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城二中 朱红曙
12月22日,在丹城二中,我们西片初中音乐组进行了唱歌教学研讨活动。在观摩了两节由王灵琦老师和杨永生老师执教的
歌唱课后,我们全体成员进行了真诚而又热烈的评课。在关注了教师在上课时的教态、教学语言和
教学设计等方面后,我们着重关注了“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以更有效地唱好歌”这一话题。通过讨论,我们达成以下共识:
一、 运用手势、划线条方式建立音高概念。
在学唱旋律中,我们经常通过手势、律动、线条等可视的手段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使他们唱得更准确而富有表情。而要达到预定效果,作为教师,要能较准确地划出相对的旋律音高,还要掌握
乐理知识,如了解半音与全音关系。如果只是为划线条而随意地划一下,则会让学生找不到应有的音高感。
在一起比划旋律时,大家还发现,“ fa”音有向“mi”音靠拢的倾向,有向后的收缩感;而“si”音则有向“do”(高音)靠拢的倾向,有向前的前倾感。这让我们很兴奋: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也有此体验,相信音准会更准。
二、 运用母音哼鸣寻找声音位置
在寻找高位置声音时,我们经常会采用母音哼唱。但如何找到不同风格的歌曲适合的母音呢?我们纷纷建议,在哼唱旋律优美、气息绵长、音色较柔和的歌曲时,如哼唱《雪绒花》,我们可以用撮口呼的方法来哼唱,如用“wu”、“lu”等音;在哼唱节奏明快、音色明亮、情绪欢快的歌曲时,如学唱《我的祖家是歌乡》,我们可以用开放的声音,如“da”、“la”等音,再以跳跃性地哼唱,效果会较好。
三、 运用衬词创编体验歌曲韵味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教唱《我的祖家是歌乡》时,就让学生根据书本上的节奏来拍打,但
杨永生老师在处理这一内容时,却别出心裁地采用“哟”音来伴唱。为让课堂达到应有的效果,通过集体讨论,大家建议:教师在示范时应规范,声音位置要高;在让学生念唱“哟”音前,可以先定个音高;可以启发学生想象高山族人民劳动的情景……为试验建议是否有效,大家还即兴组成
合唱小组,男老师有节奏地念“哟”,女老师则高唱歌曲。哈哈,很有二声部歌曲的效果噢!
四、 运用指挥手势指导学生演唱
在歌曲演唱时,教师常用指挥图式指挥学生演唱。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按一小节一个指挥图示来挥拍。但在实际演唱时,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很死板,而且很会破坏歌曲美感。
如何指挥呢?我们通过演练,纷纷得出结论:教师的手势图形、指挥的幅度,应处理好小节与乐句间的关系。如指挥《雪绒花》,我们先分好乐句,第一乐节由两小节组成,用两个三拍子来打,但不能用相同幅度来打,否则给人以机械感、呆板感。如唱第一小节“雪绒”两字时,其第一拍的幅度可大于第二小节“花”的第一拍,以保证乐句的整体感、流畅感。在乐句间的气口时,我们可以把前一句的最后一拍的动作幅度缩小一些,然后加速上提,给人以吸气之感,
在评课中,我们还纷纷交流了自己平时教学中的困惑或心得。在真诚、平等、热烈的讨论气氛中,我们畅所欲言,积极探求适合于初中生的
教学方法。虽然有些观点还很稚嫩,虽然有些方法还并不成熟,虽然我们的教学还有诸多不足,但我们的目标是清楚的:力求让学生“会唱歌、唱会歌、唱好歌”!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寻求更好、更有效的
教学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