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浙江象山县音乐教研员 单森权
一、器乐应该进课堂
在八节器乐教学公开课中,有一个很鲜明的共同点:每一位学生都能用一件乐器演奏旋律。请注意,笔者所指的学生能演奏的不是音乐的节奏,而是音乐的旋律。试想,如果每一位学生都能用一件乐器演奏音乐旋律的话,那将给我们的音乐教学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1.学生的音乐“阅读”能力可以更强。用乐器演奏一段新的旋律,这对具备一定演奏能力的学生来说,就像是一位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一份报纸一样容易。而让没有器乐学习经历的学生视唱一段旋律,则通常会是很困难的事,常常会出现节奏不准,音不准的问题。因此,掌握器乐演奏技能,将使学生在音乐“阅读”(视唱视奏)能力上得到很大提升。
2.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可以更自主。很多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是想放手但又不敢放手,因为,学生缺乏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在聆听时,学生通常只会笼统地感知音乐而不能抓住音乐的特性表现要素;在演唱时,学生经常难以独立唱准旋律与节奏;在演奏时,学生通常只会合着音乐奏出简单的节奏,甚至只会合着音乐的强拍进行“演奏“。这样的音乐学习能力,自然无法进行自主学习。如果每一位学生都能用一件乐器演奏音乐旋律,则可以有很多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比如,让学生在上课的起始阶段用乐器自主演奏音阶和琶音,或让学生用乐器视奏一段旋律(包括多声部旋律),或利用生生、师生、录音播放与师生演奏等多种组合方式,进行多声部演奏或即兴演奏。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习音乐更主动,音乐学习的自觉性更强。
3.音乐教学可以变得更具音乐性。在学生不具备演奏技能时,通常只能通过演唱、表演、简单的节奏演奏等来进行教学,还常会渗透思想性内容以加强音乐教学的“意义”,虽然看似很华丽,但会包含不少非音乐性内容。而当学生具备演奏技能后,则无论是有感情地演奏,有表现力地演奏,或是一部分学生用乐器为另一部学生的演唱或表演进行伴奏,或是将演奏、演唱、表演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等,均有丰富的音乐性内容,其音乐体验还会通过“十指连心”的演奏活动而得到加强。
当每一位学生都能演奏一件乐器时,不但视唱、视奏、记忆音乐旋律变得容易,音乐学习自主性更强,而且音乐学习过程中会更具音乐性,仅这三方面的理由,便足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器乐应该进课堂。
二、器乐如何进课堂
1.选用何种乐器进课堂?在八节器乐教学公开课中,所使用的课堂乐器主要有竖笛、口琴、口风琴三种,而这三种课堂旋律乐器(区别于课堂打击乐器)刚好对应了即将出版发行的《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版》中所推介的三种课堂旋律乐器,这种对应,不只是巧合,而是一种信号。由此,笔者认为,在回答“器乐如何进课堂”这个问题时,本次活动已对“选用何种乐器进课堂”作出了解答,即可以选用竖笛、口琴、口风琴作为主要的课堂乐器。
2.用何种方式进课堂?八节展示课又用清一色的合奏对“器乐进课堂”的方式作出了回答,即,发挥课堂乐器具有较好的音准稳定性和音色融合性的功能,在音乐课上进行大量的多声部合奏学习。合奏的方式,既可以是同类乐器间的合奏,也可以是不同类乐器间的配合(如钢琴、电子琴、手风琴、打击乐与课堂乐器的配合),还可以加入人声演唱等,从而提高了音乐学习的起点,也提升了音乐学习的效率,学生会在演奏中得到更多美感体验,对音乐学习产生更浓郁的兴趣。
3.起始阶段该怎么教?虽然笔者在本次展示的课堂上较少看到学生从零起步学习基本演奏技能的具体过程,但以笔者曾经执教器乐的经历,可以肯定,在初学阶段是需要教师进行更耐心更细致更具体的教学指导和采取更科学更优化的教学策略的。通常,学生从零起点到较熟练掌握课堂乐器的基本演奏法,需要约5-10课时的教学时间和平均每天10-20分钟的课外练习时间,以及教师对部分学习困难学生采取特别的课外指导。因此,在“器乐进课堂”的起始阶段,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耐心,付出更多的关心,奉献更多的爱心,帮助每一个学生掌握基本演奏技能。
虽然以上关于器乐怎样进课堂的表述中,已经作出了“选用竖笛、口琴、口风琴进课堂”、“用多声部合奏形式为主”、“着力培养基本演奏技能”的三方面解答,但器乐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还有更多的方式和途径,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
三、“器乐进课堂”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1.据专家介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器乐教学很重视,如美国规定每一位学生必须学会一件乐器,日本则规定家长有为学生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具的义务。希望我国能借鉴他国的做法,让我们的学生享有器乐学习的权利,让发达地区的家长承担或部分承担为学生购置课堂乐器的义务,而不是以“杜绝乱收费”的名义对所有购买学具的行为一律禁止。
2.据台湾木笛演奏家(台湾称竖笛为木笛)、台南科技大学教授黄渊泉博士的介绍,台湾的每所学校都推行木笛进课堂,并拥有较强的木笛教师队伍,各种木笛合奏团体也很多,演奏水准较高。相比之下,国内在这方面则起步较晚,教学和演出中存在的问题也较多。黄教授对我国师生的竖笛演奏指法提出的建议,颇具建设性。他还现场指导了来自广州的一个教师竖笛乐团,从律学的角度,对竖笛演奏中的音准问题提出了细致的要求,给我们很多启示。
3.我国部分地区(如上海、广州等地)在“器乐进课堂”上已经先行一步,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从国家层面来推进“器乐进课堂”,尚需时日。虽然我国的“器乐进课堂”尚在探索阶段,但从八堂音乐课的成功展示和一场音乐会的成功演出中,我们看到了“器乐进课堂”的希望。加之《音乐新课程标准修订版》即将出台(其中不但将竖笛、口琴、口风琴定为推荐使用的课堂乐器,还对演奏教学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以及本次活动的辐射与影响力,必将对“器乐进课堂”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造就了一批批“高精尖”人才,我国在不少领域(包括音乐领域)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我们能培养出单打独斗的演奏好手,却缺少培养合作演奏人才的土壤和环境的现状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这种现状,是较难适应国际间合作日益增强的时代趋势的。希望我国的有关部门能从提升国际间合作交流与竞争力的高度,来重新审视“器乐进课堂”的现实意义,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学生在音乐课上有更多有效音乐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