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全方位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改革。课堂上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以达到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鉴别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的目的。 【关键词】 音乐 梅花 教学 学生 新音乐教学模式的建立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扮演课堂的组织者、主导者的角色,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中,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并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鉴别能力,从而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本人就这个学期上的欣赏课――古典乐曲《梅花三弄》为案例,谈谈我用新的音乐教学模式,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体会和教学改进,以求教于同行。 一、教学设计整节课共分七个环节:1.赏梅、2.听梅、3.唱梅、4.听梅、5.咏梅、6.颂梅、7.小结。这节课向同学们讲解的问题有:1. 让学生弄清楚《梅花三弄》中“弄”的意思;2. 为何这首曲子叫梅花“三弄”?3.“泛音”的音色是怎样的?4. 让学生熟悉主题旋律;5. 感受梅花不同的音乐形象(一弄、二弄、三弄)6. 欣赏全曲,并能听出“三弄”。 二、教学过程1. 赏梅梅花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是二十四番花信之首。梅花在广东比较少见,学生对它了解不多。为此我的想法是:让同学们在上课时,先欣赏一组梅花图片,再简单地进行介绍。这样,同学们对梅花有一个感性认识,面对如此漂亮的梅花图片,对欣赏《梅花三弄》这首曲子的愿望也会强烈一些。于是,我便在网上找了十几幅梅花图片,以《梅花三弄》的主题音乐作为背景音乐,用电脑PowerPoint软件技术,做了一个给人印象深刻的“导入”。 2. 听梅《梅花三弄》这首曲子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同学们感受梅花“三弄”中不同的音乐形象。我将乐曲中的“三弄”截取出来,分别让大家仔细倾听,分辨“一弄”、“二弄”、“三弄”不同的音色、速度和力度。在倾听过程中,引导同学们感受并想象梅花 “一弄”中的高洁、端庄、典雅;“二弄”中的凌霜傲雪的神态,迎风斗雪的坚毅品格;“三弄”中经过风雪洗礼,开得更香浓的形象。同学们对“三弄”有个印象,就能很好地理解这首曲子。 3. 唱梅歌唱并熟悉《梅花三弄》的主题旋律也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如果单纯的跟唱、视唱,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我想到用“手号”(用以表达音的高低的手势)来辅助练习。学生对主题旋律“一弄”并不陌生,因为在“导入”时它已作为背景音乐出现,之后,在第二环节“听梅”中也出现过。因此,同学们学唱起来没有感觉难,再加上练习时,打着“手号”放慢速度来练唱,很快就熟悉了旋律,并感受到了这首曲子古朴、清雅的韵味。 4. 听梅(欣赏全曲)这是整节课的主体部分,前面几个环节都是为这个部分作铺垫。我主要分两个环节来进行:首先,让学生欣赏一遍全曲。《梅花三弄》这首曲子比较长,有七分多钟。如果就这样让学生一动不动地坐着欣赏的话,他们一定会开小差、走神。为此,教学参考书上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的方法,如:当听到主题旋律时,让学生用举手示意,或跟着音乐哼唱旋律;或轻轻打拍子等方式来熟悉乐曲。从实践中,我发现这些方法都不太理想,为了让同学们很好地欣赏音乐,我想到了一种方法――“图式法”,方法是:告诉同学们,当你听到表现梅花的音乐主题时,就画一朵梅花,听到其他旋律时,可以画其他图形来衬托,欣赏完乐曲后,每人都得交一份答卷。我从中挑选出画得好的,投影出来,给予表扬。其次,边倾听,边分析、讲解。这次欣赏全曲,我是指着黑板上的结构图,让同学们边欣赏边给他们进行分析、讲解,使大家更深入地感受这首曲子,认识这首曲子。 5.咏梅(拓展)古往今来,“咏梅”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名句更是随口而出。课堂上让学生回忆学过“咏梅”的诗词。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王安石的“咏梅”诗句等等,我把诗词投影出来,让学生在《梅花三弄》音乐的背景下,进行朗诵,营造出一种“咏梅”的氛围。 6.颂梅(拓展)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它的赞美之言。我让学生说出他们所知道的“咏梅”的佳句。学生一时想不出来,这时,我便说出我所知道的,并把它“投影”出来,如“山有佳卉,侯栗侯梅”(《诗经》);“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苏轼);“梅花吐幽香,百卉皆可屏”(陆游《古梅》);“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元代诗人杨维帧)等。我以《梅花三弄》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对这些名句进行朗诵。之后,还让学生说出与梅花相关的音乐。有同学反应很快,马上就说出了我们今天欣赏的这首古曲《梅花三弄》,以及《红梅赞》、《梅园里梅》等。最后我给同学们欣赏了一首通俗歌曲《一剪梅》,在欣赏时,可能是播放机声道的问题,竟然没有歌声。有同学提议,“老师,你来唱吧。”就这样,我便唱了起来,博得了同学们的一阵阵“叫好声”和“掌声”。这节课在热烈、欢快的气氛当中结束。 7.小结对整节课进行总结时,我不失时机地对同学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鼓励他们要像“梅花”一样有坚毅的品格,在生活中不畏艰难,在学习中勇于探索,不断进步,做生活与学习的强者。 三、教学体会我认为,一堂音乐课是否成功,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之外,更重要是让学生在音乐课中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在音乐课中感受到愉悦,从而使同学们喜欢音乐,懂得欣赏音乐,对音乐的内涵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纵观整堂课,我的体会有三个方面:1.音乐课的教学模式要灵活多样。以前,音乐课的教学过多强调专业和职业的艺术教育,以知识和技能传授为主,教学目标只定向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略了音乐的兴趣、感受、理解、鉴赏、表现能力和情感体验。“师讲生听”、“师教生学”成为最常用的教学模式。在教法上,总认为教师对学生指导得越具体,学生会学得越好。课堂上学生被动地学习,主体地位没得到确立。这样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品质的全面发展。其实,音乐教学模式是可以灵活多样的:如情感教学、情景教学、表演教学、陶冶教学、游戏教学、媒体教学模式等等都可以灵活运用。这堂课就运用了当中的几个教学模式。在“赏梅” 环节,运用了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找来十几幅梅花图片,以《梅花三弄》的主题音乐作为背景音乐,用电脑PowerPoint软件技术、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等。在“唱梅” 环节,运用了表演教学――“为了让学生视唱主题旋律不觉枯燥、乏味,我用‘手号’(用以表达音的高低的手势)来辅助练习。学生打着‘手号’放慢速度来练唱,很快就熟悉了这条旋律,并感受到了这首曲子古朴、清雅的韵味”。在第二次“听梅” 环节,运用了情景教学――“为了让同学们很好地欣赏音乐,我想到了一种方法――‘图式法’,方法是:告诉同学们,当你听到表现梅花的音乐主题时,就画一朵梅花,听到其他旋律时,可以画任何的图形来表示,欣赏完乐曲后,每人都得交一份答卷,我从中挑选出画得好的,投影出来,给予表扬。”在“咏梅”环节,运用了师生共同参与的表演教学――“课堂可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咏梅的诗词。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王安石的“咏梅”诗句等等,我把诗词投影出来,让学生在《梅花三弄》音乐的背景下,进行朗诵,营造出一种‘咏梅’的氛围。”在“颂梅”环节,同样用到了表演教学――“最后我给同学们欣赏一首通俗歌曲《一剪梅》,在欣赏时,可能是声道的问题,竟然没有声音,有同学提议,‘老师,你来唱吧。’就这样,我便唱了起来,博得了同学们的一阵阵‘叫好声’和‘掌声’。这节课在热烈、欢快的气氛当中结束。”实事证明,这些教学模式的运用,使课堂更加活泼,更加生动,更加有趣。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我国古典乐曲。现在的学生,对我国的古典乐曲认识太少,更谈不上如何去欣赏了。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作为音乐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从这一节课反映出,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同学们喜欢听,喜欢唱流行歌曲,并不奇怪,我也不反对。但问题是,作为一位受过近十年本国文化教育的本土学生,连最起码的本土古典音乐都不了解,实在太不应该。因此,我觉得,这方面的教育任重道远。我国的古典音乐,博大精深,而且旋律优美,令人陶醉。稍微懂得欣赏音乐的人,都会感受到这一点。其实,这堂课下来,同学们已初步认识到这一点,下课后,不少同学还陶醉在其中,轻轻地低声吟唱,还问一些关于乐曲中的不同乐器的声音。有同学还说,中国的古典乐曲,很清雅,有深意,令人产生联想和向往。从同学们反映的情况来看,提高同学们音乐审美能力基本达到。 3、学生缺乏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和文学常识。缺乏中国历史知识和文学常识,就不可能很好地欣赏中国的古典音乐。上完这节课后,我深切体会到这一点。“梅花”作为中国的十大名花,“咏梅”的诗歌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很多名句,而且流传广泛。同学们对这些却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道,这实在令人遗憾,可见素质教育的重要。上完这堂课,同学们才认识到音乐与文学、历史的关系是如此密切,并从中增加了不少的文学和历史知识,扩大了同学们的思维,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作为教师,我也感受到,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深度也要不断扩大和深化,才能上好音乐赏欣课。为了上好这堂课,我翻阅了不少的资料,收获很大。 四、教学改进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但是,还是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1、 让学生课前预习,教学效果会更好。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如:在网上找了很多“梅花”的图片,听了不少与“梅花”有关的歌曲,用“电脑PowerPoint软件技术” 做了一个课件,翻阅有关“咏梅”的诗歌集等。但是忽略了一点,就是让学生做课前预习。比如,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要求学生了解有关“梅花”的常识,读一点有关“咏梅”的诗歌及听一些与“梅花”有关的歌曲。如果学生有了这方面的预习,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会大大增强,对艺术的感受力会更好,教学的效果会更佳。预习的好处很多,一是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二是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新课的兴趣,产生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预习的好处,用一句话说,就是“战斗之前擦亮枪”。 2、 有必要增加区别流行音乐与高雅音乐的内容。当今,学生普遍喜欢流行曲,对中外古典音乐知之甚少,此时正好给学生讲一下高雅音乐给人带来与流行曲不同的艺术享受。因为,上完这节课,学生已经感受到了高雅音乐的魅力,所以,一定要抓住此时契机,讲述流行曲与高雅音乐的区别,指出高雅音乐为什么能够永恒,而流行曲为什么只能流行一时;高雅音乐的魅力在哪里;当然在讲述流行音乐与高雅音乐的区别的时候,不要过分强调流行音乐的缺点,笼统地对学生说一个“好”与“不好”,应该要有包容心理,最终师生之间达成“容纳流行,走向高雅”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