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构建音乐艺术教育新平台
上海 顾春利 杨政英
21世纪人类社会将更加趋于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态势。信息技术的支持、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多媒体的综合运用都为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了新天地。而艺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新课程标准的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方式的改变至关重要。实际上,因特网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目前国内外许多机构和个人已经建立了大量的学习网站。其中可供艺术教学利用的资源确实是巨大和无限的,这有助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有助于突破时空的限制,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创设网络环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网络学习环境中,通过人机交互、网络信息共享、学习信息作品的展示等,加强了学生的自觉参与和亲身体验,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有帮助。我们运用网络教育技术为学生学习音乐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如,利用校园网络,围绕阶段学习主题,把丰富的知识资源组织起来,建立一个有质量的、有个性的音乐学习网站,让学生随时可以欣赏音乐,查找有关资料。让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中,能够自然地接受音乐的熏陶,享受音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设计师生共同网上搜索、共同交流体验的环节,旨在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共处一种愉快状态。学生只有经历了赏心悦目的活动过程,才会有令人愉快的活动结果,只有利用艺术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地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学生才能真正地拥有和保持艺术所给予他们的愉悦。
课堂只是学生广泛学习活动中的一个点,除了课堂学习,我们还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网上学习。两年前,我校建立了音乐学科网站。现在,我们又开辟了“快乐e棠”网站。学生、家长、老师只要在网上注册后就能把搜索到的有关信息上传在网上。此网站是大家共同建立的。它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极大地丰富网站内容,拓宽学生的艺术审美空间,增强艺术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依托网络平台,加快音乐艺术课程开发。
根据上海市二期课改总体要求,我们以音乐课程为突破口充分挖掘网络资源优势加快艺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建有特色的音乐拓展型校本课程。
《舞蹈、戏剧欣赏》:现在我们使用的音乐教材中只有歌曲或乐曲的欣赏,学生缺少对中外舞蹈、戏剧的了解。我们通过校园网介绍我国少数民族的代表性舞蹈,如:傣族的孔雀舞、藏族的踢踏舞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需要适当加入有关民族的舞蹈欣赏。例如:在欣赏彝族乐曲《阿细跳月》时,我们先请学生上网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音乐文化等。当有学生介绍到彝族舞蹈特点时,教师马上请学生上校园网欣赏几个彝族舞蹈。学生也可以在家中上网欣赏、模仿自己感兴趣的舞蹈、戏剧。
《游戏天地》:我们让学生在电脑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如:节奏、五线谱、认识乐器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解答相关的趣味题,无论对错都会得到相应的答复,如你真聪明、太棒了、再想一想等。学生在一路的“过关斩将”和夺取星数中,愉快地学习音乐。游戏天地带给孩子们的是自信、勇敢和智慧,许多传统教学中的难点(如:识谱教学)都能迎刃而解。
《音乐大师》:在拓展型课程中,我们让中高年级学生尝试电脑作曲。学生们在学会使用《音乐大师》软件后,开始学着创作自己的小队队歌、十分钟队歌等。有的学会了改编歌词,有的学生创作了几个、十几个音乐故事。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每个音乐作品都是他们个性的展示。
《音乐家故事及作品介绍》:目前,国内的音乐欣赏教学注重对作品的欣赏和介绍,国外的教学则注重对音乐家及其作品风格的介绍。在教学中,对于低中年级我们着重于介绍音乐家故事及其作品,高年级偏重于对音乐家作品风格的介绍。
总之,在创建音乐拓展型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以音乐文化为主干,注重教学内容的人文性与时代性,使学生形成多元文化观,达到传承民族文化,拓宽艺术视野的目的。
三、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
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崇尚一种全面、整体的生存方式。人们需要科学也需要艺术。“艺术化生存”将越来越成为现代人所应具有的一种生存状态。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里,如何培养在网络世界里搜索、整理、判断信息的能力是个全新的课题。首先,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强调教学必须以激发音乐兴趣与培养良好态度为基点并视之为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走进网络,自己选择探索的方式,自己决定探索的内容,自己评价探索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使课堂成为一个小小的浓缩世界音乐艺术的博览会,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情。激发学生不断接受艺术审美教育的欲望使学生将艺术学习看成是自己获得积极的、愉悦的学习体验的必然需要。
其次,强调通过亲身参与音乐活动来加强音乐体验。艺术是跨文化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文化宝藏,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是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在《走进网络天地,领略民族文化》系列教学中,我们以民歌、器乐、舞蹈为主线,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体验中了解世界各民族文化,包括本土文化、本民族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价值观与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利用网络拉近地域距离,展示艺术魅力。
最后,还要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如,怎样搜索资料、关键词是什么、怎样概括搜索到的有关资料等。与合作学习相同上网学习的学习方法可以延续和渗透到各门学科,使学生终生受益。义务教育阶段正是为人们更好地实现终生音乐审美学习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感知、学会理解、学会表现、学会创造。只有这样,才能使终生性的全民音乐审美教育成为现实。
四、教师积极参与,实现自我突破。
新课程改革方案将逐步打破以往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格局,力求既学好教材又超越教材;既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既尊重教师又超越教师,真正推进研究性学习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契合互动,才能确保适应新课程方案改革带来的挑战。
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必须树立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可通过广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艺术化的教学,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形成多渠道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参与艺术欣赏与表现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结构决定了课程资源的开发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两者相辅相成,在多大程度上开发好网络资源,取决于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理念;反之,在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的过程中,教师的涵养又得到了提高,观念也得到优化。所以在课程资源建设中,要始终用教师自身的突破来带动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五、因势利导,扬利除弊。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是知识库,在网络里可以得到很多东西。所以在这里实现教育创新,知识创新,科学交叉,是最容易的事情。艺术教学如果借助网络把各种艺术形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把同一种艺术形式的各个方面充分地融合在一起,把音乐学科和美术学科适当地融合在一起,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教学气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学校艺术教育与社会艺术环境融合在一起,那么,它将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艺术审美空间,增强教学活动的艺术趣味,激发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借助网络平台,可以大大改变艺术课程资源面貌,推动艺术教学方法的改革。艺术教学也可充分借助网络平台带来的有利条件使课堂教学具有时代的特征。网络技术的运用必然导致教学内容的开放,艺术课程不可能仅以手中的教科书为唯一学习材料,而是在教学总目标的框架下,进行知识的拓展性学习及研究性学习。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但也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这需要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正确“导航”。如:利用网络了解各类艺术文化,运用音像资料自学歌(乐)曲,利用电脑制作歌(乐)曲等,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并符合教材基本要求,他都可以自学,并在课堂上通过生生互动形式进行交流性学习。无论是最聪明的教学法,还是最愚蠢的教学法,学习归根结底是自学。
总之,在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构建音乐艺术教育新平台上我们努力切实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诚然,基于网络的艺术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有待社会各界与教育同行们齐心协力共同探讨。
参考书目:
《音乐教育展望》 主编 戴定澄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艺术教育论》 郭声健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外国儿童音乐教育》 曹理 缪力 上海教育出版社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王西靖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及作者版权所有,不经授权,不许转载 来稿编辑、网页制作:赵洪啸