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音乐管理论文

音乐听课反思:宁海中学听课有感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宁海中学听课有感

丹城二中  朱红曙

 

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去听课了,我感觉自己闭塞了好多。7日在博客网上看到在宁海有市教研活动的信息后,我立马报名参加了。虽然手头上还有好多事情得花时间完成,但想想还是不能错过这机会。

  11日,阳光明媚,和风徐徐,让人感觉犹如阳春三月。由于第一次去宁海中学听课,路线不甚熟悉,等我和严海亚老师赶到时,第一堂公开课已经上好了,马上就上第二堂课了,我俩赶紧坐下来。因每堂课都各有各的特色,尤其是两堂送教课,更是让人印象深刻。这里暂且让自己记个流水帐吧。

  一、一段京剧,后生可畏

  第二堂课是由宁波十五中学实验校区徐珂莹老师上的八年级的《京剧》。一开始,徐老师就演唱了一段京剧唱段《我坐在城楼上观山景》,唱得是有模有样,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在一句“若把流行音乐比成二十几岁的少女,京剧就是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了,少女很时尚,但老太太则很耐看”这些连接语的过渡下,徐老师开始带着同学们开启了“京剧之旅”。

  介绍京剧起源--了解梅兰芳--介绍“四大行当”--介绍、欣赏四大表演形式--欣赏现代京剧片段--交流流行歌曲中的京剧元素……徐老师的这堂京剧课可以说设计得满满当当、热热闹闹。虽说这堂课的设计与周巧莲老师设计的《时尚的京剧艺术》有相似之处,内容上相对多了一点,但不可否认,年轻的徐老师有着独特的个人魅力(课后才知道徐老师是06年毕业、教龄才刚刚一年!)。她那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深厚的演唱功底、亲和自然的教态、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拉近了学生与传统京剧艺术的距离,在课堂上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1、深厚的演唱功底。无论是演唱传统京剧,还是演唱现代京剧、流行歌曲,徐老师张口就唱、声情并茂,惟妙惟肖,虽说都是短短的一些片段,但都能起画龙点睛之妙。也足以看出她的基本功之了得。

  2、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例如在解释“假嗓”时,徐老师马上就“捏起嗓子”说话,原本有些拘束的学生马上就放松了,也马上理解了;在介绍“念白”时,徐老师即兴“念”一学生名字,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也让学生轻松地记住了京剧念白的特点:“念白不是普通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近于朗诵体,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并与唱腔协调,相互衔接。”在学念“驸马”这一念白后,教师还就势请一学生上台表演,并自然而然地渗透伴奏节奏:“匡七台七”以及“走场”、“亮相”等京剧表演。当学生不好意思表演时,徐老师一声“包大人,请!”就轻松地化解了教学冷场。在最后课堂结束时,师生还互用“念白”的方式道别,更是为课堂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总之,类似的教学场面时不时地出现在课堂上,举手抬足间是那么地老道、专业,真让人佩服,真可谓“后生可畏”!

二、一部序曲,姜还是老的辣。

  下午的送教课是由宁波东方外国语学校印滢斐老师上的《1812序曲》。据了解,印老师是宁波市第一批两位音乐骨干教师之一,她的课真是让人期待。

  《1812序曲》是一部大曲子,全曲用奏鸣曲式写成,长达16分钟。为了更好地欣赏本曲,我在前一天晚上还特意作了一些预习,但边听边疑惑:其十几分钟的时间包含了巨大的容量,足与托尔斯泰洋洋四大卷的《战争与和平》相媲美。 如何在短短一堂课里向学生讲通、讲透而又印象深刻呢?带着问题,我开始了听课。

  一开始,印老师就以亲切的开场白拉近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音乐的距离:“初次跟大家见面,大家心里肯定有一些紧张、拘束吧?而要消除这种紧张、拘束感的方法有很多,音乐就是其中的一种。”

  接着,就在几张精美的俄罗斯风光图片的配合下,印老师让学生欣赏了作品中呈示部的两大副部主题,并哼唱理解:片段一抒情优美,具有俄罗斯民歌风格,表现了俄军战士对家乡、对祖国与和平生活的深厚感情。片段二具有舞曲的特点,由俄罗斯民歌《在大门旁》演变而来的,表现了人们在战争中乐观幽默的性格。由此让学生在音乐中理解了俄国人民对祖国的深爱之情,也明白了在遭受强敌来犯时,俄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英勇的战斗精神和顽强的民族精神,为下文的欣赏作了铺垫。

  紧接着就欣赏主部主题--象征法国军队的《马赛曲》片段。在这部作品中,《马赛曲》曲调共出现了三次,每一次的出现都与音乐情绪、作品情感有着紧密的联系。印老师就专门让学生欣赏并分析:1、这三个片段音乐是如何变化的(从旋律走向、音区、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来分析)?2、请连缀成音乐情节。在欣赏、分析作品中,学生明白了音乐中的历史故事,并在历史故事中加深了对音乐要素变化的理解。

  而整部作品最有特色的就是结尾部分了。鼓声、钹声、钟声齐鸣,再加上一个军乐队,配合十一响炮声和焰火,这是老柴最有创意的地方了,印老师当然不会放过这么经典的部分,她巧妙地截取了一段视频,学生在听觉、视觉的共同作用下,犹如亲身感受了音乐会上的欢腾场面,突出了主题,升华了情感。

  课前我对这首作品的理解可以说是似懂非懂,但听了印老师的课后,我才算是听懂了作品。分析这么大的一部作品,印老师上起来是那么的自然、流畅、游刃有余,真是让我感慨:“姜还是老的辣!”

  以上这些是本人“宁海之行”的一点听后感,只可惜文笔拙劣,无法真正写出两堂课的精彩。留下这些文字,就权当让自己留下些脚印,就像单老师所说的,“网络会忠实地记下你的行走历程,更会忠实记下你的思索历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