵悱恻,而又带着一丝凄婉的愁绪。这种配乐手法饱含张力但依然隐忍克制,与女人压抑后如洪流一般倾泻而出的情感相得益彰。 最后,女人变成交际花出现在男人的世界里。虽然她自身的情感也变得很成熟了,但是她的一生似乎都充满了对这个男人的情感。当她有机会与男人独处的时候,这个男人依旧不知道她是谁,并且从来也没有记住过她的面孔。而她又再次义无返顾的将自己淹没在对男人的爱里。这个时候的音乐是影片当中最激动的一段,情绪相对更加复杂,弦乐组营造出浓郁的和弦之后,铜管牵引出钢琴近似于咏叹的音符,铜管漫漫铺开使音乐变的厚重,旋律不断的上升而后下行平复,即而将音乐的情绪推向高潮。这种音乐的复杂其实也符合当时女人的心态,她对男人的爱依然热烈但是却又无奈。一个女人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一个人,却不让对方知道,克制、自省的背后泛滥着的是爱情――这样的情感在今天看来都是不同寻常的。没有纵情、没有痴缠,有的只是偏执的勇敢、独立和坚强。说不清这是女人的不幸还是男人的不幸,但是音乐却将所有的一切包容在内,伤感、激情、叹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