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音乐管理论文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追逐自己的那道追光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追逐自己的那道追光

 

――写在“小学音乐5组青年教师汇教及小学合唱与欣赏课研讨”之后

 

定塘小学  陈苏哲

 

 

 

一个舞者他一生的存在或许只是为了舞台上那一束属于自己的追光。如果说,小小的课堂是一方大大的舞台,而你就是一个如痴的舞者,那你是否追逐到了那一束透白的追光了呢?

 

如果用四个舞种来形容这四堂课,那么吴春萍的《红星歌》是兼容并蓄,风格独特的当代舞,金莹的《走进民歌》则是散发着泥土淳朴气息的民间舞。陈晓琳的《山谷静悄悄》是含蓄多情的古典舞,顾丹波的《红飘带之歌》则是华丽优雅又带着一种大胆创新的现代芭蕾舞。四个人用她们的热情,用自己的方式在小小的课堂上追逐着那最令人注目的一束追光!

 

虽然这次我没有加入到上课的行列,但作为一个欣赏者、学习者,面对小组伙伴们的努力表现,也让我想到了许多,收获了许多。

 

一个年轻教师最需要把握的是机会,把握每一次机会就多一次锻炼,每一次锻炼都会让自己提高。课堂就是一个舞台,每一个名角他一生的精彩都在那一方演尽人间悲欢的舞台上,而教师一生的辉煌就在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的小小课堂上。上课,不要把它看作是一种任务,带着完成任务的思想走进课堂,就象一个木偶在孤单的起舞,也就永远寻找不到那在黑暗中刹那间亮起的追光。真的,态度决定一切,这话一点儿也不假!

 

欣赏课上,我们往往会被形式困的死死的,为了欣赏而欣赏。如何把握好欣赏课,的确是值得研究与探讨的。多听作品,我想很是关键,只有多听作品才能走进作品,才能触碰到感动自己的地方。从感动自己的地方处着手,去深入地发掘、分析,碰撞出火花,然后为孩子们如何感受作品去设计教学。如《红飘带之歌》的作品中,中间有一段来自各个八一爱民学校孩子们用他们最淳朴的方言介绍自己的朗诵,这也是属于这个作品的一部分。当孩子们听到这一部分时都笑了,他们觉得的是好笑,而这是作品想传达的吗?自然,孩子们的笑是善意的,单纯的,他们因方言的发音而感到有趣,是的,就是有趣。面对孩子们的笑声,这时,你会做何感想,如何面对呢?如果是我,我或许会对孩子们说:同学们的笑声里告诉我,你觉得他们讲的话挺有趣的,甚至还有点听不懂,为什么这儿不用普通话来说呢,我们也可以更容易听的懂呀!通过孩子们的思考与交流,我们或许可以了解到,这些孩子可能还都不会讲普通话。讲方言可以代表一个地方,可以让大家感受到那么多地方都有八一爱民学校,不是因为那里富裕,而是因为贫穷。感受到作品用最真实的声音来传达孩子们的一种呼唤。这声音和合唱的童声部分形成的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这也是同一片蓝天下,祖国大地上孩子们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是通过对比,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受一种心灵触动的力量!

 

课堂上,我更多的注意着孩子们的声音,也让我想起自己学生的声音,其实,那并不是孩子们的声音条件的一种差异。其实,咱们很多农村学校的音乐课堂里都缺少了对孩子们歌唱声音的关注。音乐教学也是需要基础性、层次性和系统性的,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完成一首又一首歌曲。虽然说,音乐的课堂是一个轻松快乐的课堂,但绝对不是松散自我的课堂,该怎么做还是得怎么做。只有让自己的课堂更加规范、严谨起来,才能让咱们的音乐课堂真正灿烂明亮起来!

 

     追逐吧,一个真正的舞者,在漆黑的舞台上,永远都在不停歇地追逐那一束可以照透自己的追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