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花巴掌》是一首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歌曲为四二拍,一段体,五声商调式。旋律欢快、流畅,有着浓郁的河北民歌的音调。打花巴掌是北京地区的一种传统的儿童游戏,两人一组,边拍手边按季节数着花的名字,念说着压韵的顺口溜,这些鼓励孩子们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的新词,赋予了打花巴掌新的生命,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歌曲游戏。
既然是一首充满童趣的游戏歌曲,我不想以已往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套牢了,而是把这节课设计成了游戏教学,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来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及创造能力。教学一开始,我就和学生们一起做拍手游戏,学生们从小就会玩拍手游戏,从一拍到十,一边拍一边数,和打花巴掌游戏很像。学生的兴趣自然很高,也为后面的创编歌词做了铺垫。然后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做的游戏和北京小朋友做的游戏作对比,北京小朋友做的游戏有什么特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自己通过听、说、唱、想等多项活动来学习歌曲,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我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解决,我尽量要求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和鼓励者;学生不是被动的学唱一首歌,而是在这一堂课中成为创造表现的主人,让学生们能够体会到音乐的美,不仅要用眼睛、用耳朵、用身体动作,更要用心灵去体会。
就会玩拍手游戏,从一拍到十,一边拍一边数,和打花巴掌游戏很像。学生的兴趣自然很高,也为后面的创编歌词做了铺垫。然后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做的游戏和北京小朋友做的游戏作对比,北京小朋友做的游戏有什么特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自己通过听、说、唱、想等多项活动来学习歌曲,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我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解决,我尽量要求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和鼓励者;学生不是被动的学唱一首歌,而是在这一堂课中成为创造表现的主人,让学生们能够体会到音乐的美,不仅要用眼睛、用耳朵、用身体动作,更要用心灵去体会。
2、在歌曲《小红帽》教学时,我设计了给歌曲作情境表演的教学环节。但在表演时,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班里音乐成绩好的同学总是抢着做“主角”,而一些表演能力一般的同学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可他们的小眼睛里分明流露出无限的向往……这样就使得活动失去了平衡。我灵机一动,出示了两幅画,请小朋友比较一下哪一幅画更形象?学生们说:“第一幅好画得好。”我故意问为什么,学生说:“第一幅画有房子、花、草、树、小鸟等等,看上去更漂亮;而第二幅画只有小红帽、大灰狼和外婆,很单调。”我说:“对了,加上花、树、草、小鸟等这些‘配角’,我们的表演就显得更加生动了。我们班不是还有一些小朋友没加入我们的‘森林王国’里来吗,你们愿意让森林变得更生动、有趣吗?”小朋友们乐了,情绪很激动,都说愿意!这下,许多表演能力强的小朋友主动去帮助那些不善言表的小朋友,帮他们设计树、房子、小草的造型。随着音乐的流动,小朋友们都沉浸在各自的角色之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所以我想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灵活的应变能力非常重要的,它能让我们成功地扭转教学被动的局面,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3、教育,需要我们爱学生,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赏识,需要老师走进他们的心灵,理解他、关心他、爱护他。有这样一件事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学生只要受到老师的重视,受到老师的关心,他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一年级孩子跳舞是本学期才开始的,由于时间和能力的关系,和二、三年级的学生比较起来肯定是要稍微差一些。还有些孩子忍受不了老师的批评而提前退出训练场。而其中有一位学生长得特别可爱,原本也是个要放弃的孩子,因为她觉得训练实在太苦,于是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她动作,一次又一次地鼓励她,让她当小老师,把动作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还让她跳主角。可以看出,孩子的兴趣正一点一点地攀升,现在每次训练她都很积极地参加,因为我想她可以从舞蹈训练场上得到更多的关注,得到更多的赞扬。那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把这种关注放进去,关注每一位孩子,即使这节课他没什么突出的地方,我们也应该发扬他们的闪光点。
4、有这样一种设想:以往的音乐测试太过于注重形式,让一些学生认为,音乐课只要唱好几首歌,不用学习音乐知识或技能就能取得好成绩。所以我想这样的考试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我们可以将考试形式变化一下,如果采取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音乐测试,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1、歌曲演唱:利用卡拉OK进行演唱。要求每人选一首最热爱、最熟悉的歌曲到讲台上面对全体同学唱。2、自由表演:(1)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可选所学课本中的内容,跳一段舞蹈;(2)自编自演;3、聆听:(1)放乐曲片段,让学生说出歌曲名称,并说说自己的心情;(2)边听歌曲边凭感觉打节拍。4、器乐:(1)选出几种打击乐器,让若干学生自由组合为歌唱的学生打节奏。(2)学器乐的学生,可单独演奏乐曲。以上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测试,有力地调动了他们的思维和参与,考出了学生平时真正的能力和水平。这样学生们不再追究自己分数多少,而是着重自己参与的内容。
5、有些孩子很喜欢音乐,在做某些动作时,嘴里会自发地哼些调子,其中有些调子是学来的,有些调子纯粹是即兴地创作。当然,对这种小年龄的孩子不可能期盼他们创作出多么完美的儿歌,很可能他们所编歌曲中有几个音似乎与某首熟悉的歌相似,某些节奏又和大家听过的歌相同。但不管怎样,这些创作的歌曲毕竟是他们自己重新组织加工而成的,是他们用来表达自己感情的一种方式,这一活动不能不说是创造性活动的表现之一。对这样一件在教育上极有价值的活动,我们千万不能对孩子叫嚷:“烦死了,闭嘴。”而应对他们的创作表示欣赏。应为学生创造条件,并及时将他们创作的歌曲录下来,记下来,在适当的时候放给或让他们唱给大家听,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起到交流作用,还可进一步调动、提高学生对唱歌和自编歌曲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愿意更多地开展这项对促进创造力发展具有特殊作用的活动。
6、在课堂上我利用五分钟让学生进行“闪亮登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表演。但是好多学生却更愿意将自己学会的流行歌曲展示给大家听,于是当歌曲里出现一些关于情情爱爱的歌词时,下面不免会唏嘘一番。原本我想制止学生演唱流行歌曲,但是想到这些也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又一方法和途径。也反思: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将流行音乐拒之课堂以外,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充分发挥其兴趣特长的同时,提高对流行音乐的鉴赏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困难。首先,我们必须先学会接受流行音乐,并且依靠专业知识更理性地去鉴赏流行音乐,对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作为一个深入的剖析,然后再将一些内容较健康,曲风较鲜明的流行音乐带入课堂,作为一个以讨论或游戏的形式与学生一起交流、探讨,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如何去分辨流行音乐,鉴赏流行音乐。如此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既可以让学生发挥学生自己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可谓两全其美。
7、最近发现,自己在上大学时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唱歌,声音浑厚,有穿透力。而一旦自己当了老师,来教自己的学生唱歌时就不用方法了,歌声苍白无力,不能感染学生。声音不好听,歌词再好,学生也不愿意学。整个音乐课堂就会显得没有一点生气,枯燥而无味,把音乐课的特色给淹没了。但在音乐课本中很多歌曲用民歌方法唱很不舒服,这也是事实。所以我想我们音乐老师应该用有方法的通俗唱法来进行教学,然后全身心去演唱,这样声音好听了,学生觉得好听了,才会愿意去学。
8、音乐擂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虽不是一种能力,但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动力。针对当前独生子女大多思维活跃、喜爱表现的心理,音乐擂台不失为一种“激趣”的有效手段。(1)在音乐擂台上学生可采取按学号轮流表演的形式,自由组合表演队伍,人数不限;(2)要求从严,评比从宽。要求节目能较好地表现情感,或唱、或舞、或奏,形式要多样化。对集体节目和进步较大的同学评比可放宽。(3)总结及时。每次表演完老师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先让学生自评或者互评,教师的总结语言注意亲切自然,简洁精练,并带有启发性。(4)措施得力,保持兴趣。凡参加展示的同学在表演后,都要进行民主投票,超过半数同学认同的可以登“小小音乐家”表扬榜。音乐课上的“闪亮登场”我已经进行了两年,通过这项活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越来越浓,大大促进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并且加大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开阔了视野,一些不同风格的音乐被学生带进了课堂。
9、在教学《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课之后,我发现有很多音乐感受方面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在让学生学唱这首歌时渗透进去。比如:(1)运用《小乌鸦爱妈妈》歌曲旋律的三种不同音乐片段,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随着音乐的进行走到自己的座位上。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不熟悉歌词内容的情况下首先先来感受音乐所体现的情境。然后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听音乐感受速度的变化、听辨乐器音色、听音乐选择形象、听音乐模唱等等。(2)可以让学生聆听老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试着评价老师的演唱。再引导学生看图创作并记忆歌词,最后呈现歌篇,指导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这些都是我在教学这首歌之后想到的,究竟效果如何,还有待于下次尝试后再定结论。
10、中国,自古就是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中国孩子讲文明、懂礼貌也是从小培养,为世人所称道。在课堂教学中,自然也少不了“课堂礼仪”这一环节。传统的课堂礼仪就是老师说:“同学们好!”学生起立回答:“老师您好!”,老师还礼后,学生入座开始上课。这样的问好形式,也不知从何时开始,一直沿用到现在。乍看起来,好象没什么大毛病,但细听起来却显得呆板,特别是音乐课上的师生问好,更要突现出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既然是音乐课,那就要营造一种音乐氛围,可运用一种全新的“课堂礼仪”。(1)用课本上歌曲的旋律来创编问好歌。(2)妙用口风琴。师吹奏3 5 2 3 | 5 - |(生齐奏)6 5. |
6 5. | 6 5 2 3 | 1 - ||俗话说:“好的开头,必然有好的结果。”一节课中有了这些新的、好的课堂礼仪,学生自然会感到新鲜、兴奋,那么这节课必然是成功的。
11、音乐的课堂教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其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如我在教《蜗牛与黄鹂鸟》这一课,这是小学二年级的歌曲,它刻画了一幅黄鹂鸟在树上嘲笑蜗牛的画面。在学会歌曲后,我和往常一样,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根据乐曲中的蜗牛与黄鹂鸟形象一起进行表演,随着轻轻的乐曲声响起,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表演了起来,喜欢跳舞的同学,纷纷展现出了或优美,或活泼的舞姿。正当我为学生们的表现高兴时,“轰-轰轰”一道不和谐的声音传入了大家的耳膜,“怎么回事?”“老师,吴家成又来捣乱了!”有学生忿忿地喊道。(吴家成是205班最顽皮的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而且喜欢搞破坏。在我刚接任这个班级时,班主任就向我提醒过他,平时的音乐课我都特别留意他)我向发出声音的地方望去,只见吴家成扭动着腰肢,一副张牙舞爪的样子,我看了有些恼,很想制止他,而脑中的教育观提醒我,发火是不明智的,我再看他的动作挺像狗熊的形象,于是灵机一动,微笑着对他说:吴家成你在表演狗熊吗?”他以为我要批评他,歪着脑袋低着头不吭声,眼睛却偷偷地往我瞧,同学们都静静地注视着我们,看我怎么做,我笑着对跳舞组的同学说:“蜗牛与黄鹂鸟,原来你们请了狗熊来当评委了,下面我们请评委先生说说:“蜗牛与黄鹂鸟,我们该学习谁呢?”同学们一愣,想好了都纷纷举手,只见他搔搔脑门说:“蜗牛,”“为什么呢?”这时候,同学们的兴致上来了,说我们要学蜗牛“笨鸟先飞”要学蜗牛“持之以恒,不气馁“的精神。接着我就告诉他们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的小朋友他们做作业的做事情的动作特别慢。但如果也能想歌曲里的蜗牛一样,他们肯定会取得成功的。之后让孩子们把这些话编成了歌曲中的第三段歌词。心想:这不是很好的二度创作吗?当然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做个有心人,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适时的进行调整教学内容,从而进行生成教学。
12、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同样的教学方法方式,三十六名学生就有三十六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不同班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方式,不断的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例如,最近教学第三课《难忘的歌》,有一首歌曲是《共产儿童团歌》,让学生边聆听边思考:“你能把你知道的哪些小英雄的名字告诉大家吗?”同样一句简单的话,二班的学生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有闪闪红星里潘冬子,有小兵张嘎,刘胡兰,王二小等等。而一班的学生却无人回答,最后由我自己向学生说明。就如镜头一出现的两个平行班级之间班级的天壤之别,让我领悟到反思的重要性,我们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区别呢?这就是我们反思中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的问题,不断的提出质疑,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求得更佳效果。
13、在教《共产儿童团歌》时,在教材的配套音像设备中有黑白影片中歌曲演唱和卡通人物的动画演唱。我在课中设计了多遍运用了教材中的影片歌曲以及卡通人物表演的歌曲。当聆听完这两首《共产儿童团歌》的演唱时,学生更乐意接受那首诙谐有趣的卡通人物的表演的歌曲,学生的兴趣高涨再三要求来一遍,再来一遍。这样一来在无形之中为下面更好的学习歌曲打下伏笔。之后我在设计教学运用教材方面,在进入情境方面播放了那首黑白影片之外,而在之后的歌曲教学我反复播放了那首诙谐画面的歌曲。让学生跟着那画面中人物演唱,一瞬间学生就能把那共产儿童团员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表现的很到位。如果说从教材的角度这一点进行反思,说明我们既要关注学生是否真正领略音乐教材中所带来的美感,又要关注教材是否真正符合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值得我们反复斟酌,懂得取舍。
14、我在教学第四册第四课《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的附点节奏教学,我先设计了一个游戏,利用揭开密码的方式来淡化附点节奏的教学,接着用拍电报的方式传递这个节奏教学,之后用自己的话按着这个附点节奏编成一句歌词。这一系列的活动之后,单独练还可以,可在具体的歌曲中就忘了。可见有些同学还未真正掌握这个附点节奏。需要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就如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他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因此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种种的意外就可以提供我们在不断实践的过程当中探索,让学生寻求一种“乐中学“的学习活动方式。
15、课后很多时候颇有感触,今天师生互动的不错,今天的课堂效果很好,而更多时候是课后的困惑“今天的课堂纪律有点乱,今天的结尾有点拖泥带水,今天启发性的语言还少了一点”等等,我都会将这些记录在课堂反思录中。如镜头一,在去年新授完《小红帽》之后的课堂小节中,我写道:我感到二班三班如此不同,我是否换一种方式进行呢?对于平常不太活泼的一班,我先让他们听一段故事,并且配合画面,让他们沉浸在音乐视听的氛围中,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而不仅仅认为狼的凶神恶煞而无人演,告诉学生你是最棒的。如镜头二,我写道:二(3)班的泽宇上课创编了:小花狗,拉大便”的歌词,我生气的训斥他坐下,他在下面反嘀咕、被我叫到办公室。我问他,为什么写了这么不文明的句子?他回答说:上星期我回家看到我家的小花狗是拉大便了,为什么不能写呢?我被问住了,对呀,没人规定歌词中不能提小花狗拉大便,我这么做,不是抹杀了一个孩子的创作欲望吗?如果当时换个角度考虑,讨论一下“小花狗,拉大便”在创编歌词中的可行性,不是可以让学生探讨一下文明与不文明,美与丑,善于恶的问题吗?就因为一句话的改变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