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音乐管理论文

音乐教师比赛经验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第一次参加评课比赛
    工作一年半的时候,无锡市举办第一次音乐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经过教研员对三所重点中学音乐教师听课之后,决定由我去参加这个比赛。我的天!一个工作才一年半的青年教师,一个没有真正懂得什么是好课的青年教师,一个没有任何指导老师的青年教师,怎么去参加比赛?现在想想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没有退路,只有前进!因为当时的教研员是属于音体美一起抓的,主要负责体育,音乐基本不懂,无法进行指导,于是只能孤军奋战了。上课的教材翻看了不知道多少遍,脑海里教案设计不知道设想了多少种,备课笔记不知道重新写了多少回,也不知道熬了多少个夜,那时的我连做梦都是怎么上好这节课。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不要丢了自己的脸。
    比赛时,不知道来了多少评委和听课教师,只看见大大的教室里中间是我的学生,其余地方都是听课的人。不紧张是假的,脸红了一下,腿软了一下,心颤了一下。既来之,则安之。出生牛犊的我居然获得了评委和听课的一致好评,还记得一个老教师说:没想到这么青年的教师能上出这么好的课!最后我获得了无锡市优秀音乐课交流评比的优秀课奖,这是我第一次上课获奖。
    第一次上课获奖给我了莫大的鼓励,也为我今后的发展打开了一扇门,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扎实的基本功,先后在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基本功比赛、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奖,在各级各类的活动中为音乐教师开设公开课、示范课,拍摄过多节录象课。1994年无锡县首次举办教学能手评选,因为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评选,各路强手聚集在一起,从学校评选到演讲,从限时撰写教学设计到上课,可谓过五关,斩六将,在强手如云的评选中很荣幸的获得了“教学能手”称号,同年,还获得了无锡市首批“教学能手”的称号。在这批获得称号的教师中我是最年轻的一个。
    记得无锡的老人常说这样一句话:从小看看,到老一半。一路走来,我懂得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前三年是多么重要,其实,所有刚开始工作的人都曾经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美好的设想,都曾经为这个美好的设想努力过,只是在失败之后不懂得如何总结经验然后重新出发。前三年是能否从学生转变为教师的时期,前三年是能否进入工作状态的时期,前三年是能否寻找到今后目标的时期,前三年是能否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和信心的时期。所以,我要告诫各位:前三年,你没有任何偷懒的理由!

第一次撰写论文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只有一个半艺术教师的学校,有了七、八个音乐、美术教师,学校成立了独立的艺术组,我由一个普通的音乐教师变成了艺术教研组长。在学校举行的一次教研组长会议上,学校领导狠狠批评了几个教研组,没有学科研究,没有论文发表、获奖,其中就有我们艺术组。记得会议结束后,教科室主任对我说:只要你写出论文来,我一定重奖!
    省锡中历来重视教科研,学校教科室经常会给教师分发一些教学资料,提供一些先进教学理论,举办论文比赛,鼓励教师发表教学论文。作为学校的一个学科组,怎么能够在教科研方面一直落后呢?作为教研组长怎么能够“一字不发”呢?明知道主任用的是激将法,但还是感谢主任,没有这次激将法,可能就以后的我。
    说干就干,回家就开始着手撰写论文。象以前备课一样,开始了熬夜写文章,苦思冥想后确定了撰写的内容,然后就是准备资料,翻看自己的剪报资料(工作之后我就有剪报的习惯,看到有用的文字资料就剪下以备后用),到图书馆翻阅理论资料,翻看自己以往的备课笔记。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很难,写几句话就无话可写了,抓破了头皮也写不了几段。后来我突然想到,我不是教育理论专家,那些高深的理论不是我这个一线教师要去思考、书写的,我只能写自己做过的,写自己在行的。那就从我的课堂开始,从我的学生入手,从我的亲身体会切入。完稿时觉得那一段段的文字虽然看上去比较生涩,但毕竟是自己的处女作,还是有点小小的得意的。
    当然,写成之后还是忐忑,先生帮我邀请了他同组的唐老师为我把关。很感谢唐老师不厌其烦,和我一起讨论文章的立意,和我一起商量文章的措辞,和我一起修改文章的词句,让我在文章的修改过程中得益非浅,也为我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在多次修改后,教科室主任没有失言,重奖是――推荐我的文章参加江苏省“五四杯”青年教师论文比赛。那次是我的论文第一次获奖。
    在领导的鼓励,高手的指点,自己的努力下,慢慢的我不再害怕写文章,渐渐的写文章成了一种习惯。有些老师说我特别能写,其实不然,不是我能写,而是我不把写当作是一种负担,我的写是在教案后随手写教学后记记录课堂中的成败得失,在笔记本上记录自己的突发其想,奇思妙想,在博客上记录下工作、生活中的见闻,写下课堂心得。也许以后这些文字都会变成某篇论文中的一部分。
    写文章并不可怕的,可怕的是没有积累,没有思考。
    最后,要提示大家,当你将来成功与否的时候,一定要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我为什么在这里强调要感谢帮助过你的每一个人呢?因为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只靠自己,他需要有良好的生长环境,他需要有无私的、毫无保留的、真诚的帮助。在每一个阶段也许你都需要老教师、骨干教师、专家的点拨和指导。这样的帮助可能是一句话,可能是一个提示,可能是一次谈话,可能是一次集体备课,但他们的每一次帮助、点拨,我们都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有朝一日,我们也成为骨干教师的时候,也会象他们一样无私而真诚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年轻教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