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教师对教师权威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有效性方面的作用深信不疑。所以许多教师特别是年轻的新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总是把自我权威的树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教育中,往往采取单向的说教模式,认为我是老师,我总是对的,我的教育都是为你好,而往往忽略学生的心理感受,不会聆听学生的体验和观点。一旦出现学生情绪的对立和矛盾冲突,就会有痛心疾首的感觉,也会有学生挑战自己权威的激怒。 其实,教师的权威本身就包含着两个层面的意义,即权力和威信。从学生角度来看,教师角色本身就赋予它相对学生角色权力的一面,这种教育过程中的单面意向是由教育本身规律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权力要实现其教育效能的最大值也只能是教师本身对学生经验获得与教育意义理解的积极反思,学生是无能为力的。其次,威信的获得才是教育互动性的积极体现,一方面,教师威信的获得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因素的不断积累,同时还有学生对教师教育方法和意义的正确理解。其实,这中间的关键还是取决于师生间沟通的品质,它决定着威信的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技巧也就在于如何去爱护儿童。许多的教育家们也都提到在教育中实现爱的教育和实现教育的爱的问题。其实,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教育的归宿。但客观的讲,从事第一线教育实践的教师的工作是复杂而又非常繁重的,在教育过程中,肯定受到许多无相关因素(诸如身体因素,家庭因素,精神压力等)的影响。这样,在解决问题与学生沟通中,会产生消极心理,这种对于问题缺乏敏感性和积极聆听的谈话,很容易使师生情感沟通产生障碍,话题也就往往不能深入,教育流于形式,降低教育的效能。宽容和爱是沟通的前提,爱是宽容内在基础,宽容又是爱的外在体现。其实它也体现了教师对教育意义的深刻理解以及教师爱的能力的表现。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者从长远来看发展一种指向于儿童的价值取向……,这种取向体现了教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我们许多 老师却把宽容等同于无理性、无信念的溺爱。其实,恰恰相反,对学生的宽容是建立在教师拥有自我价值思考基础上,让学生表达自己内心世界,去聆听学生情感溪流奔腾声的高超沟通技巧。但许多教师认为,"以小见大"、"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能对学生的小错误迁就,必须刹住这种不良倾向,从而造成师生情感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